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颖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GPS连续站的基线变化与青藏块体的现代活动被引量:9
- 2009年
- 基于近10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块体及周边的GPS连续观测站点间的基线变化,并以此研究了空间大尺度的地壳块体和构造带的活动。青藏块体的西部北西方向的基线表现为伸长,地壳在该方向上呈现拉张变化,东部北东方向的基线缩短速率较大,表明该方向地壳压缩强烈。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和汶川8.0级地震前,基线在数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内出现显著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浅源大地震的发生与大区域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郭良迁胡新康张风霜陈长云孙东颖
- 关键词:前兆大地震
- 浅析科技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科技图书管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图书数据库管理是一项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挑战,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来了解和认识,以此促进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 孙东颖
- 关键词:科技图书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
- GPS结果揭示的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形变与受力——与川滇地区其他断裂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本文构建川滇地区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采用"块体加载"方法和1999—2007年GPS数据,模拟计算该区主要断裂带的形变运动,对比、分析其运动、受力特征和应力积累差异.结合区域强震研究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力学背景.结果显示强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保持低变形,右旋错动不超过1mm·a-1,挤压不超过0.5mm·a-1,明显低于其他断裂带,但其两侧应力值与其他断裂带相当,主压应力轴与断裂带走向垂直,形成很宽的挤压带,断层面法向挤压应力积累为-333.74Pa·a-1,为全区最高.揭示1999年以来,龙门山断裂带及巴颜喀拉块体东部的挤压应力快速增加,致使实际应力可能处于高水平并诱发地震活跃,期间强震呈丛集性,出现汶川、芦山地震接连发生的现象.
- 刘峡孙东颖马瑾吕健李爱荣梁福逊占伟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GPS有限元分析
- 汶川Ms8.0级强震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形变异常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概述和分析四川汶川Ms8.0级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地质背景,从断层形变的角度研究这次地震前形变场的异常变化情况。结论是:汶川地震区的地形变前兆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局部区域甚至是非常显著的;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反映出了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局部区域的加速活动;从现有形变资料出发,要实现如此大地震的预报仍然缺乏根据和把握。
- 张立成余敏孙东颖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形变异常断层活动
- 天津滨海新区潜在淹没区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本文利用2006年以前天津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和塘沽、汉沽地区潜在淹没区RTK加密观测资料,以水准监测点为基本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研究了每个测点随时间的沉降变化规律,进而"以点带面"绘制了2005年和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速率等值线图。同时,还绘制了2005年塘沽、汉沽地区潜在淹没区地面标高等值线分布图,以及预测的2011年塘沽、汉沽地区潜在淹没区的时空分布和面积。最后,提出了应对地面沉降的相关建议,以供政府控制地面沉降时参考。
- 张风霜杨国华陈聚忠韩月萍宋雯王太松孙东颖
- 关键词:地面沉降内插
-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垂直变化特征
- 2009年
-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上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计算了龙门山断裂带1986年至2008年1月的垂直活动速率、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及测线的月变化率,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带1986至2008年初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垂直活动速率不大,在1 mm/a以下。但是在大震发生前的1~3 a,断层活动加速,在形变异常强度图上变化显著,在月变率统计图上,也有明显的异常。龙门山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对于南北地震带上600余公里以内的3次7级以上大震均有反映,对本区的地震反映更明显。
- 郭良迁塔拉孙东颖杜雪松
- 关键词:地震断层形变
- 中国大陆GPS连续观测站基线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本文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1999年初至2010年9月底的资料,对中国大陆90条GPS基线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些基线在正常情况下的趋势性运动特征,总结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和2008年汶川两次8级大震前GPS基线时间序列的异常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GPS基线近期变化情况。
- 张风霜武艳强孙东颖
- 关键词:前兆异常
- 北京天津地区垂直形变剖面复测结果的GPS检验被引量:5
- 2009年
- 利用北京和天津地区的28个GPS连续观测站资料(资料截至2008年8月)计算得到的垂直向时序结果,分析各个GPS连续观测站垂向分量的变化特征,计算得到2007~2008年北京天津地区GPS站垂直运动速率,并与水准测量计算得到的2007~2008首都圈地区垂直形变速率进行比较;通过寻找水准测量路线附近的GPS站点,相应于水准的初测和复测时段,计算得到GPS路线剖面图,将GPS与水准2个时段的剖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水准和GPS结果的这种“由面到线”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从趋势上看,GPS与水准的结果是相似的,GPS结果同样反映了2008年北京东南附近区域有隆升的迹象,但量值比水准结果小,水准结果所反映的“南升北降”的特征在GPS结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和体现。
- 张风霜胡新康陈聚忠韩月萍孙东颖
- GPS连续观测站基线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1999—2009年的资料,文中应用小波方法对中国大陆的有关GPS基线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离,通过对各个频段小波分解结果的分类分析,我们获得如下看法:①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与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前,部分GPS基线小波分解中低频段(A8,D8,D7,D6,D5)在数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内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说明浅源大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相关;②与北京十三陵(BJSH)相连的BJSH-YANC,BJSH-JIXN,BJSH-TAIN,HLAR-BJSH,CHUN-BJSH基线近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显示北京周围地区压性活动增强,首都圈地区2006—2008年大面积垂直形变结果也反映该地区存在一定的异常。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形变异常变化是否与汶川地震有关。但也许提示2008年华北北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已从常态活动开始转向异态活动,有可能是强震孕育的信号,应给予密切跟踪研究。
- 张风霜武艳强韩月萍孙东颖
- 关键词:GPS时间序列小波方法垂直形变大地震
- 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形变动态特征被引量:4
- 2009年
- 2001~2004大陆水平应变场大致沿玉树、阿尼玛沁、鲜水河、小江等断裂带形成一条由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的应变高值带.2004~2007高值带向局部收缩,并维持前期高值.新疆于田Ms7.3、四川汶川Ms8.0分别位于该高值带的东段、西段剪应变梯度带上,具备大尺度形变背景.分析认为昆仑山Ms8.1对青藏高原内部块体、川滇块体的相对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导致震中两侧一系列断裂带附近区域水平差异运动处于较高水平,印尼Ms8.7地震则有利于上述区域应变能进一步积累.此外,2001~2004、2004~2007应变分布特征总体从无序趋向有序,体现构造应力场经历调整与再积累过程.现阶段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俯冲作用可能有所增强.
- 刘峡郭良迁胡新康杨国华孙东颖
- 关键词:水平应变场形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