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广宇

作品数:129 被引量:862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7篇苹果
  • 16篇病原
  • 15篇腐烂
  • 15篇腐烂病
  • 13篇真菌
  • 13篇苹果树
  • 13篇果树
  • 12篇炭疽
  • 12篇苹果树腐烂
  • 12篇苹果树腐烂病
  • 12篇果树腐烂病
  • 12篇病菌
  • 11篇斑病
  • 11篇病害
  • 10篇病原菌
  • 9篇新记录种
  • 9篇毛壳菌
  • 8篇叶枯病
  • 8篇植物
  • 8篇套袋

机构

  • 121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西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赤峰学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作者

  • 129篇孙广宇
  • 74篇张荣
  • 16篇朱明旗
  • 16篇郭云忠
  • 15篇梁晓飞
  • 7篇谭悠久
  • 6篇张天宇
  • 6篇高保卫
  • 6篇陈立军
  • 6篇朱刚
  • 6篇詹刚明
  • 6篇梁晓飞
  • 4篇黄丽丽
  • 4篇张荣
  • 4篇张雅梅
  • 4篇黄园
  • 4篇赵政阳
  • 4篇张军林
  • 3篇张苗
  • 3篇康振生

传媒

  • 24篇菌物学报
  • 1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植物保护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果农之友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菌物系统
  • 2篇菌物研究
  • 2篇农业知识(瓜...
  • 2篇中国西北植物...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1篇2005
  • 7篇2004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苹果早期落叶病防治技术
2017年
早期落叶病是苹果上近年普遍发生的病害,在西北黄土高原产区该病害主要由苹果褐斑病菌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病时期一般为每年7、8月,降雨较早时,6月中下旬即可出现症状。若对该类病防治不力,树体落叶严重,直接影响当年果品的产量和品质。
魏卓娅梁晓飞孙广宇
关键词:早期落叶病苹果西北黄土高原褐斑病菌发病时期产区
沙棘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被引量:21
2006年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在与宿主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者的互惠共生关系。通过对采集的野生沙棘健康的根、茎、叶进行组织分离共计获得内生真菌327株,分别归属于链格孢属、青霉属、根霉属、芽枝霉属、毛壳菌属、曲霉菌属、盘多毛孢属、向基孢属、枝顶孢属、头孢霉属等10个真菌属,内生菌表现出丰富生物多样性。从组织分离以及对内生真菌初步鉴定的结果看一些物种还具有组织专化性。
李琦孙广宇
关键词:内生菌
新世纪中国菌物新名称发表概况(2000–2020)被引量:7
2021年
2000–2020年间,我国菌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物种发现、重要类群新分类系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对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Index Fungorum、Fungal Names和MycoBank进行数据整理,从中国学者的研究产出和中国的菌物新物种发现的角度展开分析,揭示我国菌物分类学的研究概况。新世纪以来,中国从事菌物分类学的研究人员数量、研究类群规模和研究成果数量都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在世界贡献的比重逐渐增长,有1 491位中国学者在4 029篇文章和36部专著中发表了9430个新名称(含中国学者发表的采集自国外的物种),占全世界新发表名称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新分类单元7 120个(含新纲3个、新目24个、新科88个,新亚科4个、新属492个、新亚属3个、新组及新亚组23个、新种6 404个和新种下单元79个)、新组合1 868个、新修订名称61个和其他新名称381个。这些新名称隶属于11门43纲173目525科1 997属,重点研究类群为子囊菌与担子菌等。若统计采集自中国的新物种,则发现了5458个菌物新物种,其中90%以上由我国学者独立或合作完成发表。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南方发现的菌物新物种数量多于北方,而云南是发现菌物新物种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发现新物种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
王科陈双林陈双林贾泽峰戴玉成刘铁志贾泽峰热衣木·马木提李泰辉图力古尔刘铁志杨祝良袁海生热衣木·马木提蔡磊
关键词:中国学者
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真菌的分类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综述了毛壳属(Chaetomiumkunze)真菌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研究现状,论述了该属的分类特征,分析了当前毛壳菌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郭云忠孙广宇李振岐高保卫
关键词:毛壳属
中国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分类研究
<正>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毛壳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速率与产果量明显呈正相关,即同一种菌菌落生长越好,则子囊果产量越高。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部分毛壳菌耐热,在40-45 ℃仍生长良好。形态上近...
谭悠久张荣张军林孙广宇
文献传递
条斑型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本研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首次明确陕西省发生的玉米条斑型叶斑病是玉米圆斑病的一种症状类型,由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3号生理小种引起。供试品种豫玉22、农大108、农大3138、东单7号、沈单10号、沈单16号、户单4号、新陕资1号、高农1号和陕单9号都对3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此菌在PDA、PSA、OMA、CMA、WA和Czapek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为5~35℃,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低于5℃高于40℃萌发率极低,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孢子在pH3-11均可萌发,萌发最适pH为5。在自来水中分生孢子可以萌发,蔗糖和葡萄糖溶液可以明显促进孢子萌发。
孙广宇王琴张荣毛琦
关键词:圆斑病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EG介导的苹果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原生质体转化被引量:19
2016年
为建立PEG介导的苹果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果生刺盘孢SQ06-E的幼嫩菌丝为受体,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潮霉素标记的质粒pCB1003转入果生刺盘孢菌丝的原生质体中;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试验获得果生刺盘孢的最优转化体系为:密度为1×10^6 mL-1分生孢子在M3S培养基中,28℃、200r/min震荡培养8h;过滤收集菌丝,在质量浓度为0.25g/mL崩溃酶+0.05g/mL溶壁酶的10mL酶解液中加入0.5g湿菌体酶解3h;整个试验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8mol/L KCl。试验共得到76个转化子,转化率为1μg DNA获得3~4个转化子。对转化子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都表明hph基因已整合入果生刺盘孢的基因组中。所有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上继代5次后仍能正常生长,说明外源基因hph能在果生刺盘孢中稳定遗传。
韩小路白静科张玮张荣孙广宇
内生细菌YSN-7提高小麦耐旱性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对采集的一种旱地植物骆驼刺的根、茎、叶组织进行分离,获得一株(YSN-7)能够显著提高异缘植物小麦耐旱性内生细菌。研究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YSN-7处理小麦的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比CK提高了21.58%和33.11%,茎叶干重和根干重分别比CK提高了31.37%和40.2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水分胁迫下YSN-7处理小麦的组织重量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内生细菌YSN-7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耐旱性。
殷水宁孙广宇
关键词:内生细菌水分胁迫耐旱性
中国毛壳菌科研究Ⅰ. ——毛壳菌属的种(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报道了毛壳菌属的十一个种,旋丝毛壳 Chaetomium bostrychodes,反卷毛壳 C. convolutum,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高大毛壳 C. elatum,粪生毛壳 C. funicola,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球毛壳 C. globosum,细丽毛壳 C. gracile,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印度毛壳 C. indicum和近缘毛壳C. subaffine。其中包括四个中国新记录种:舟形毛壳 C. cymbiforme,球孢毛壳 C. globosporum,六孢毛壳 C. hexagonosporum和近缘毛壳 C. subaffine。根据我国的标本和菌种对新记录种作了描述,并附了显微照片。标本与菌种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 (HMUABO)。
孙广宇谭悠久张荣
基于SSR技术的苹果褐斑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由冠盘二孢Marssonina coronaria引起的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leaf blotch)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普遍发生,但田间症状复杂多样,本文采用SSR聚类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苹果褐斑病病原菌菌株进行...
张荣黄园朱刚张丽娜孙广宇
关键词:褐斑病SSR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