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广
- 作品数:21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铝浓度处理下马尾松体内铝的分配特征
- 2024年
- 有毒金属离子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与植物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密切相关。为探究铝进入马尾松体内后在亚细胞水平下的分布情况,该研究分别设置0、0.5、1.0、2.0 mmol·L^(-1)4个铝浓度,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铝浓度下马尾松的生长状况及亚细胞水平下铝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低浓度铝(0.5 mmol·L^(-1))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P<0.05),随铝浓度的升高(≥1.0 mmol·L^(-1)),马尾松根系生长和根尖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2)相较于茎叶,进入马尾松体内的铝主要沉积在根系中(P<0.05),但随着铝浓度的增加,茎叶中的铝含量也开始增加。(3)亚细胞水平下,不同铝浓度影响了铝在细胞壁和液泡中的分配比例。当铝浓度为1.0 mmol·L^(-1)及以下时,铝在根系和茎叶的细胞壁和液泡中的比例均较高,两者间铝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高铝浓度下(2.0 mmol·L^(-1)),铝则主要沉积在细胞壁上,根系、茎叶的细胞壁铝含量分别占比55%和70%。相较而言,各铝浓度处理下细胞器和细胞质中的铝含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降低了铝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综上认为,马尾松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铝的分配来适应铝胁迫,这为后续从细胞及分子层面进一步阐明马尾松对铝环境的适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任何琴孙学广孙学广冯万艳
- 关键词:马尾松铝亚细胞组分细胞壁
- 马尾松叶表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2
- 2021年
- 为发掘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利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并筛选适合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方法,以马尾松针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悬摇法和超声波法收集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MUSCLE和Qiime软件研究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马尾松针叶表面定殖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真菌(菌丝及孢子)和细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马尾松叶表微生物物种丰富,包含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490个,真菌OTUs 1273个。马尾松叶表细菌以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36.53%)、未分类的拜叶林克氏菌属(unidentified_Beijerinckia)(28.60%)、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35%)为优势属;叶表真菌以枝孢属(Cladosporium)(2.45%)、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0.92%)、无头孢菌属(Capnobotryella)(0.91%)为优势属。针对叶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悬摇法和超声波法均有较高的物种检出度;在叶表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超声波法优于悬摇法,但超声波法样品间数据变异性较大,测定结果不稳定。
- 袁贵云孙学广孙学广郭其强丁贵杰
- 关键词:马尾松细菌多样性真菌多样性
- 贵州高原山地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性被引量:24
- 2019年
-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贵州中部高原山地8,18,26,36年生4个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林分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SOC、TN、TP平均值分别为12.24,1.94,0.35g/kg,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6.58,38.70和13.65,C∶N∶P的平均值为39∶6∶1,其养分含量总体不高。随土层深度增加,4个林龄土壤SOC、TN含量降低,但C∶N增加,TP、C∶P和N∶P无明显变化规律。随林龄增加,土壤SOC、TN、N∶P先降低后升高,而TP则持续降低;C∶N除在36年生林分中显著降低外,其余各林分均无显著差异;C∶P无明显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SOC、TN是调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贵州高原山地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特征提供重要参考。
- 郭其强盘金文李慧娥高超孙学广杨菊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
- AM共生机制研究:AM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识别及AM功能相关基因
- 本研究以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现为Rhizophagus irreg...
- 孙学广
-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信号识别
- 文献传递
- 叶际微生物对马尾松凋落针叶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叶际微生物作为最先定殖在凋落叶上的微生物类群,可能直接参与凋落叶的分解。为验证此猜想,该研究通过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室内分解实验,探究了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叶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叶际微生物对马尾松凋落物的分解影响。结果表明:(1)马尾松的叶际存在着丰富而多样的微生物群体,针叶在凋亡后,叶际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成熟针叶、凋落针叶、分解层针叶共有大量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2)马尾松针叶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分解期(前8个月)和缓慢分解期(8个月以后)。衰亡针叶(刚凋落但未接触土壤)叶际微生物可直接参与马尾松凋落针叶分解,且分解速率表现为叶际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处理>叶际微生物处理>土壤微生物处理。在马尾松针叶分解过程中叶际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存在协同作用。(3)凋落针叶分解速率与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无显著相关关系。木质素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纤维素分解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纤维二糖苷酶活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叶际微生物可直接参与凋落针叶的分解,且其对马尾松凋落针叶分解速率的影响高于土壤微生物,这为进一步阐明马尾松凋落针叶的分解机理和后续分解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核心微生物组的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郑炀孙学广孙学广袁贵云丁贵杰
- 关键词:马尾松凋落物土壤微生物
- 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组成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选择贵州花江、织金、花溪3个典型喀斯特地段的不同恢复阶段(乔木、灌木和草本)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为研究对象,基于AMF孢子的形态鉴定,计算AMF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物种丰度、重要值、物种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喀斯特不同恢复阶段土壤AMF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采样地段共分离AMF菌种4目8科10属68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数量最大达35种,其次是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17种,巨孢囊霉属(Gigspora)、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及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各1种;不同采样地段各植被恢复阶段的优势种不同,所有样地中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具有最大的相对丰度、分离频度和重要值;AMF种分类水平上,花江样地不同恢复阶段AMF丰度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织金样地为灌木>草本>乔木,花溪样地为灌木>乔木>草本;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在花江和织金多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花溪样地Shannon-Wineer指数则是灌木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阶段。研究表明,喀斯特土壤中因异质生境条件的差异AMF菌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差异。
- 何跃军吴春玉何丙辉丁贵杰孙学广高秀兵
- 关键词:植被恢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
- 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2)有效N、速效P含量与各采样地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横山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均呈负相关;pH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刺槐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气候带AM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宿主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根际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 方燕唐明孙学广屈庆秋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侵染率孢子密度
- 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表面消毒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表面消毒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滤纸与吸水纸分别放入几个培养皿内,配制孢子表面消毒液,将载有AMF孢子的滤纸片放入培养皿内的双层滤纸中间,吸取消毒液滴加在上层滤纸上,将双层滤纸转移到装有吸水...
- 唐明孙学广陈辉
-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高效单孢扩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高效单孢扩繁方法,包括:于培养皿内石英砂上均匀摆放微孔滤膜圆片,用移液枪转移AMF孢子至微孔滤膜表面,每片微孔滤膜转移1个外观饱满的新鲜收集的孢子,盖好皿盖,20‑28℃暗培养;取白三叶草种...
- 孙学广石静
- 文献传递
- 一种伞菌类真菌洁净担孢子收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伞菌类真菌洁净担孢子收集方法,包括:用棉球蘸取70%乙醇擦拭子实体表面,从菌柄与菌盖连接处剪掉菌柄,将菌盖倒置于超净台内;将硫酸纸对折两次后剪掉直角,将硫酸纸展开后放入培养皿底部,取两条可高压灭菌的橡皮筋...
- 孙学广冯万艳丁贵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