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文俊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黄土区
  • 4篇土壤侵蚀
  • 3篇植被
  • 3篇陕北黄土区
  • 3篇黄土高原
  • 2篇地形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微地形
  • 2篇林地
  • 1篇氮素
  • 1篇沙棘
  • 1篇沙棘人工林
  • 1篇水分
  • 1篇水沙
  • 1篇水沙变化
  • 1篇速效
  • 1篇速效钾
  • 1篇速效磷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姚文俊
  • 8篇朱清科
  • 6篇张岩
  • 5篇赵维军
  • 4篇马欢
  • 3篇李镇
  • 3篇刘蕾蕾
  • 2篇卜耀军
  • 2篇王瑜
  • 1篇何远梅
  • 1篇陈文思
  • 1篇刘宪春
  • 1篇李萍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流域林地空间分布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为分析陕北黄土区小流域林地空间格局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按照1%的均匀抽样比例,选取39个小流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指数、林地斑块形状指数、林地植被覆盖度、林地坡位指数等表征林地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流域进行分类,分析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39个小流域可以分为4类,第1类林地面积比例较大,分布在中下坡位,第2类林地面积比例较小,分布在中中坡位,第3类林地面积比例很小,分布在中上坡位,第4类林地面积比例很大,分布在中中坡位;2)第1和4类,土壤侵蚀模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在0.05显著水平上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土壤侵蚀模数和林地空间分布特征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577(P<0.05),表明林地植被覆盖度增加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同时,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林地形状指数的增加也会抑制土壤侵蚀,在一定范围内,林地靠近坡顶不利于防治土壤侵蚀。
姚文俊张岩朱清科
关键词:小流域系统聚类分析土壤侵蚀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区植被恢复对气候与水沙变化的影响
随着人类不断发展越来越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植被恢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林草覆盖度大幅增加。研究该区的植被恢复对...
姚文俊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侵蚀黄土区
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改良土壤的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衰退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分轻度、中度、重度3种衰退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0—60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2)轻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40—60cm土层土壤有效氮,0—20cm速效磷含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对20—40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极显著提高作用(由14.23mg/kg增至22.39mg/kg)。中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20—60cm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显著提高作用。重度衰退沙棘人工林对0—20cm土壤全氮含量的提高作用显著低于对照坡面。(3)3种衰退类型沙棘人工林对20—40cm土层速效磷含量的作用表现为中度衰退沙棘人工林最大,其次是轻度衰退沙棘林。其他土层则表现为随着衰退程度加深,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改良作用减弱。
刘蕾蕾朱清科赵维军姚文俊马欢陈文思卜耀军
关键词:氮素速效磷速效钾
切沟侵蚀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2年
切沟侵蚀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切沟侵蚀机制复杂,研究手段欠缺,切沟侵蚀研究进展缓慢。切沟侵蚀监测技术是研究切沟不同发育阶段侵蚀速率和构建切沟预报模型的基础。近年来,高精度GPS、三维激光地形测量以及RS和GIS等切沟侵蚀监测技术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的应用为较大时空尺度的切沟侵蚀监测提供了可能性。世界范围的切沟侵蚀监测成果表明不同地区切沟侵蚀速率主要为0.16~15 m/a。切沟侵蚀预报技术进展缓慢,现阶段还没有广泛应用的切沟侵蚀预报模型。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和卫星影像及三维激光测量等新技术,开展较大尺度的切沟侵蚀监测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趋势,而从长远来看,发展切沟发育和侵蚀的经验和机制模型、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切沟侵蚀预报是切沟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李镇张岩姚文俊
关键词:GPS监测技术侵蚀速率
黄土高原区植被恢复的空间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退耕坡度区域和不同气候带区域植被恢复程度,采用黄土高原区2000—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黄土高原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均值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呈3条带状:〈0.2、≥0.2-0.4、≥0.4,大致对应于中国农业气候分区的干旱中温带、中温带、南温带3个气候区。2)2000—2013年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的面积比例超过88%,且夏季比年均表现更明显。50%以上区域年均植被覆盖呈现中度改善或明显改善,50%区域上夏季植被覆盖明显改善。3)黄土高原区中温带的年均植被覆盖呈中度改善趋势,夏季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干旱中温带、南温带的年均植被覆盖处于轻微改善状态,夏季植被覆盖以中度改善和轻微改善为主。4)≥15°-25°的坡度区域,植被恢复效果都好于其他坡度条件,夏季明显改善和中度改善的面积比例超过60%,年均也超过40%;坡度〈6°或≥35°的区域,年均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和退化面积比例接近20%。
何远梅姚文俊张岩李镇朱清科
关键词:坡度气候带植被恢复黄土高原
基于QuickBird影像估算晋西黄土区切沟发育速率被引量:17
2012年
切沟的发育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监测黄土区切沟发育速率的有效性,该文选择晋西黄土区4个小流域,使用GIS技术和2003、2010年同时相QuickBird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提取沟谷区面积、周长和支沟沟头前进距离,估算切沟发育速率,并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分析了4个小流域切沟发育速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2003-2010年,4个小流域沟谷区面积、周长增加比例分别在0.25%~0.48%和1.56%~2.61%;切沟发育主要发生在小流域两侧支沟沟头,支沟沟头大约以0.36~0.44m/a的速率前进;林草地覆盖率越高,小流域切沟发育速率越慢;小流域内沟间地覆盖度大于60%的植被对切沟发育遏制作用明显。研究表明高分辨率遥感能够比较快速、准确地确定切沟发育速率,可为中小流域切沟发育监测提供参考。
李镇张岩姚文俊朱清科
关键词:土地利用植被黄土丘陵沟壑区
不同抽样比例的土壤侵蚀因子调查精度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RS、GIS等遥感技术对2009年陕北吴起县SPOT多光谱波段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全县及4%抽样比例的土地利用、坡度及坡长因子等土壤侵蚀因子调查精度,结合2009年以1%、0.25%、0.062 5%抽样比例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不同抽样比例下土壤侵蚀因子的精度损失。结果表明:1)4%、1%抽样比例与全县相比,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0.25%和0.062 5%抽样比例下精度损失率最大达到-19.49%、-10.03%;2)4%和1%抽样比例下,与全县坡度分布相似度均达到99%以上,0.25%和0.062 5%抽样比例下精度损失率最高达-4.42%;3)4种抽样比例下与全县坡长因子分布相似度均在95%以上。总之,吴起县按照1%的抽样比例调查土壤侵蚀因子既能保证调查精度又能减少工作量。
赵维军朱清科马欢姚文俊刘蕾蕾王瑜
关键词:土壤侵蚀
陕北黄土区缓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被引量:4
2014年
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分析对近自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规模的缓台微地形土壤水分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面积大小不同的缓台土壤水分有着明显的差异,总体呈面积越大水分条件越好的趋势。(2)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0—60cm土层深度呈现:小规模缓台(〈100m2)〉大规模缓台(〉1 000m2)〉中规模缓台(100-1 000m2)的规律,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缓台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有减小的趋势。(3)在大规模缓台的内部,土壤水分在纵坡向上的变异系数要高于横坡向。通过对大规模缓台内部0—60cm土壤水分数据做地统计学分析,球状模型被选为最优的半方差理论模型。由克里格插值生成的土壤水分分布图表明,在缓台与其上部陡坎微地形连接处的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缓台其它部位的水分条件。
马欢朱清科赵维军刘蕾蕾姚文俊王瑜
关键词:黄土高原微地形土壤水分
基于均匀抽样调查的半干旱黄土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评估近年来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的影响,按照1%的均匀抽样比例分别于2009和2011年调查了陕北吴起县39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结合2009年SPOT多光谱影像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结果,分析了抽样方法的精度和吴起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的抽样比例能够很好地代表吴起县整体土壤侵蚀状况;(2)2009—2011年吴起县微度侵蚀等级面积比例显著增加,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等级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的面积比例都减少了5%以上,但不同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变化差异较大;(3)土壤侵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2011年降雨侵蚀力低于2009年;与2009年相比,2011年灌木林面积减少,而草地和林地面积增加,但各种类型植被的覆盖度都有增加,因此,植被因子明显减小。其他因子变化不大。
赵维军刘宪春张岩朱清科姚文俊
关键词:土壤侵蚀
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对乔木生长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近自然植被恢复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为了使人工整地等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更为科学,选取陕北吴起县0.12km2的阴坡和0.06km2的阳坡作为研究区,利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黄土坡面缓台、陡坎、切沟和塌陷微地形上乔木树种的树高、胸径和枯落物厚度等生长指标及树种组成结构.结果表明,(1)阴坡所有树种的生长指标与坡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坡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阳坡所有树种的树高、枯落物厚度与坡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2)同一树种在不同微地形上的生长差异显著,相对陡坎,缓台与切沟上树种的生长状况较好;(3)阴坡造林陡坎以榆树、缓台以山杏、切沟以刺槐为宜,缓台和切沟可混交小叶杨、杜梨等树种,阳坡造林缓台以刺槐、切沟以榆树、陡坎以山杏为宜.
赵维军张岩朱清科李萍姚文俊马欢卜耀军
关键词:微地形黄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