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V228F突变所致的2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分子发病基础。方法:对一例临床诊断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人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0人采集外周静脉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
- 姜林林王学峰丁秋兰戴菁陆烨玲许冠群张利伟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复合杂合基因缺陷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1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并探讨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该家系3代共7人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1.)、凝血酶时间(TT)、蕲蛇酶时间(RT)、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和蛋白s活性(PS:A),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半定量检测及肽链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使用自动校正凝血酶生成仪测定先证者的凝血酶生成;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液凝固的动态过程和纤维蛋白形成过程的动力学变化。抽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Fg的3个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凝血功能检查显示Fg抗原为0.68g/L,活性为0.48g/L;TT延长为29.2S,RT延长为75.8S。SDS—PAGE结果显示,3条肽链相对分子质量正常,但含量明显减低;先证者凝血酶生成峰值为249.93nmol/L,凝血酶生成潜力为1007.0nmol·L·min;全血凝固的动态过程异常,凝血综合指数(cI)为-8.6,显示全血低凝状态。表型诊断为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纤维蛋白原Aa链存在g.3175A〉C突变导致的Glnl43Pro突变,以及g.4642delc突变导致的438位苏氨酸后编码26个异常氨基酸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前者来源于母亲,后者来源于父亲。结论纤维蛋白原Aa链Gln143Pro和g.4642delC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先证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欧阳琦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鸿利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系谱杂合子
- E3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二聚化和多聚化位点突变所致的二例3型VWD患者研究
- 姜林林曹雅楠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奚晓东王鸿利
- 文献传递
- 两个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试验、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实验和多聚体分析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抽提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VWF基因的52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结果2例先证者出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血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功能均显著降低,多聚体分析显示2例先证者多聚体均缺无,先证者A基因分析发现第17外显子的纯合插入突变g.82888—82889insCATG,导致740位蛋氨酸往后编码10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先证者B基因分析发现第20外显子g.94865G〉A(Trp856X)和第28外显子g.110698—110699delinsG导致1481位甘氨酸往后编码42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的复合杂合突变。结论g.82888—82889insCATG纯合插入突变和g.94865G〉A(Trp856stop)与g.110698—110699delinsG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了2例先证者的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王鸿利奚晓东
-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突变插入突变
- Aα链Arg16突变所致的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研究
- 目的对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进行表型、基因型及功能研究。方法对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常规凝血及抗凝检测,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Western blot法检测4例先证...
-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鸿利
- 四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基因型和凝血功能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研究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表型、基因型及功能。方法对4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行常规凝血及抗凝检测。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三条肽链的分子量;分别进行血浆Fg凝固率、Fg动态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动态溶解功能检测;抽提患者及家系成员DNA,PCR扩增Fg3个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4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抗凝指标(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和蛋白S活性)均正常,凝血酶时间(TT)和蕲蛇酶时间(RT)明显延长;Fg活性降低(分别为0.54、0.52、0.43和0.50g/L),Fg抗原基本正常(分别为2.0、2.9、1.7和2.3g/L);Western blot未检测到异常条带;患者血浆Fg凝固率降低至50%左右;Fg动态聚集开始时间延迟、最大聚集率下降;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速率降低;基因分析发现4例患者均发生了Ad链16位精氨酸的改变,3例为FGAg.1203G—A,导致Arg16His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FGAg.1202c—T,导致Arg16Cys杂合错义突变。结论4例患者Fg分子的凝固率降低、聚集和纤溶功能异常均由A“链16位精氨酸杂合错义突变所致。
-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鸿利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
- 2例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表型和基因型诊断
- 目的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
-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鸿利
- 一例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 目的:对1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
- 姜林林王学峰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三例表型及基因型诊断
- 2012年
- 目的分析3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出血时间(BT)、APTT、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抗原(vWF:Ag)、vWF活性(vWF:A)、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和多聚体分析对3例vWD患者进行表型诊断,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全血凝固功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例先证者APrr、BT均延长,vWF:Rco、vWF:Ag、vWF:A和vWF:CB均不同程度减低,除先证者A外,先证者B、C血浆RIPA明显减低,多聚体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A和c血浆多聚体分布基本正常,先证者B大相对分子质量多聚体缺失。先证者C血栓弹力图检测全血呈明显低凝状态。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A、B和c分别存在26号外显子g.106782G〉T(Cysll30Phe)、28号外显子g.110988G〉A(Glyl579Arg)和28号外显子g.110373C〉T(Arg1374Cys)的杂合错义突变。结论3例先证者表型诊断分别为1型、2A型和2M型vWD,Cvsll30Phe、Glyl579Arg和Arg1374Cys的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3例先证者的致病基础。
- 姜林林曹雅楠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王鸿利奚晓东
- 关键词:WILLEBRAND因子突变
- 3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临床和基因诊断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家系做临床诊断并探索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3个疑似HHT患者的病史、临床表型和家族史等基本资料,对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做实验室检测,排除凝血系统异常。采用直接测序法对HHT相关基因ENG和ACVRL1做序列分析,寻找致病突变;将所发现的突变重新扩增PCR产物反向测序以证实。比对新的基因突变,筛查100个正常人、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和HHT基因变异数据库以排除多态性。结果 3个家系中均存在出血、毛细血管扩张、阳性家族史等HHT典型临床特点,凝血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基因测序显示突变均存在于ACVRL1基因上,3个家系携带的突变分别是g.18349C>A,p.Ser462X、g.12876G>T,p.Glu281X和g.12079G>T,p.Val228Phe,其中g.18349C>A,p.Ser462X和g.12079G>T,p.Val228Phe为新发致病突变。在100个正常人和数据库中均未发现相关突变;3个突变均导致ACVRL1基因编码的ALK-1蛋白激酶功能区内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在这3个有典型HHT表现的家系中,发生在ALK-1蛋白激酶功能区内氨基酸的改变是其分子水平的致病原因。
- 迟昆姜林林陆晔玲戴菁丁秋兰王学锋王鸿利
- 关键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