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守正

作品数:169 被引量:2,261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森林资源
  • 19篇林分
  • 16篇物量
  • 14篇林业
  • 13篇天然林
  • 12篇树干
  • 11篇生物量
  • 8篇杉木
  • 8篇生态
  • 8篇立木
  • 8篇落叶松
  • 8篇马尾松
  • 8篇混合模型
  • 7篇点云
  • 7篇断面积
  • 7篇立木生物量
  • 7篇林分生长
  • 6篇计算机
  • 6篇间伐
  • 5篇地上生物量

机构

  • 12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1篇中国林业科学...
  • 20篇信阳师范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中国林科院资...
  • 2篇吉林省汪清林...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59篇唐守正
  • 26篇张会儒
  • 20篇雷相东
  • 19篇符利勇
  • 16篇曾伟生
  • 13篇尤磊
  • 12篇李永慈
  • 10篇李希菲
  • 10篇杜纪山
  • 8篇卢军
  • 7篇雷渊才
  • 7篇洪玲霞
  • 7篇李海奎
  • 6篇王雪峰
  • 5篇冯益明
  • 5篇汤孟平
  • 4篇宋新宇
  • 4篇李春明
  • 3篇刘世荣
  • 3篇姚建峰

传媒

  • 37篇林业科学
  • 25篇林业科学研究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生态学报
  • 7篇生物数学学报
  • 5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应用概率统计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中南林业调查...
  • 2篇国土绿化
  • 2篇中国林业产业
  • 2篇首届全国林业...
  • 1篇科技术语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4篇2004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林断面积生产潜力及其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林断面积生产潜力及其计算方法,提出了断面积生产潜力指标,并且通过具体实例对该指标进行验证,首先给出了断面积生产潜力的概念,以整个吉林省栎类混交林和慢阔类混交林共1912个面积为0.06公顷的固定样地的...
符利勇唐守正雷相东段光爽
文献传递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吉林省主要天然林潜在分布适宜性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天然林类型适宜分布区的方法,探讨影响天然林类型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制作主要天然林类型的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为东北林区天然林修复中的树种选择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划分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含7类混交林),确定其现实分布点,选取影响林分生长的19个气候因子、33个土壤因子和3个地形因子共55个环境变量。对各天然林类型经变量筛选后进行分布建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采用刀切法对模型进行检验,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天然林类型分布的影响程度,筛选影响天然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将分布适宜性划分为5个等级,并制作不同天然林类型的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果】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吉林省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适宜性分布的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在0.687 2~0.946 9之间,检验集的精度1个达到"极准确"、7个达到"很准确"、2个达到"较准确"、1个达到"一般"的水平,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各环境变量对天然林类型分布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最热月的最高温度、海拔、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最热月的最高温度为其中10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海拔为其中8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为7个类型的主导变量因子,年平均温度为其中6个类型的主导环境因子,气温和海拔对预测的天然林类型分布有重要影响。基于建立的模型,形成吉林省11个主要天然林类型的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结论】最大熵模型能够很好预测吉林省主要天然林类型的分布适宜区,筛选的影响每个天然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合理,形成的吉林天然林类型潜在分布适宜�
刘丹李玉堂洪玲霞国红谢阳生张卓立雷相东唐守正
关键词:天然林混交林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被引量:43
1997年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关系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b1d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b1d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的b值,估计效果仍可接受,综合模型行为分析及拟合效果比较,smk式优于其它模型。
王明亮唐守正
关于《最小一乘线性回归及其应用》的讨论
1992年
本文纠正1992年第2期《最小一乘线性回归及其应用》一文中一个原则错误,并且对最小一乘回归一个简单评述。
唐守正
关键词:最小一乘
基于切平面投影的树干三维表面重建算法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将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树木点云构建树木三维模型与提取树木参数相结合,构建适用于树干参数提取的树干三维表面模型。【方法】采用三维表面重建技术,根据树干点云特征改进基于切平面投影的表面重建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重建树干的不规则三角网表面模型中。改进内容如下:1)使用半径阈值作为邻域点的选取准则以减少点云分布散乱对邻域点集选择的影响;2)根据点之间距离越近、影响越大的思想,使用距离加权方式计算特定点处切平面的法向量,且当邻域点集投影至切平面上产生重复投影点时,删除距离较远的邻域点;3)根据点集在平行平面间投影的几何拓扑不变性简化投影切平面的构建;4)以点集旋转方式简化三维平面点集到二维平面点集的转换。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算法将当前点及其邻域点集投影至切平面上得到一个平面点集,将平面点集上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的连接关系映射到树干点云中以构建当前点与其邻域点的三维表面模型,逐个对树干点云中的点投影重建以实现树干点云整体的三维表面重建。【结果】对杨树树干的重建试验表明,改进算法能更好地构建树干的表面模型;对粗糙程度不同的多个树种的试验表明,重建的树干表面能清晰地显示外业扫描时标注的色彩信息,局部的表面三角形面片能清晰地反映树干表面凸凹不平的特征及树干表面在三角面片处的朝向信息;从重建表面上提取直径的试验表明,与围尺实测直径相比,从重建表面上提取直径的RMSE为0.18 cm,验证了重建树干表面的精确性。【结论】本研究从参数提取角度,采用表面重建方法,改进了基于切平面投影重建算法以重建树干的三维不规则三角网表面,重建的树干表面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能真实反映树干表面的特征。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算法适用于构建逼真的树干�
尤磊唐守正宋新宇
关键词:树干点云切平面法向量
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28
1993年
本文叙述了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及目前研究方向;评价模型的分类方法和各种模型的关系及应用范围,强调模型系的相容性及完备性原则,指出近代模型往往是一个森林系统,大都含有多个被预测的变量和说明变量,必须注意因子间的关系,用高次、多项式方程决不是好方法。因子间的“相互预报”是模型中的大问题,方程组之间的“循环估计”往往产生有偏估计。
唐守正李希菲孟昭和
关键词:林分
不跨越边界基于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分层自适应群团抽样被引量:2
2010年
提出一种新的不跨越边界的基于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分层自适应群团抽样方法,给出其估计量公式,并证明其无偏性。将9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简单随机抽样、基于修正Hansen-Hurwitz估计量的ACS、基于修正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ACS、跨越边界基于Hansen-Hurwitz估计量的ACSI、跨越边界基于Hansen-Hurwitz估计量的ACSII、不跨越边界基于修正Hansen-Hurwitz估计量的ACS、跨越边界基于修正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ACS、不跨越边界基于修正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ACS)应用于中国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植被花棒密度调查,并对比9种抽样方法精度。结果表明:不跨越边界的基于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分层自适应群团抽样的效果最佳;分层的抽样方法比不分层的抽样方法效率要高。
朱光玉唐守正雷渊才
关键词:花棒
利用树冠竞争因子确定同龄间伐林分的断面积生长过程被引量:35
1999年
断面积生长预估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体系中的核心因子和基础。本文选用了包含林分密度指标、年龄和立地质量指标的Richards 模型作为断面积生长模型。利用树冠竞争因子( CCF) 能稳定反映林分竞争水平的特性,建立了CCF 与林分密度指数和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对长白落叶松和杉木得出:(1) CCF< 200 ,林分为等株数生长;(2)200 ≤CCF≤300 时,为等株数生长向自然稀疏生长的过渡期,该期间林分密度指数的变化可用等株数生长和自然稀疏生长的线性组合来表达;(3) CCF> 300 时。
唐守正杜纪山
关键词:断面积间伐林分
带截距的非线性方程与分段建模方法对立木生物量估计的比较被引量:15
2011年
针对用单一的非线性模型拟合生物量方程会导致小径阶林木的估计明显有偏的问题,以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的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提出采用带截距的非线性方程和分段建模方法来改进对立木生物量的估计,并对二者的预估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克服小径阶林木的有偏估计问题,同时对整个模型的预估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对比分析结果看,分段拟合方程的预估效果还要略好一些。
张连金曾伟生唐守正
关键词:立木生物量截距落叶松马尾松
自旋变相过程的多元耦合
1980年
在相互作用无穷质点系统和马氏过程的概率研究中,广泛地采用了耦合技巧。这个方法被Dobrushin(1971)和Vasershtein(1969)首先导出,后被许多作者应用。例如在Preston(1974),Holley(1974),特别是在Liggett(1976)所写的综合评述中,广泛地使用了这一技巧。它在证明FKG不等式以及研究过程的遍历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基本耦合只提到了两个过程的耦合。我们对自旋变相过程(Spin-flip processes)把基本耦合推广到n个过程的耦合。
唐守正刘秀芳
关键词:遍历性散逸算子马氏链连续函数空间开集闭包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