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自立

作品数:11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体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短跑
  • 3篇男子
  • 2篇代谢
  • 2篇短跑技术
  • 2篇血乳
  • 2篇血乳酸
  • 2篇运动员
  • 2篇乳酸
  • 2篇速度节奏
  • 2篇能量代谢
  • 1篇短跑运动
  • 1篇短跑运动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防运动损伤
  • 1篇运动生理
  • 1篇运动生理学
  • 1篇人种
  • 1篇赛前
  • 1篇赛前训练
  • 1篇审视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沙学院

作者

  • 11篇姜自立
  • 9篇李庆
  • 2篇李元
  • 1篇董范
  • 1篇何鹏飞
  • 1篇邓晖

传媒

  • 2篇体育科学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体育学刊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河北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特征探究——以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为例被引量:20
2016年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跟踪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以长带短"训练理念的指导下,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非常重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其速度耐力训练量明显高于国内其他男子短跑队;2)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的速度耐力训练以200 m和300 m段落的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训练强度均在80%-95%MSS之间,两者的组内间歇时间分别为2 min和7 min;3)通常情况下,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的速度耐力训练课会按照"最大速度+速度耐力+低强度有氧或放松练习"的序列进行安排;4)从一般准备期到赛前直接准备期,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速度耐力训练负荷的变化特征是:练习距离逐渐缩短,练习强度逐渐升高,间歇时间逐渐延长,重复次数则逐渐下降,训练频率也略有减少,总练习距离显著减少。
姜自立李庆
关键词:短跑血乳酸能量代谢
静力性拉伸急性效应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和启示被引量:10
2015年
静力性拉伸是竞技体育热身环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拉伸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其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急性效应,同时避免其降低力量或爆发力表现的急性效应是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对静力性拉伸相关文献的梳理,讨论了静力性拉伸对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损伤和力量或爆发力表现急性效应的多重作用,厘清其产生急性效应的生理机制,并分析影响其急性效应的相关变量。研究认为,在既定的拉伸时间下,重复次数对静力性拉伸急性效应的影响甚微,把拉伸时间控制在45s左右、使用次最大拉伸强度、把静力性拉伸与动力性练习组合、将静力性拉伸置于专项练习之前进行,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静力性拉伸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急性效应,又能有效地降低其对力量或爆发力表现的负面效应。
姜自立李元
关键词:急性效应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以亚洲百米飞人张培萌备战2013莫斯科世锦赛为例
赛前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本前提。中国短跑运动员张培萌在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10.00秒的黄种人最佳成绩,充分证明了其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监测...
姜自立李庆
关键词:赛前训练
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步长和步频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规律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100m运动中步长与步频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步长与步频合理比例的评价指标,以及短跑训练中步长与步频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运动员的腿长、触地角度和驱动力量是步长与步频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调节变量;腾起角度和着地角度分别为50°-55°和90°、触地时间和腾空时间分别占步频时间的40%和60%、步长指数与步频指数分别达到1.24和8.28或以上,是评价步长与步频及其比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步频在9-15岁阶段得到充分发展;15岁以后,教练员应在运动员固有动作频率的基础上,重视步长的发展;当步长指数达到1.24或以上后,教练员应该在保持运动员步长稳定的前提下,再次提高步频。
姜自立李庆邓晖
关键词:步长步频影响因素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安排的思考与讨论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影响其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跟踪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重新认识了无氧糖酵解耐力对短跑运动表现的影响,厘清了无氧糖酵解耐力训练的生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短跑运动的专项...
姜自立李庆
关键词:短跑血乳酸能量代谢
文献传递
对现代短跑技术若干问题的重新审视被引量:19
2016年
基于短跑生物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的短跑训练经验,对现代短跑技术中存在争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得出如下结论:起跑时,"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双脚同时蹬离起跑器能比单脚蹬离起跑器产生更大的动作冲量;在纯加速阶段,增大步长比增加步频更有利于提高跑的经济性,"摇摆型"步态比"直线型"步态更有利于提高加速度;在途中跑阶段,"非对称反弹技术"比"弹簧-质点技术"产生更大的地反力,"五分法"比"四分法"更为准确地反映出短跑运动的技术特征和优化全程速度节奏。
姜自立李庆曹人天
关键词:现代短跑技术加速度速度节奏
现代男子100m速度节奏特征的多维分析及其对训练的启示被引量:13
2015年
对男子100 m速度节奏特征与能量代谢、步态特征、肌肉工作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发现:"高速平稳单峰型"是现代男子100 m速度节奏的典型模式,能量代谢途径的转换是速度节奏变化的内在原因,步态特征的变化是转换能量代谢途径的有效方式,肌肉工作方式的改变是调整步态特征的基本途径。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男子100m跑的速度节奏模型,该模型对短跑训练的启示有:坚持"以长带短"的训练理念,强调速度训练的节奏变化,突出力量训练的专项特点,重视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
姜自立李庆
关键词:速度节奏
奥林匹克基因溯源:最快人种的诞生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人类学方法、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追溯了牙买加人的"奥林匹克基因"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至今的演化过程,揭开了"最快人种诞生"的神秘面纱。研究认为,西非人种的生物力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使其比其他人种更适合从事短跑运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将西非人种的运动基因注入了加勒比地区,奴隶贩运途中引发的有利于短跑表现的代谢演化使加勒比地区的西非后裔比其他西非人种更容易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成功,西非黑奴到达美洲后,奠基者效应在"速度基因"上的体现又使牙买加人从加勒比地区的西非后裔中脱颖而出,科克皮特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使"马隆人"在短跑项目上的表现优于其他牙买加人,成为了最快的人种。此外,牙买加历史传统的熏陶、培养体系的激励、脱贫致富的动机也是"最快人种诞生"不容忽视的因素。
姜自立李庆李元
关键词:短跑
阻力跑和助力跑在速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阻力跑和助力跑是运动训练实践中提高速度表现和突破速度障碍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训练手段,但其也存在破坏短跑技术结构和增加运动损伤率的负面效应。为了优化阻力跑和阻力跑训练的积极效应和避免其负面效应,在进行阻力跑训练时,上坡跑的倾斜率应≈3°,拖拽跑的负荷应≈13%体重,负重跑的负荷应≈15%体重,练习距离一般为40~60 m;在进行助力跑训练时,牵引跑的负荷应≈106%最大速度,下坡跑的倾斜率应≈5°,练习距离一般为60~80 m;每次训练课可按"先阻后助"或"阻助交替"的顺序分别安排2~3次阻力跑和阻力跑练习,周训练频率不应超过2次;教练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对阻力跑和助力跑训练的比例进行调整;青少年运动员应慎用阻力跑和助力跑训练。
姜自立李庆
关键词:短跑技术
激活后增强效应研究进展述评被引量:22
2016年
通过对激活后增强效应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激活后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得出如下结论:肌肉激活后的增强作用源于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高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的增加和肌肉收缩时羽状角的改变。个体因素(肌纤维类型和比例、训练经历、年龄、性别、最大力量、爆发力-力量比)和训练因素(激活方式、激活强度、激活量、恢复时间)都会对肌肉激活后的增强幅度和持续时间产生影响。通过选择与运动专项生物力学特征相似的激活方式、施加与运动员个人特点相匹配的激活负荷、掌握好增强作用与疲劳效应之间的平衡、避免静力性拉伸对激活后增强效应的负面影响,可以实现激活后增强效应的最优化。
姜自立李庆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爆发力竞技体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