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东 作品数:8 被引量:46 H指数:5 供职机构: 萍乡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创钢板接骨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资料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术后时间推移显著降低,膝伸-屈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评分(HSS)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膝伸-屈ROM、VAS与HS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安全性高,创伤小,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 周旭东 杨德猛关键词:微创钢板接骨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新鲜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随访半年,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18%,高于对照组77.27%,并发症发生率是4.55%,明显比对照组20.45%更低(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周旭东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从本院骨外科接收并治疗的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86例。常规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尺骨骨折,相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言,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周旭东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方法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时期22例一般性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4.5%,其主要致死原因为合并伤以及休克,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22.7%。2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丹 周旭东 刘先明 王长庚 杨德猛关键词:骨科治疗 严重多发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对微循环与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区分为常规治疗组67例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57例,探讨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微循环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指标水平评估临床疗效,其中微循环通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和7 d的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及综合积分评估,血清细胞因子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slCAM-1、sVCAM-1及核因子κB评估。结果12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37.58%,革兰阳性菌89株占59.73%,真菌4株占2.6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1 d、3 d、7 d VSD组患者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及综合积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VSD组细胞间黏附因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分别为(2.50±0.58)pg/ml、(5.04±1.03)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而核因子κB为(0.98±0.15)ng/ml,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VSD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甲襞微循环,从而为局部血供的改善奠定基础,也可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加速骨折创面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周旭东 袁丹 刘先明 杨德猛 王长庚关键词:不同治疗方式 胫骨骨折 术后感染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骨折患者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骨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术后均予常规抗血栓治疗,观察组另吸入0.001%的NO 1次/d,共治疗1周。治疗前后检测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浆活化蛋白C(AP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PⅡb/Ⅲa)],并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除血浆APC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的10%,P<0.05。结论外源性NO吸入有利于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降低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 刘先明 袁丹 黄勇全 杨德猛 王长庚 周旭东关键词:多发骨折 外源性一氧化氮 内皮细胞 血小板 静脉血栓 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半椎板、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植骨或小关节植骨融合等相应处理。结果经6~18个月随访,术前A级4例,其中术后恢复至D级3例,C级1例;术前B级7例,其中术后恢复E级4例,D级3例;术前C级9例,其中术后恢复至D级3例,E级6例;术前D级1例,术后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充分椎管内减压为神经损伤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 刘先明 周艳 赖凤娇 田会军 周旭东关键词:胸腰段椎体骨折 内固定 手术治疗 注射用骨肽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骨肽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胫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A组给予注射用骨肽及丹红注射液静滴,B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C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术后观察肢体肿胀程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愈合疗效。结果术后7 d A、B组肿胀程度较C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2个月A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5);A组有效率(93.3%)高于B、C组(53.3%),骨不连率(3.3%)低于B、C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丹红注射液给药可减轻肢体肿胀,提高骨诱导能力,促进骨折愈合,有效预防骨不连。 周旭东 刘先明 田会军关键词:注射用骨肽 丹红注射液 胫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