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喜军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示踪
  • 2篇示踪研究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土壤侵蚀速率
  • 2篇侵蚀速率
  • 2篇CS
  • 1篇淤地坝
  • 1篇淤积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沉积
  • 1篇丘陵
  • 1篇丘陵区
  • 1篇小流域
  • 1篇可行性
  • 1篇库容
  • 1篇库容曲线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高原丘陵...
  • 1篇风洞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孙喜军
  • 2篇杨明义
  • 2篇张风宝
  • 1篇赵恬茵
  • 1篇张博
  • 1篇薛凯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淤地坝泥沙沉积旋廻反演小流域侵蚀历史被引量:22
2011年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广泛分布的淤地坝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同时也成为记录小流域侵蚀产沙历史变化过程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一级支沟——淤积年限为34年(1957-1990),淤积深度为11.325m的闷葫芦坝为研究对象,根据坝地沉积剖面的物理特征,发现该沉积剖面共有75个泥沙沉积旋廻,其中深度为818.5~903.5cm的沉降旋廻(第67个)137Cs含量最高,达4.90Bq/kg。根据1957-1990年间的降雨量资料和137 Cs的时标特征,建立了淤地坝沉积序列的时间坐标。在此基础上依据泥沙沉积量的累积曲线,将淤地坝运行期间小流域侵蚀历史划分为3个时期:1957-1964年的侵蚀剧烈期,年均侵蚀模数为16578.5t/km2;1965-1983年侵蚀相对平缓期,年均侵蚀模数为6062.9t/km2;1984-1990年,侵蚀再次增大期,年均侵蚀模数为19127.5t/km2。
薛凯杨明义张风宝孙喜军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区库容曲线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速率的~7Be和~(137)Cs示踪研究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由于水力和风力两相侵蚀的耦合作用,土壤侵蚀强烈,成为黄土高原强烈的侵蚀中心。定量研究两相侵蚀中水蚀、风蚀速率对此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项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流域陕西省...
孙喜军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速率的<sup>7</sup>Be和<sup>137</sup>Cs示踪研究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由于水力和风力两相侵蚀的耦合作用,土壤侵蚀强烈,成为黄土高原强烈的侵蚀中心。定量研究两相侵蚀中水蚀、风蚀速率对此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项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流域陕西省...
孙喜军
利用风洞实验研究~7Be示踪估算土壤风蚀速率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2年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沙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对7Be示踪估算土壤风蚀速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由于风蚀过程易带走土壤细颗粒,且7Be在土壤细颗粒中含量较高,所以利用7Be水蚀模型计算的土壤风蚀速率高于实测值。实验中发现样点风蚀后和风蚀前土壤颗粒比表面积之比与样点风蚀后7Be含量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基于此,提出颗粒校正系数(P)的计算式,并将P引入到7Be水蚀模型对其进行修正。计算分析发现,和实测值相比,利用修正模型计算的土壤风蚀速率误差均不超过5%,这说明经过修正的7Be水蚀模型能较准确地估算土壤风蚀速率,利用7Be示踪技术估算土壤风蚀速率是可行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7Be示踪技术调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风蚀问题奠定了基础。
孙喜军杨明义张风宝张博赵恬茵
关键词:风洞实验风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