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银宝

作品数:64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动脉
  • 17篇小儿
  • 14篇先天性
  • 13篇细胞
  • 13篇细胞瘤
  • 13篇母细胞
  • 13篇母细胞瘤
  • 12篇肾母细胞
  • 12篇肾母细胞瘤
  • 11篇心脏
  • 11篇先天
  • 11篇化疗
  • 10篇儿童
  • 9篇新生儿
  • 8篇动脉导管
  • 8篇栓塞
  • 8篇肿瘤
  • 8篇恶性
  • 8篇X线
  • 7篇动脉瓣

机构

  • 5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1篇周银宝
  • 21篇李民驹
  • 15篇夏呈森
  • 15篇黄勇
  • 14篇唐达星
  • 13篇章毅英
  • 11篇朱雄凯
  • 10篇徐珊
  • 10篇吴德华
  • 8篇解春红
  • 8篇张泽伟
  • 8篇李建华
  • 7篇汤宏峰
  • 6篇杨兴惠
  • 6篇俞建根
  • 5篇徐玮泽
  • 5篇龚方戚
  • 4篇陶畅
  • 3篇夏彬熊
  • 3篇汪伟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医用放射技术...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抗癌协会...
  • 2篇浙江省第二十...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巨大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栓塞化疗被引量:6
1997年
对5例小儿(1~5岁)巨大肾母细胞瘤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井行术前栓塞化疗、肿瘤下界均超过髂前上棘水平,内界超过腹中线,1例并伴广泛肺转移。本文介绍肾母细胞瘤栓塞化疗的指征和方法。栓塞化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剂量小,副作用少,效果明显,可将术前化疗时间缩短至2周左右,手术时出血少,易完整切除,但可出现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
李民驹沈来根周银宝
关键词:肾肿瘤肾母细胞瘤栓塞化疗药物疗法
小儿晚期恶性肿瘤的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C)
目的:探讨经导管的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TAIC)对小儿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5例儿童晚期...
李民驹黄勇吴德华唐达星徐珊周银宝章毅英
文献传递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V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例 AVS 合并 PDA 患儿中对9例在动脉导管未闭经 Amplatzer PDA occluder 关闭前后进行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包括肺循环粗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肺动脉压(Pp)、主动脉压(Ps)和相关心腔大血管压力测定及术前,术后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及跨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P)等检测,临床和 X 线胸片等随访。结果:AVS 合并 PDA 时,当未闭动脉导管经介入法封闭后,左心室—主动脉间的△P 有显著降低,11例中仅1例实施了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AV),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心脏明显缩小,△P 与术后即刻相仿。结论:AVS 合并 PDA 时,在封堵术关闭前所测定的代表瓣膜狭窄程度的△P 被明显高估,是否需要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干预应该南动脉导管关闭后所测定的△P 来决定。
夏呈森谭征周银宝李建华张泽伟朱雄凯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
2007年
目的:分析与复习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0例X线钡餐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后经手术证实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患儿中有32例胸片可见膈上出现疝囊,吞钡后呈囊状、漏斗状或葫芦状,膈上可见胃粘膜及食管一胃环。当腹压增高时疝囊明显,减小时可消失,并多伴有食管持续反流;14例胸片心影后方可见软组织包块影,有时有气液面。吞钡后胃的部分突入胸腔,贲门位置有11例位于膈下,3例位于膈上;4例食管短而直,贲门位置在胸7—8水平。60例患儿中有1例合并食道狭窄,2例合并有贲门失弛缓症。结论:食管裂孔疝有典型的X线征象,X线检查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贾绚周银宝马晓辉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小儿X线钡剂造影
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对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分析中晚期肾母细胞瘤62例,入选标准:①肿瘤直径>10 cm或内侧边界超过腹中线;②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侵犯临近脏器、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或腹水;③下腔静脉瘤栓形成;④有肺、肝、骨等远处转移;⑤双侧肾母细胞瘤。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术前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31例,肾动脉注入超液碘油+长春新碱(1.5 mg/m2)+表阿霉素或吡柔比星(40 mg/m2)混合的栓塞乳剂,1周后静脉滴注更生霉素15μg·kg-1·d-1,连用5 d,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术前化疗组20例,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5 mg/m2,每周1次,连用4~5周;更生霉素15μg·kg-1·d-1,连用5 d;表阿霉素20 mg·m-2·d-1,连用2 d,4~5周后切除瘤肾。初期手术组11例,入院后即行瘤肾切除术。结果治疗后,TACE组肿瘤平均缩小32.4%,术前化疗组肿瘤缩小20.3%,两组肿瘤减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肿瘤完整切除率分别为87.1%、70.O%和18.2%,TACE组与术前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与初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1%(27/31)、60.0%(12/20)和18.2%(2/11),TACE组与术前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与初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6%(11/13)、56.3%(9/16)和18.2%(2/11),TACE组与初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手术相关死亡率分别为0、0和18.2%(2/11)。结论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和常规术前静脉化疗,对中晚期肾母细胞瘤均有明显疗效,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后,肿瘤缩小和坏死更明显,术前治疗时间缩短,全身毒副反应较小,肿瘤完整切除率较高,术后无瘤生存率更高。
李民驹黄勇唐达星周银宝汤宏峰梁建凤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附4例报道)被引量:5
1994年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亦称下腔静脉中断或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其发生率占心血管畸形的0.6%左右.从1982~1993年在本院1200多倒的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中发现4例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现报道如下:
周银宝胡劲
关键词:下腔静脉异位引流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肾重复畸形的CT诊断价值及与IVP、B超的比较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提高对肾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肾重复畸形的CT、IVP和B超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全部6只积水型肾作出诊断,而9只发育型肾中5只作出诊断,2例发育不全型中1例作出诊断。B超的诊断结果与CT相似。IVP对全部9只发育型肾作出诊断,明显优于CT和B超。而对积水型主要依赖下极肾盂的位置和形态改变,对发育不全型无诊断价值。结论:对肾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单项检查容易漏诊,两种以上检查方法结合进行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杨兴惠周银宝何瑾梁茵朱传雷
关键词:肾重复畸形静脉肾盂造影术超声检查
儿童恶性实体瘤的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
目的:为了提高儿童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手术完整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和改善预后,我院采用了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儿童中晚期恶性实体瘤采用术前介入治疗和全身化疗,然后彻底手术切除,术中区域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化疗...
李民驹周银宝黄勇唐达星徐珊章毅英杨兴惠吴德华张聪
关键词:儿童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
文献传递
30例肾母细胞瘤影像诊断分析
1997年
周银宝钮渭明夏彬熊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影像诊断X线平片B超
全文增补中
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评估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行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新生儿11例.患儿年龄3~13(8.20±2.90)d,体重3.00~3.88(3.41±0.29)kg.根据血管造影结果选择冠状动脉支架和球囊,支架准确定位后充盈球囊扩张支架.术后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正侧位胸片,记录支架的内径、位置,并且在支架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儿均顺利置入支架.术前末梢血氧饱和度为(63.27±8.47)%,术前应用前列地尔后末梢血氧饱和度为(82.73±5.59)%,支架置入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为(86.18±3.19)%,应用前列地尔后和支架置入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术前(P均〈0.01),支架置入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高于前列地尔应用后(P〈0.05).术中测量动脉导管最窄内径为(1.69±0.37)mm,长度为(16.72±2.37)mm,置入支架内径均为4 mm,长度(20.18±3.40)mm.1例患儿在术后发生支架移位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并行B-T分流术;1例患儿随访期间在院外死亡,原因不明;1例患儿因术后4个月末梢血氧饱和度下降而行支架球囊扩张术;2例患儿分别在支架置入术后5和7个月行外科手术.结论 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可行,且近期疗效良好。
徐玮泽夏呈森张泽伟李建华周银宝俞建根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新生儿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