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爱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涟水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食管
  • 4篇螺杆菌
  • 3篇胰腺
  • 3篇诊治
  • 3篇临床诊治
  • 3篇脑病
  • 3篇根除幽门螺杆...
  • 3篇肝性
  • 3篇肝性脑病
  • 2篇胰腺炎
  • 2篇预后
  • 2篇诊治分析
  • 2篇三联疗法
  • 2篇食管胃
  • 2篇食管胃底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曲张

机构

  • 28篇涟水县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淮安市第四人...

作者

  • 28篇周爱军
  • 14篇李桂芹
  • 7篇胡云
  • 7篇盛红霞
  • 5篇黄曙
  • 3篇程亚军
  • 2篇周素芹
  • 1篇陈桂明
  • 1篇韩树堂
  • 1篇乔东方
  • 1篇刘兴祥
  • 1篇张昶
  • 1篇徐云芳
  • 1篇章一凡
  • 1篇许卉
  • 1篇潘艳
  • 1篇王伟
  • 1篇冯亚东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2009中国...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右江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培菲康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两组,即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A组予四联根除Hp治疗10 d,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培菲康0.42 g tid(与抗生素至少间隔2 h)持续服2周。入院时行胃镜及病理检查,于四联服药结束至少4周后复查Hp。随访观察1年后复查Hp和胃镜及病理,分析两组Hp根除率和Hp根除后及未根除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2%和74.5%,两组根除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黏膜炎症均减轻,但以治疗组明显。两组萎缩、肠化程度亦有减轻,但差异无显著性。而Hp未根除组慢性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明显增加,萎缩、肠化程度亦增加,与Hp根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益生菌(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根除Hp感染可减轻胃黏膜炎症,阻止萎缩和肠化的发生发展。
徐法贞周爱军李桂芹盛红霞
关键词: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
预防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58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预防使用抗生素对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禁食﹑抑酸﹑抑制胰液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测定指标﹑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经预防抗生素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经预防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相关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可明显降低胰腺外感染的几率,降低死亡率。结论:预防使用抗生素对轻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不确定,不推荐临床使用。重型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可根据患者高危因素慎重选择,合理使用。
李桂芹徐法贞周爱军盛红霞程亚军
关键词:抗生素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周爱军徐法贞胡云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氨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高血氨的作用以及根除治疗对血氨的影响。方法100例肝硬化高血氨患者,分为HP阳性组58例,阴性组42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mg,3次/日等一般治疗一周,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0例,以奥美拉唑20mg,2次/日,阿莫西林1.0,2次/日,替硝唑1.0,2次/日,疗程一周;B组28例,奥美拉唑20mg,2次/日×一周,治疗结束及一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血氨正常值为<75μmol/L)。结果100例高血氨患者中HP阳性58例(58%),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103.4±9.1μmol/L,高于HP阴性组血氨浓度80.6±16.9μmol/L,P<0.05。经一般治疗后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99.8±18.6μmol/L,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HP阴性组血氨浓度为41.5±13.7μmol/L,与治疗前比较P<0.01。根除HP治疗后血氨55.6±18.9μmol/L,明显下降(P<0.01),而用洛赛克治疗后血氨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根除H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故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或疑有早期肝性脑病者,应明确是否合并HP感染并及时根除治疗。
徐法贞周爱军胡云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氨浓度HP阴性高血氨血氨升高
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雷贝拉唑联合培菲康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雷贝拉唑20mg+克拉霉素0.5+阿莫西林1.0每天2次,疗程10d;B组: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呋喃唑酮0.2,每天2次,疗程10d;C组:雷贝拉唑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呋喃唑酮0.2,每天2次+培菲康420mg,每天3次(与抗生素分开服,相隔至少2h),疗程10d。活动期溃疡患者抗Hp治疗后继服雷贝拉唑20mg,每天1次,共3周。抗Hp治疗结束至少1月后复查Hp。结果 A、B、C三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5%、88.3%和91.7%,A组与B组、A组与C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雷贝拉唑联合培菲康根除Hp,疗效高,安全实用。
徐法贞李桂芹盛红霞周爱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一种便于快速定位的气囊式下肢支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定位的气囊式下肢支具,包括下肢支具外壳,其外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固定板与定位绑带相互连接;还包括:第一魔术贴,等距离安装在所述下肢支具外壳的外表面;承接板,设置在所述下...
万海红张健铖许卉周爱军薛巧玲潘艳
66例肝性脑病病因分析
肝性脑病是肝病终末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治疗困难,预后差。为总结肝性脑病的病因,本文对某医院近十年来收治的66例次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治疗结果进行报告。
徐法贞周爱军胡云
关键词:肝性脑病病因分析
文献传递
66例肝性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行为失常和昏迷[1]。治疗困难,预后差。为总结肝性脑病的诱因,现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66例次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徐法贞周爱军李桂芹
关键词:肝性脑病诱因预后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在县级医院中的实践和应用效果。方法某院从2017年1月开始改革医院管理模式,改革前(2015 2016年)应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改革后(2017 2018年)实施TQM,同比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医疗质量指标(平均住院日、手术前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三日确诊率、急诊抢救成功例数、30天以上住院患者数、急诊抢救成功例数、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改革前后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职业成就感。结果与结论改革后医院平均住院日、手术前平均住院天数、30天以上住院患者数均低于改革前(P<0.01,P<0.05);病床使用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处于合理区间;三日确诊率、急诊抢救成功例数、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均明显高于改革前。
左杨松周爱军吴梅霞
关键词:医院管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组织学形态、胃镜下表现与血清学检测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CAG和1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C)的临床病理资料、血清学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CA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数天或数月不等。胃镜直视下特征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皱襞变浅或消失,色苍白而平滑,透过变薄的黏膜可见黏膜下小血管;长期严重的病例,还可见胃黏膜(多在幽门部)呈细颗粒状,甚至形成息肉。组织学特点比较复杂,其特征性所见是胃黏膜固有腺体(主要是胃窦的幽门腺和胃体的胃底腺)萎缩、以致消失,上皮再生、增生与化生,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淋巴小结形成,黏膜肌层增生等。血清学检测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及胃泌素-17(G-17)均明显低于CNAC患者,72.3%的CAG患者中Hp阳性伴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比值(PGR)明显降低。结论 CAG是临床常见的胃癌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则为重要的癌前病变;对其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水平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普查,以及对患者的随访和预后监测。
乔海国张昶周爱军庄一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学特点血清学检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