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红

作品数:48 被引量:39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5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健康
  • 10篇影响因素
  • 7篇大学生
  • 6篇老年人
  • 5篇抑郁
  • 5篇社会支持
  • 5篇老年
  • 4篇生殖
  • 4篇生殖健康
  • 4篇积极老龄化
  • 4篇高校
  • 4篇超重
  • 3篇代际传递
  • 3篇知识分子
  • 3篇人口
  • 3篇社会
  • 3篇儿童
  • 3篇肥胖
  • 3篇北京高校
  • 2篇独生

机构

  • 47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和红
  • 4篇马骁
  • 4篇苑雅玲
  • 3篇杨洋
  • 2篇王鑫
  • 2篇翟振武
  • 2篇刘海滨
  • 2篇杜本峰
  • 2篇金承刚
  • 2篇智欣
  • 2篇乔珍
  • 1篇高珊
  • 1篇付晓光
  • 1篇任迪
  • 1篇王硕
  • 1篇陈超

传媒

  • 8篇人口研究
  • 8篇中国卫生政策...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4篇人口学刊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兰州学刊
  • 1篇西北人口
  • 1篇人口与计划生...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社会建设
  • 1篇人口与健康

年份

  • 3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已婚低保妇女避孕节育措施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已婚低保妇女的避孕节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保障低保妇女享有生殖健康服务的合法权益,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等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海淀区1276名已婚低保妇女的避孕节育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已婚低保妇女总避孕节育率为98.7%;最常用的避孕节育方法是宫内节育器(48.5%)和安全套(37.8%)。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就业与否以及生育次数与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0.674、7.735、14.617,均P〈0.05)。65.4%的妇女认为流产对健康是有害的;15.9%和30.1%的妇女认为避孕和绝育对健康有害。结论已婚低保妇女的避孕节育情况较好,能基本享有生殖健康服务的合法权益。但在生殖健康知识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需加强该方面的健康教育。
和红马骁
关键词:低保妇女生殖健康避孕方法节育方法
青少年自我评价体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CEPS 2014—2015年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评体重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数据,采用多因素OLS回归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分析。结果:OLS回归结果显示,自评体重肥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负向影响(β=-0.094,P<0.001),而实际BMI则对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了性别外,日均睡眠时长、自评健康、最近一年内患病情况、与父母的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学校活动参与度以及对学校的亲切感均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P<0.05)。PSM分析结果显示,自评体重肥胖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显著降低(ATT=-1.463),而实际BMI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平均处理效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自评体重状况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应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和认知价值观,鼓励青少年养成健康的身材管理理念,推动健康中国行动。
和红张琳梓王攀闫辰聿王鑫
关键词:BMI青少年
从不同维度解读大健康被引量:4
2016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出人民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先肯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但也指出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卫生与健康问题,明确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重强调了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和红
关键词:卫生工作预防保健社会政策可及性卫生部门
社区居家养老意愿下居住方式和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居住方式和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使基层卫生服务更具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居家类型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方法: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负二项Hurdle回归模型(NBH模型)分析。结果:与子女同住会显著提高城乡居家老年人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P<0.05),子女经济支持则会显著降低需求(P<0.05);当老年人至少具有一项基层卫生服务需求时,子女情感支持会显著降低其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P<0.05)。此外,户口、自评健康、是否有慢病、ADL水平、子女数都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和建议:家庭照护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将家庭责任融入社区居家健康养老制度中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家庭特征,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应当关注农村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患有慢病老年人的需求,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具有社区居家养老意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
和红闫辰聿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居住方式
发展生态学理论视角下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为困境家庭儿童制定健康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发展生态学理论框架,利用2018年8—9月开展的困境家庭儿童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困境家庭儿童和对照家庭儿童各指标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分析社会救助政策对困境家庭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困境家庭儿童与对照组儿童自评健康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发展生态学系统观,困境家庭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监护人生活照顾、监护人沟通交流、一周吃新鲜水果次数、家庭是否重视学习、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社会救助补贴、规定接受国家疫苗接种是影响困境家庭儿童健康的因素(P<0.05)。接受社会救助补贴对困境家庭儿童自评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t>2.576,P<0.01)。结论和建议:家庭因素是困境家庭儿童健康水平重要影响因素,政策干预应当促进落实“家庭责任”,重视困境家庭儿童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救助体系。
和红闫辰聿张娇王攀黄芊源
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我国将步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推进老年健康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基础,跨越老年数字鸿沟是实现积极老龄化重要途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程序深刻影响老年生活质量,在老龄化和数字化交叠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20年微观数据,利用OLS模型、倾向值匹配(PSM)、Sobel’s z-test中介效应检验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使用不同互联网应用程序对上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使用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类应用程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倾向值匹配结果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互联网使用频次的升高,老年人使用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类应用程序对其心理健康的边际效应递减;老年人四类应用程序使用数量会显著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扩展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使用面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会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水平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程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受教育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建议树立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新观念,助力老年人跨越网络使用鸿沟,扩展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闫辰聿和红
关键词:老年人应用程序心理健康积极老龄化
不同流入地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被引量:26
2016年
了解不同流入地的青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为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提升青年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文章根据2015年3~5月对北京、上海和深圳年龄介于18~35岁青年流动人口的调查,对符合条件的2998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流入地的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01),北京地区的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最高,深圳最低;不同流入地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影响(P〈0.001);不同流动类型、教育程度、经济融入状况、健康状况的青年流动人口,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5)。政府部门应协同合作,结合属地情况,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水平。
和红王硕
关键词:流入地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
《人口研究》三十年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口研究》杂志1977~2008年32卷177期的载文、研究内容、论文作者、引文和被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客观反映该杂志的基本情况。结果发现该刊载文量大,研究内容广泛,基本涵盖了人口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基金资助论文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仍偏低;具有高质量的核心作者群,作者地区分布广泛,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论文作者的合作度逐年增加;论文的引文量大,引文语种主要为中文和英文,该刊具有较强的新颖度,该学科发展速度较快;论文被引用次数逐年增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志是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仍有提高趋势。
和红马骁
关键词:人口研究洛特卡定律普赖斯指数引文半衰期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成员慢性病与压力感知度的代际传递——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家庭成员间共享家庭环境与资源,行为生活方式相似,有可能出现疾病风险的代际相关性。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生活节奏加快也致使居民压力感知度增高,慢性病与压力感知度往往同时出现,给家庭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有必要关注慢性病与压力感知度的代际相关性,以减轻家庭疾患风险的聚集。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5年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探究了亲代与成年子女间慢性病、超重/肥胖及压力感知度的代际传递。研究发现,我国成年子女与亲代间呈现出慢性病、超重/肥胖以及压力感知度的代际相关性。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尽早开展慢性病以及情绪健康干预,以减缓慢性病、高压力感知度在家庭内部的聚集与传递,促进健康老龄化。
和红谈甜
关键词:代际传递慢性病成年子女
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对流动人口较多的北京、上海、深圳的青年流动人口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2010年共调查4556人,流动人口3034人;2015年共调查4532人,流动人口3001人。结果 2015年和2010年相比,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由58.4%提高到62.9%,但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5.7%下降为59.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在业、高收入、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参加讲座、社会支持度高者,健康知识得分高(P<0.05);女性、低年龄、在婚、高文化程度、在业、高收入、参加讲座、社会支持度高者,健康行为得分就越高(P<0.05)。在控制以上变量以后,与2010年相比,经过5年时间变化后,参加健康讲座与不参加健康讲座者相比,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增大,但对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降低;社会支持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均降低。结论继续加强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但重点应直接开展行为干预,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和红徐腾腾
关键词:健康知识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