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振兴

作品数:201 被引量:1,59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83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5篇地震
  • 43篇震源
  • 37篇反演
  • 14篇地壳
  • 14篇模拟退火
  • 14篇波形反演
  • 13篇地震图
  • 13篇震源机制
  • 13篇波场
  • 12篇有限差分
  • 11篇微地震
  • 10篇地震波
  • 10篇震波
  • 10篇震源过程
  • 9篇地震勘探
  • 9篇勘探
  • 9篇成像
  • 7篇地震定位
  • 7篇理论地震图
  • 7篇LG波

机构

  • 200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美国加州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哈尔滨建筑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01篇姚振兴
  • 34篇王卫民
  • 30篇赵连锋
  • 29篇张金海
  • 22篇郑天愉
  • 21篇常旭
  • 20篇王一博
  • 14篇李娟
  • 14篇谢小碧
  • 12篇纪晨
  • 11篇郝金来
  • 9篇王时标
  • 8篇王凯
  • 8篇张霖斌
  • 8篇高星
  • 6篇曹柏如
  • 6篇马淑田
  • 6篇曹雷
  • 4篇陈国金
  • 4篇朱遂伟

传媒

  • 65篇地球物理学报
  • 12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模糊系统与数...
  • 3篇地震学报
  • 3篇2015中国...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2017中国...
  • 2篇中国地震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1991年中...
  • 2篇1993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14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波场延拓的微震数据纵横波分离
<正>1.引言在页岩或油田压裂中会诱发产生微震事件,从这些微地震事件中可以提取裂缝位置大小等信息,观察压裂效果,从而为压裂做指导。这些诱发的微震事件产生纵波和横波,这些波场在传播过程中通过透射和反射而相互转换,最终被地表...
周熙焱常旭王一博姚振兴
文献传递
一种微地震信号到时自动拾取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地震信号到时自动拾取的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地震波的N个样点,通过得到的第i个样点前M个地震波形数据计算第i个样点处的峭度;设置得到的第i个样点处的峭度作为特征函数,通过特征函数的长短时均值比和短时均值...
刘劲松姚振兴
文献传递
估计大震地面运动的综合方法
<正>大地震的震源过程和近场地面运动状态是地震学和工程地震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大地震发生后,从世界数字化地震台网能够获得丰富的远场记录.但在近场范围内,大多要依靠震后布设的流动台网,获取余震的强震记录。为此本文研...
郑天愉姚振兴
文献传递
区域地震范围内地壳介质的低频响应
本文对于计算P波格林函数的广义地震射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包括:(1)简化了地震射线的描述方法;(2)将射线按其运动学相似性进行分组计算,从而较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3)进一步推广用于计算SH波部分的响应.对于1983年山东...
徐大方姚振兴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缘地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利用长周期P波波形资料,通过拟合理论地震图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东侧区和西侧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区域的上地幔结构中均存在P波低速层,且盖层的厚度较薄,在405km和670km深处均有P波速度的一级间断面。在670km深处这两个地区的速度结构仍有差异。
王凯姚振兴
关键词:地震地幔P波
用长周期面波波形拟合及P波初动方向估计中等地震的震源机制被引量:16
1999年
提出利用周期范围45—100s间的面波波形拟合与P波初动符号相结合,估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方法.给出两个倾滑为主和三个走滑为主的震例.其中最小的是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ML4.5级地震.比较了1996年2月5日云南丽江Ms6.0级余震的机制解与美国哈佛大学CMT结果的相似程度,各震例记录图与理论图的相似程度,以及初动分布与主压力轴P和主动力轴T分布区的一致程度.从比较结果看,得到的震源机制解有参考价值,开发的软件有可用性.
马淑田姚振兴纪晨
关键词:中小地震波形反演震源机制地震
叠后地震剖面的线性化波阻抗反演被引量:17
1995年
本文提出了由井旁道出发逐道进行的叠后地震剖面的线性化波阻抗反演方法。每一道反演采用逐次线性化对波阻抗进行修正,反演的纵向分辨率为一个采样时间间隔,并以合成记录道与实际地震道的相似系数作为迭代收敛准则,已处理的地震道波阻抗作为下一道反演初始值。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运算速度快的优点。
姚振兴张霖斌纪晨张中杰
关键词:地震数据地震剖面反演数据处理
2004年7月11日西藏M_w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利用远场体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该地震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深度为12.5km,断层面走向152°,倾角44°,平均倾滑角-117°.破裂在震中处成核,然后以2.8kms的平均速度向两侧传播,在震中以东偏北5km处达到最大滑动43cm.该地震主张力轴近EW方向,受浅部NNWSSE或NS向裂谷带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逆冲运动是引发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
李娟王卫民赵连锋姚振兴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用于地球物理反演的均匀设计优化算法被引量:50
1996年
将均匀设计、模拟退火和单纯形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全局优化迭代算法.数值模拟表明,它具有搜索速度快、搜索能力强和不需要求导数的特点,可用于地球物理反演研究.
纪晨姚振兴
关键词:均匀设计地球物理反演优化算法地震勘探
中国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被引量:57
2005年
利用中国及邻近地区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记录,应用转换函数及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中国及邻区6 1个地震站下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结合已发表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获得了该地区地壳厚度分布,为进一步揭示中国大陆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建立大陆动力学理论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证据.结果表明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分布的特点为从东到西逐渐增厚,可分为:地壳厚度缓变地区,如蒙古高原,华北,华中,华南,青藏高原内部;地壳厚度递变带,如沿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大巴山—云贵高原一带;地壳厚度陡变带,主要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壳厚度缓变区速度结构较简单,壳幔边界明显.青藏高原及其南缘,台湾—菲律宾一带,台站下方速度结构复杂,反映了板块边界处构造活动、物质交换活跃,表明这些地区还未达到均衡.
高星王卫民姚振兴
关键词:波形反演转换函数模拟退火算法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