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子宫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内膜
  • 6篇宫内
  • 6篇宫内膜
  • 5篇肿瘤
  • 4篇内膜癌
  • 4篇基因
  • 4篇宫内膜癌
  • 3篇子宫内膜癌
  • 2篇凋亡
  • 2篇生殖
  • 2篇子宫内膜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卵巢
  • 2篇卵巢肿瘤
  • 2篇BCL-2基...
  • 2篇FAS基因
  • 2篇表达及意义
  • 2篇病理

机构

  • 8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彭芝兰
  • 8篇姚先莹
  • 4篇王和
  • 3篇郑莹
  • 1篇姚远
  • 1篇张丹
  • 1篇毛熙光
  • 1篇黄薇
  • 1篇张家文
  • 1篇彭芝兰
  • 1篇姚先莹
  • 1篇杨延林
  • 1篇尤宗兵
  • 1篇游泳
  • 1篇黎培毅
  • 1篇尹如铁
  • 1篇高国兰
  • 1篇刘兴会
  • 1篇陈爱平
  • 1篇周世英

传媒

  • 5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Fas基因蛋白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研究凋亡诱导基因Fas基因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0例月经周期各时限子宫内膜组织中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基因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149.2±87.8)明显低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Fas蛋白的表达评分(251.8±63.7);Fas蛋白在增生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210.0±52.9)明显高于增生晚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99.5±79.8),(P<0.01);Fas蛋白在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260.6±66.8)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表达评分(244.5±63.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毛熙光彭芝兰郑莹姚先莹王和
关键词:子宫内膜FAS基因月经周期
凋亡基因Bcl-2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1999年
近年来,凋亡调节基因被视为继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之后的第三类癌基因。其中抑凋亡基因Bcl_2和促凋亡基因Fas是研究最早且较为肯定的凋亡调节基因,二者有着共同的凋亡调节路径。本研究应用卵白素_生物素酶_复合物(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
彭芝兰郑莹王和姚先莹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BCL-2基因FAS基因
子宫内膜癌290例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比较被引量:51
1997年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探讨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5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90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就其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及其预后因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为19.7%,Ⅱ期为80.5%。临床分期Ⅰ期中淋巴结转移率为4.2%,腹腔细胞学阳性率为10.6%。肌层浸润者占60.5%。Ⅱ期中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细胞学阳性率分别为51.4%和46.9%,有肌层浸润者为100.0%。发生分期误差的原因有:(1)术前不可能准确估计腹腔及淋巴结是否受累;(2)宫颈已受累但术前诊断性刮宫时漏刮,或宫颈未受累而误诊为阳性;(3)癌细胞播散于腹腔。结论:手术病理分期真实地反映了病变范围,建议在首次手术时除注意手术范围外,应重视腹腔冲洗液的收集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取样或清扫,以确定期别,为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鉴于Ⅱ期子宫内膜癌误诊率高,诊治上应特别给予重视。
彭芝兰刘兴会张家文尹如铁姚先莹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肿瘤分期预后
抑凋亡基因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为探讨抑凋亡基因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癌Bcl-2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Bcl-2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变化,其表达由增生早期开始逐渐增强,到增生晚期表达最强,进入分泌期则减弱乃至消失。子宫内膜癌中Bcl-2表达水平远远低于增生期内膜Bcl-2表达水平,且表达于预后较好的腺棘癌、乳头状腺癌、单纯腺癌组织,而浆液性腺癌和鳞癌组织中则无表达;分化程度低、期别晚者,Bcl-2表达弱(P<0.01);在5例伴有内膜增生过长的内膜癌中,增生过长内膜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和增生期内膜的表达。由此推测Bcl-2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膜癌中Bcl-2表达明显减弱,其作用仍待深入研究。Bcl-2的高表达可提示预后较好。
郑莹彭芝兰姚先莹王和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BCL-2基因
156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1998年
为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水平,对本院19895~19945收治的156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绝经前妇女占404%,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故对有上述表现者应行诊刮,避免漏诊。绝经后组多为低分化肿瘤,浸润肌层及发生转移者较多,提示预后不良。应重视术前诊刮确诊和术中淋巴清扫进行严格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
游泳彭芝兰彭芝兰姚远
关键词:病理绝经子宫内膜肿瘤
盆腔腹膜外化疗法重复给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目的:探讨盆腔腹膜外化疗法重复给药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淋巴系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25只家犬和2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经盆腔腹膜外间隙穿刺插管注入5-氟尿嘧啶(5-FU)、噻替派或氨甲喋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病理检查的方法,观察药物分布范围内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的药物浓度和病理改变。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重复给药对给药区血管、输尿管及其它正常组织未见毒性作用;淋巴结内5-FU浓度是周围结缔组织的7~9倍,重复给药组淋巴结内浓度是单次给药组的11~13倍。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药物分布范围包括了髂内外、闭孔、腹股沟深和大部分髂总淋巴结;(2)重复给药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内5-FU浓度分别是单次给药组的20~73倍和27~110倍,淋巴结内浓度是周围结缔组织的11~20倍;(3)光镜下可见注药侧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坏死,而对照侧未见改变;(4)本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及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结论:盆腔腹膜外化疗法重复给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系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曹泽毅张丹彭芝兰黎培毅黎培毅杨延林周世英尤宗兵
关键词:生殖器肿瘤药物疗法淋巴转移女性
全文增补中
卵巢癌肉瘤伴子宫内膜样癌一例
1996年
卵巢癌肉瘤伴子宫内膜样癌一例黄薇彭芝兰姚先莹患者70岁,孕3产3,绝经22年,因发现下腹部包块5个月于1993年10月4日入院。于入院前5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约孕3个月大小,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服中药治疗无效。近半月自觉包块长大、腹胀、食欲...
黄薇彭芝兰姚先莹
关键词:卵巢肿瘤内瘤子宫内膜样癌病例报告
p16基因产物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7
1998年
p16基因产物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高国兰彭芝兰王和陈爱平姚先莹p16基因的编码蛋白可特异性抑制CDK4激酶(cyclindependetkinase4)活性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由于p16基因这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有高频...
高国兰彭芝兰王和陈爱平姚先莹
关键词:卵巢肿瘤生殖细胞肿瘤P16基因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