孙洪范
- 作品数:116 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皮下埋植单根0.75、1.5、3.0cm长和2根、3根、4根3cm长规格米非司酮埋植剂,3个月后测定并计算异位子宫内膜抑制率,并与不含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根3cm长埋植剂在前15d米非司酮释放速度约为9μg.d-1,30d后约为5μg.d-1,并可维持6个月以上。皮下植入1根1.5、3.0cm长或2根3.0cm长埋植剂1个月时,异位内膜抑制率分别为(18.6±17.3)%、(31.5±12.7)%、(72.2±12.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效制剂是可行的。
- 孙洪范于祖茹杨菁肖渤瀚路红唐丽娜武莉宋存先
- 关键词:米非司酮埋植剂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率
- 一种表面固定有抗体的药物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固定有抗体的药物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1)具有羧基官能团的聚酯类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采用合成或水解方式;2)载药聚酯类高分子聚合物在支架表面的涂覆;3)采用化学偶联方式将内皮祖细胞捕获功能抗...
- 马桂蕾宋存先孙洪范
- 抗血管再狭窄载药纳米微球的研制及效果评价
- 孙洪范宋存先杨菁梅林金旭
- 该项目完成了紫杉醇纳米微粒的制备,并用DMAB对紫杉醇纳米微球进行了表面修饰。对该表面修饰的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尿激酶纳米微粒,证实尿激酶活性可维持24小时。证实表面修饰的纳米微粒可提高血管对其吸收性。完成了表面修...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再狭窄尿激酶
- 血管内微弹簧圈用于基因运载体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血管内微弹簧圈应用于基因运载体系的研究。方法将抗腺病毒单克隆抗体用共价键结合于白金微弹簧圈的胶原涂层表面,从而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 d-G FP)固定在弹簧圈上。细胞培养试验观察弹簧圈上或其附近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A10)的转染。Ad-G FP修饰的弹簧圈植入动物模型的颈总动脉(CCA)中。7d后,取出弹簧圈,用于免疫组化和GFP表达,聚合酶链反应评价病毒的分布。结果细胞培养试验显示大量的GFP活性细胞集中在弹簧圈的表面,证明了局部定位基因运载效果。携带A d-G FP的弹簧圈植入动脉瘤动物模型的CCA中,免疫组化和荧光显微镜显示:7d后取出的弹簧圈表面附着大量G FP活性细胞,血管腔内机化血栓中有(13.3±2.0)%的细胞表达了G FP。PCR显示,肺、肝和肾中无Ad-GFP分布。结论微弹簧圈可作为介入性脑血管内局部定位基因运载的平台,用于栓塞术与基因治疗相结合治疗动脉瘤。
- 梅林孙洪范唐丽娜杨菁常津宋存先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术微弹簧圈
- PLGA微囊促进树突细胞抗原提呈作用的体外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本研究在体外将含卵清蛋白 (OVA)的PLGA微囊与小鼠骨髓诱导的树突细胞 (BM DC)相互作用 ,然后用卵清蛋白特异性杂交瘤T细胞检测OVA抗原在BM DC表面的表达 ,结果显示 :PLGA微囊可以在体外显著促进BM DC对OVA抗原的呈递。
- 孙洪范KevinG.J.PollockJamesM.Brewer
- 关键词:PLGA树突细胞抗原提呈作用体外观察微囊A抗原
- 一种应用于肝癌免疫治疗的抗原和佐剂共递送纳米疫苗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肝癌免疫治疗的抗原和佐剂共递送纳米疫苗,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亚胺为载体材料,以肝癌特异性多肽抗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Sub>127‑136</Sub>肽(GPC3<Sub>127‑136</Sub>,...
- 张闯年王晓莉孔德领孙洪范裴萌月徐蓉
- PLGA微囊免疫佐剂作用机理体外研究
- <正>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是研究中常用的疫苗控释载体材料。这是因为它们无毒,且是能用于人体的可生物降解性材料。体内实验证明PLGA微囊具有明显的免疫佐剂作用,既能够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反应,也能产生细胞免疫...
- 孙洪范杨菁王满燕唐丽娜武莉宋存先
- 文献传递
- 药物缓慢控制释放体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缓慢控制释放体,包括药物控释膜,所述药物控释膜的基材为药学上可接受的第一种聚合材料,所述药物控释膜包含分散在所述第一种聚合材料中的致孔剂分子,该药物控释膜为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所述...
- 孙洪范张超
- 胆固醇基修饰的普鲁兰纳米粒的摄取机制及亚细胞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研究胆固醇基修饰的普鲁兰(CHSP)纳米粒的体外HepG2细胞的摄取机制及亚细胞分布.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标记CHSP,透析法制备FITC标记的CHSP(FITC-CHSP)自组装纳米粒并进行表征.采用MTT法考察CHSP纳米粒对HepG2细胞的毒性.选用选择性的内吞途径抑制剂氯丙嗪、菲律宾菌素和阿米洛利来研究HepG2细胞摄取CHSP纳米粒的机制.最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进行染色,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的孵育时间CHSP纳米粒的亚细胞分布.结果 成功合成了FITC-CHSP,且FITC-CHSP能在水介质中自组装成纳米粒,该纳米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63.0 ±1.9) nm.MTT结果表明CHSP纳米粒对HepG2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内吞抑制实验表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以及巨胞饮途径共同参与了CHSP纳米粒的入胞过程.纳米粒的亚细胞分布实验表明:在研究的孵育时间(4 h)内,并未发现CHSP纳米粒进入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当纳米粒与HepG2细胞孵育30 min时,没有纳米粒定位于溶酶体中,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大量纳米粒分布于溶酶体中.结论 CHSP纳米粒有望成为细胞内递送治疗剂的一种通用载体.
- 张超杨菁肖宝张琳华王海孙洪范孔德领马桂蕾
- 关键词:纳米粒亚细胞分布
- 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属于持续释放型或间断释放型医药配制品。该药物控释胶囊是将普罗尼克与乙酸酐反应,消除分子端羟基得致孔剂,致孔剂与已内酯单体聚合后加工成囊管,剪裁,装药,热封囊管两端。...
- 宋存先孙洪范王彭延史瑞文崔秀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