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德艳

作品数:37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蛋白
  • 15篇癌组织
  • 12篇大肠
  • 11篇乳头
  • 11篇乳腺
  • 11篇肿瘤
  • 11篇瘤病毒
  • 11篇肠癌
  • 11篇大肠癌
  • 9篇乳腺癌
  • 9篇腺癌
  • 9篇免疫
  • 8篇乳腺癌组织
  • 8篇腺癌组织
  • 7篇人乳
  • 7篇APC
  • 7篇CYCLIN...
  • 6篇乳头状
  • 6篇乳头状瘤
  • 6篇乳头状瘤病

机构

  • 32篇柳州市人民医...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任占平
  • 37篇唐德艳
  • 36篇陈蔚麟
  • 28篇戴文斌
  • 26篇石喆
  • 23篇杜娟
  • 14篇阮伶
  • 8篇黄健辉
  • 3篇石哲
  • 3篇戴文斌
  • 3篇石喆
  • 2篇石吉吉
  • 1篇张芫
  • 1篇李俊杰
  • 1篇胡世红
  • 1篇蒋一强
  • 1篇石喆
  • 1篇戴文斌
  • 1篇李俊杰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癌症
  • 2篇广西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医学文选
  • 2篇柳州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D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0%、30.0%和16.7%。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 18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HPV 18 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结论本地区女性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8型感染的存在,HPV18型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 18 DNA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
任占平黄健辉石喆杜娟陈蔚麟阮伶戴文斌唐德艳
关键词:乳腺癌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
癌基因蛋白cyclinD1、p21 ras在大肠癌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1999年
为探讨cyclinD1与p21ras癌基因蛋白表达失调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并尝试以cyclinD1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记,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良、恶性病变中cyclinD1和p21ras蛋白的表达,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
任占平黄健辉石喆陈蔚麟唐德艳戴文斌
关键词:CYCLIND1P21基因RAS基因
大肠癌组织中HPV16、18E6,p^(53)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 18型感染与 p5 3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30例大肠腺瘤、 10例腺瘤恶变、 5 3例大肠腺癌和 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 HPV16、 18E6 ,p5 3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 E6 ,p5 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36 .7% (11/ 30 )、 33.3% (10 / 30 ) ,6 0 .0 % (6 /10 )、 6 0 .0 % (6 / 10 )和 5 4.7% (2 9/ 5 3)、 6 2 .2 % (33/ 5 3) ,而正常组均呈阴性表达。在腺瘤组中 ,随着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程度的加重 ,E6、 p5 3的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腺瘤、腺瘤恶变及腺癌组中 E6与 p5 3的双阳性表达具显著相关性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E6的阳性表达和 E6与 p5 3的双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高危 HPV16、 18感染并在 p5 3癌基因的协同参与下 ,与本地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HPV 16、 18感染后所致的 p5 3突变 /失活可能是大肠腺瘤恶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在腺瘤中同时检测 E6、 p5 3蛋白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任占平石喆陈蔚麟唐德艳杜娟阮伶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16
大肠癌APC、β-catenin、E-cadherin和c-myc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catenin、E-cadherin和c-myc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腺瘤恶变及大肠癌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质/胞核异位表达率、c-my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阳性表达、E-cadhe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c-myc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戴文斌任占平陈蔚麟杜娟石喆唐德艳
关键词:Β-连接素上皮钙黏附素原癌基因蛋白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D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 6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本地区人口女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 HPV1 6型 DNA。结果 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 HPV1 6型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52 .0 %和 2 0 .0 % ,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 HPV1 6型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结论 本地区女性乳腺组织中有HPV1 6型 DNA感染的存在 ,HPV1 6型感染与本地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黄健辉任占平石喆杜娟阮伶陈蔚麟戴文斌唐德艳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乳腺癌DNA病因学
食管癌中HPV16、18感染与多癌基因产物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16、18感染、多个癌基因激活在食管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本地区人口食管鳞癌、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和食管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中HPV16、18E6蛋白 ,p5 3,p2 1ras ,c -myc和c-erbB - 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中E6、p5 3、p2 1ras、c -myc、c -erbB - 2和不典型性增生组中E6、p5 3、p2 1ra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炎症组相比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E6、p5 3、p2 1ras同时阳性表达在癌组和不典型性增生组中分别为 48 0 % (2 4/5 0 )、30 0 % (3/10 )。癌组中E6与 p5 3,E6与p2 1ras,p5 3与 p2 1ras的阳性表达均具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高危HPV16、18型感染、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协同 ,可能涉及本地区人口食管癌的发生过程。p5 3、p2 1ras基因的突变 /激活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E6、p5 3、p2 1ras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任占平石喆陈蔚麟唐德艳李俊杰戴文斌
关键词:食管鳞癌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产物免疫组化
大肠癌组织中HPV16、18E6,ras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2000年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18型感染与 p2 1ras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理中的作用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3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 3例大肠腺癌和 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 ,p2 1ras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 :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 ,p2 1ras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36 .7% (11/ 30 )、40 .0 % (12 / 30 ) ,6 0 .0 % (6 / 10 )、70 .0 % (7/ 10 )和 5 4.7% (2 9/ 5 3)、71.7% (38/ 5 3) ,而正常组均呈阴性表达。在腺瘤组中 ,随着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程度的加重 ,E6、p2 1ras的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腺瘤伴不典型性增生Ⅱ~Ⅲ级组中E6、p2 1ra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腺瘤伴不典型性增生Ⅰ级 (P <0 .0 5 )。此外 ,腺瘤、腺瘤恶变及腺癌组中E6与 p2 1ras的双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E6的阳性表达和E6与p2 1ras的双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提示高危HPV16、18感染并在活化的ras癌基因的协同参与下 ,与本地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在腺瘤中同时检测E6、p2 1ras蛋白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石喆任占平陈蔚麟唐德艳杜娟阮伶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乳头状瘤病毒P21RAS
大肠癌和腺瘤组织中HPV16、18E6与p53、ras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18型感染与p5 3 ,p2 1ras癌基因协同 ,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3 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 3例大肠腺癌和 3 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p5 3 ,p2 1ras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结果 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p5 3 ,p2 1ras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3 6.7%、3 3 .3 %、40 .0 % ,60 .0 %、60 .0 %、70 .0 %和 5 4.7%、62 .2 %、71.7%。在腺瘤组中 ,随着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程度的加重 ,E6、p5 3、p2 1ras的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腺瘤伴不典型性增生Ⅱ~Ⅲ级组中E6、p5 3、p2 1ra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腺瘤伴不典型性增生Ⅰ级 (P <0 .0 5 )。此外 ,腺瘤、腺瘤恶变及腺癌组中E6与p5 3 ,E6与 p2 1ras的双阳性表达均具显著相关性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E6的阳性表达和E6与 p5 3 ,E6与p2 1ras的双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危HPB16、18感染并在p5 3、ras癌基因的协同参与下 ,与本地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HPV 16、18感染后所致的 p5 3突变 /失活可能是大肠腺瘤恶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在腺瘤中同时检测E6、p5 3、p2
任占平石喆陈蔚麟唐德艳杜娟阮伶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人乳头瘤病毒P53P21RAS
HPV16、18 E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观察HPV16 、18 E6 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HPV16、18 感染与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3 例乳腺癌、20 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 E6 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 E6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 (30/53),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6、18 型感染的存在。结论:HPV16、18 型感染可能与乳腺癌的病因学密切相关。
任占平黄健辉石喆陈蔚麟阮伶唐德艳戴文斌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引物介导原位标记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PV16和18型感染被引量:5
2003年
探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Primedinsitulabeling,PRINS)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和18型感染的应用和了解HPV16和18型感染与人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乳腺癌,1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乳腺腺病,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DNA,HPV18DNA和HPV16、18E6蛋白。结果:乳腺癌组中HPV16DNA,HPV18DNAH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中、重不典型性增生组中HPV18DNA和HPV16、18E6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轻度不典型性增生组(P<0.05)。癌组中HPV16,HPV18DNA双阳性为45.0%(36/80),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组中HPV16、18DNA双阳性为40.0%(4/10)。结论: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可用于乳腺癌组织中HPV16DNA和HPV18DNA的检测,HPV16和HPV18型的混合感染可能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任占平黄健辉石喆杜娟陈蔚麟戴文斌唐德艳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头状瘤病毒引物介导原位标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