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宗光

作品数:78 被引量:356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建筑科学
  • 32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斜拉
  • 18篇斜拉桥
  • 14篇桥梁
  • 13篇悬索
  • 11篇悬索桥
  • 11篇神经网
  • 11篇神经网络
  • 10篇斜拉索
  • 10篇拉索
  • 9篇抗震
  • 8篇有限元
  • 8篇损伤识别
  • 7篇桥梁工程
  • 7篇抗震设计
  • 6篇荷载
  • 5篇地震
  • 5篇电站
  • 5篇应力
  • 5篇有限元模型
  • 5篇阻尼

机构

  • 58篇大连海事大学
  • 14篇沈阳建筑工程...
  • 12篇香港理工大学
  • 6篇杭州市抗震办...
  • 4篇沈阳建筑大学
  • 4篇辽宁省交通科...
  • 4篇天津市海顺交...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鞍钢附企设计...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建筑东北...
  • 1篇大连工学院
  • 1篇辽宁省交通规...
  • 1篇山东高速建设...

作者

  • 78篇孙宗光
  • 13篇陈一飞
  • 12篇倪一清
  • 12篇邵元
  • 7篇高赞明
  • 7篇栗燕娜
  • 7篇石健
  • 7篇钱国桢
  • 6篇伍雪南
  • 4篇王正浩
  • 4篇苏健
  • 3篇毕波
  • 3篇赵颖华
  • 3篇钱国桢
  • 3篇孟祥竹
  • 3篇崔春义
  • 2篇刘嫦娟
  • 2篇李晓飞
  • 2篇丁皓江
  • 2篇赵俭斌

传媒

  • 10篇公路交通科技
  • 8篇工程力学
  • 7篇沈阳建筑工程...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3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2篇结构工程师
  • 2篇黑龙江交通科...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桥梁建设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建材技术与应...
  • 1篇辽宁教育研究
  • 1篇沈阳建筑工程...
  • 1篇世界桥梁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监测的跨海索桥动态特性受环境影响分析
2022年
由于环境与运营条件的变化,基于监测信息识别的桥梁结构的动态特性具有一定的时变特征。掌握和量化这种变异特征,是基于结构动力指纹识别结构状态及相关应用的前提。选择三座海洋环境下特殊类型的索桥,分别为稀索斜拉桥、独柱式三塔斜拉桥、独柱式单塔自锚悬索桥,基于运营监测数据对全年不同季节的温度影响和强风环境下的振动频率的变异性进行了分析。总体上,温度对低阶频率影响较小,频率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频率阶次的升高而增大,并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平均风速和桥梁结构频率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离散性,但是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频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就斜拉桥实例分析表明,当平均风速从10 m/s增大到35 m/s时,第1阶竖弯模态频率平均下降约6%,第4阶平均下降约4%。
苗祥泰孙宗光赵洪伟
关键词:监测数据动态特性环境因素
无粘结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的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四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上述两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耗能性、变形恢复能力及破坏特征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和变形恢复能力优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延性系数平均高出20%;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耗能能力优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等效粘滞系数平均高出29.2%;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力略高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承载力平均高出7.42%;研究成果为不同工程情况下预应力梁的设计与选用提供参考。
苏健孙宗光易南概张爱国白杨
关键词: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抗震性能
加筋土桥台结构挡墙位移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1年
运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一实际工程桥台部分进行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分析,主要考察面板位移与实际监测值位移发展趋势的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际监测趋势基本吻合。
石健孟祥竹孙宗光
关键词:接触面单元桥台加筋挡墙位移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空间布置减振方法被引量:7
2019年
针对目前长索的振动控制及斜拉索的面外振动控制减振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减振方法——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空间布置减振方法。该方法为每3根斜拉索1组,按三角形空间布置,两两连接阻尼器,阻尼器安装方便,可对每一根斜拉索实现任意方向上的振动控制。为验证其减振效果采用零阶优化法对斜拉索参数进行设计,并建立斜拉索-阻尼器体系算例模型,与原索模型、无索间连接的三索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的三索空间布置,斜拉索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均受到显著抑制,对斜拉索面内外振动可给予有效控制。
陈一飞孙宗光苗京津
关键词:斜拉桥斜拉索阻尼器振动控制优化设计
斜拉桥损伤识别的模态柔度指标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结合斜拉桥结构,应用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桥面损伤位置识别的模态柔度指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柔度指标的构造、模态参数的选取及其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和对斜拉桥可能损伤情况的灵敏性与稳定性等。用于损伤识别的模态柔度指标在构造上可以克服实际应用上的不完全测量所带来的困难,对测点位置和数量均不做过强的约束。柔度指标的构造方式体现了振型与频率的综合特性,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通过少量低阶模态参数就能够计算得到可靠的柔度指标,因此,为实际测量带来较大方便。
孙宗光钟阳刘春泽高德政
关键词:斜拉桥
基于振动方法的汲水门大桥损伤检测研究被引量:70
2001年
基于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模态灵敏度分析结果,对汲水门大桥损伤检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采用三阶段层次识别策略,首先确定损伤的发生,然后,确定损伤所在的区域,最后确定具体的损伤构件及损伤程度。所获得的汲水门大桥损伤识别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了本文所采用的策略与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
高赞明孙宗光倪一清
关键词:神经网络
基于曲率模态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损伤识别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曲率模态参数在吊杆损伤状态下的响应情况,以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曲率模态的吊杆损伤识别模拟.利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并得到其动力特性,模拟各种不同工况,比较结构曲率模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曲率模态指标可以识别吊杆损伤位置,综合考虑多阶振动情况下的平均曲率模态指标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并初步估计损伤程度;多吊杆损伤情况可以看成单一吊杆损伤情况的累加.
邵元孙宗光陈一飞
关键词:拱桥吊杆损伤识别曲率模态
一种单层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层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包括东西地面干道、南北高架干道和四个路口,每个路口有五种行车道和一座左右变道立交桥;西南向弯道、东南向弯道和南东向弯道均是地面道路,北南向直道通过引桥与南北高架干道的东侧行车道相连,...
孙宗光
文献传递
曲线桥破坏机理的计算机模拟仿真
孙占琦赵颖华陈宜言孙宗光杨刚王萍彭栋木郑余朝何晓晖李晓飞孔丹丹陈文广
该课题提出了模拟钢筋混凝土结构弹性常数的等效模量方法;根据结构力学方法原理,推导出两端简支超静定曲线梁在水平集中荷载和变温荷载作用下位移和内力的精确解表达式,将单荷载作用的表达式进行推广,求出多跨连续曲线梁的解析解,并以...
关键词:
关键词:曲线桥等效模量
曲线连续梁桥侧向失稳破坏机理与行为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就某曲线连续梁桥的曲梁整体侧移破坏现象,在受力、变形和破坏主导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温度荷载作用下曲梁整体侧移的破坏机理、破坏过程和破坏后行为。随着温度荷载的增加,跨间桥墩对曲梁的约束作用很小,而两端支座反力迅速增加,端部没有足够的约束强度,端部约束将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曲梁整体丧失稳定性,发生向外的整体滑动。利用能量原理对定量描述曲线梁破坏后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孙宗光孙占琦李晓飞
关键词:曲线连续梁桥温度荷载失稳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