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莹

作品数:47 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针刺
  • 16篇脑出血
  • 16篇出血
  • 11篇鼠脑
  • 11篇大鼠脑
  • 8篇脑组织
  • 8篇大鼠脑组织
  • 7篇脑出血大鼠
  • 6篇针刺治疗
  • 6篇百会透曲鬓
  • 5篇电针
  • 5篇透刺
  • 4篇抑郁
  • 4篇神经功能
  • 4篇鼠模型
  • 4篇通路
  • 4篇头穴
  • 3篇针刺百会
  • 3篇头穴透刺
  • 3篇综合征

机构

  • 40篇黑龙江中医药...
  • 38篇黑龙江中医药...
  • 23篇黑龙江中医药...
  • 5篇北京市石景山...
  • 2篇深圳市宝安中...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省公安...
  • 1篇江苏护理职业...

作者

  • 47篇孔莹
  • 11篇邹伟
  • 7篇刘鹏
  • 6篇王珑
  • 6篇孙秋
  • 5篇段洪超
  • 5篇迟庆滨
  • 4篇李令根
  • 4篇盛国滨
  • 4篇师帅
  • 4篇李雪岩
  • 4篇李丹
  • 4篇刘刚
  • 3篇王子微
  • 3篇陈秋欣
  • 3篇孔菲
  • 3篇刘洋
  • 3篇包瑞
  • 3篇徐海鹏
  • 2篇唐英

传媒

  • 14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中医药学报
  • 3篇中医药信息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齐刺电针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暴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齐刺电针法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暴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单耳:30耳),A组采用齐刺电针(穴取耳门、听宫、听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B组采用穴位注射(翳风透翳明)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C组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的1周、2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对比和观察。结果: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6.7%;B组总有效率70%,C组为56.7%,3组比较P<0.05。治疗后3组纯音听阈测定积分均降低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14天和随访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7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ABRⅠ波Ⅲ波Ⅴ波疗前与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治疗后与随访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与随访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暴聋疗效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暴聋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孔莹裴喜玲段洪超韩巍唐英孙秋
关键词:电针疗法暴聋
百会透悬厘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NGF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百会透悬厘针刺法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于造模治疗后2天、7天、14天时间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来评定鼠脑组织中NGF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通过光镜手段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脑组织中NGF检测的阳性细胞数,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意义。造模后2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结果有差异(P<0.05)。造模后7天、14天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NGF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N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结果有差异(P<0.05)。针刺组及西药组周围脑组织中NGF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随不同的时相点变化而逐渐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百会透悬厘"能保护在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李雪岩李德韬付洪瑜牛霏霏孔莹孙忠人
关键词:脑出血针刺NGF
玉米须提取物对糖尿病足小鼠模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足模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150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将150只小鼠分成5组,30只/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玉米须提取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组喂以标准饲料,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喂以高脂高糖饮食至实验结束。11周后除空白组外均造模,造模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按每天40mg/kg剂量,将STZ用浓度为0.1 mmol/L柠檬酸缓冲液(p H4.2)溶解,给小鼠做腹腔注射1次/d,连续5天。除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其余3组玉米须提取物按照400、200、100 mg/kg,配成浓度为20、10、5g/L,灌胃体积均为0.2 m L/10 g灌胃给药。给药第30天,给药后1 h,禁食12 h,小鼠尾部取血,观察小鼠用药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给药后玉米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降低糖尿病足小鼠模型血糖的作用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组间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的降糖效果;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组间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论:玉米须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糖尿病足模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且改善的效果随着剂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孙秋王海英张铁林李令根孔莹高杰姚家琪
关键词:玉米须糖尿病足小鼠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
针刺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灶周组织NF-κBp65表达和脑水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ICH)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动态表达及脑水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96只,随机将其中90只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茴拉西坦组)。每组又分为6h、1天、2天、3天和7天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随机分配6只大鼠,另设6只大鼠做空白对照。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观察针刺在不同时间点对ICH大鼠脑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及脑水含量的影响,并对两者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NF-κBp65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脑水肿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CH后NF-κBp65阳性表达是加重脑水肿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刺可下调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内NF-κBp65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防治ICH后继发性脑损伤。
邹伟王珑李丹孙晓伟孔莹
关键词:针刺ICHNF-ΚBP65脑水含量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脑组织脑红蛋白及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及NLRP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3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电针各组以大鼠尾状核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大鼠造模苏醒后,电针各组选取百会、水沟、双侧内关穴给予电针刺激治疗,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分别设定电针频率为2 Hz、15 Hz和50 Hz,每日1次,共连续治疗10 d;假手术组采用套迭式顿头安慰针干预,但不刺入皮肤。采用Bederson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脑组织中Ngb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肿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结果实验24 h、48 h、5 d和10 d时,电针各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和电针频率的增加,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电针3组实验5 d和10 d时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电针1组(P均<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出血区域细胞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细胞间隙变大,胞浆减少,多数可见核固缩;电针各组大鼠脑出血区域细胞形态均较模型组改善,且电针3组改善最为明显。电针各组血肿脑组织中Ngb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电针2组和电针3组均明显高于电针1组(P均<0.05);电针各组血肿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随着电针频率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可影响脑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其中50 Hz高频率电针刺激较2 Hz、15 Hz低频率电针刺激的作用更佳,该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血肿脑组织Ngb表达及NLRP3信号通路实现的。
许文婷薛玉满薛玉满孔莹
关键词:脑出血脑红蛋白电针频率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5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客观的证实其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对2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后分析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21日治疗后,治愈8例,占32.0%;好转14例,占56.0%;无效3例,占12.0%;总有效率达88.0%。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孔莹邹伟迟庆滨王珑孙晓伟刘鹏
关键词:针刺治疗浅刺面肌痉挛
针灸点刺法结合GM1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针灸点刺法结合使用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针刺、康复训练、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M140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和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0d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8.82±3.57)分和(35.72±3.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结论:针灸点刺法结合GM1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迟庆滨孔莹朱博婧邹伟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钠
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及CD36、HO-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及其周围组织CD36、HO-1表达的影响,阐明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将10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按1 d、3 d和7 d时间点再分3个亚组,每组12只。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术后各时间点进行mNSS评分、血肿体积及脑水肿含量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脑损伤程度;Western-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HO-1、CD36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1);血肿周围脑组织HO-1、CD36蛋白表达升高(P<0.01)。术后3 d、7 d针刺组大鼠脑组织血肿体积缩小(P<0.05)。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促进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HO-1、CD36蛋白表达,减小血肿体积,减轻脑水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陈秋欣孔莹于婷婷张瑜刘鹏张鑫朱路文
关键词:针刺脑出血血红素氧化酶1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kt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百会透曲鬓穴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观察其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后脑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抑制剂组(针刺组+LY294002),每组18只;按文献方法建立模型;针刺组采用百会穴向曲鬓穴透刺,头部顶区向颞叶、额叶透刺;造模,治疗后于1、3、7天3个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结果:p-Akt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表达增多,3天达高峰后迅速减少,7天仍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各时间点p-Akt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针刺+抑制剂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增加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p-Akt蛋白的表达,而这一作用可被LY294002阻断,提示本针刺方法能够激活AKT通路,起到脑保护作用。
孔莹刘鹏周莉迟庆滨王子微
关键词:脑出血头穴透刺百会透曲鬓P-AKT
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分为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10只大鼠,采用Zea-Longa评分方法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FGF的表达,采用RT-PCR法观察bFGF-mRNA的表达。结果:针刺21天后针刺组大鼠Zea-Longa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大鼠脑内bFGF阳性细胞数表达及bFGF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以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并增强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bFGF的表达,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和再生。
师帅蔡玉梅盛国滨孔莹
关键词:头穴围刺再灌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