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及其组合方式
- 2012年
-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造型丰富.在具体的功能上不仅可以起到遮风避雨、阻光保温的作用,还凝结了许多如政治制度、审美文化、民俗风情等历史痕迹的象征与审美的要素。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各种类型.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诠释屋顶的组合方式.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组合。
- 周敏
-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屋顶
- 基于雨水廊道的丘陵城镇多尺度海绵系统构建被引量:7
- 2019年
- 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使城镇下垫面硬化程度加剧,“三通一平”阻断了雨水径流自然“源一汇”过程,对此,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水文“源一汇”特征和水情问题探索适宜的海綿城市规划方法。本文针对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密集的特点,提出基于雨水麻道的城镇多尺度海綿系统构建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根据地形特征提取多个尺度的雨水廊道作为生态排水娜道,通过廊道连接城镇中对应尺度的节点低影响设施,合理划分汇水单元层级化管理雨洪,综上建立生态排水网络解决暴雨多发气候条件下城鎮易涝的问题。同时,通过将海绵系统构建与城市规划编制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探索在空间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管网规划、指标图则规划等总规和控规层面的规划中落实海綿系统的规划途径。
- 焦胜周敏周敏尹怡诚韩静燕
- 关键词:丘陵地区多尺度
- 基于雨洪安全格局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被引量:22
- 2018年
- 城市调蓄用地总量减少、泄洪网络被建设用地割裂、汇流用地与建设用地重叠等是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在产流源头、产流途径以及汇流地三个层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雨洪调蓄系统,建立能够消纳极端暴雨水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基于地形数据、水文气象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和SCS水文模型,模拟极端降雨的雨洪淹没区和雨洪廊道,并建立雨洪安全格局。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模型模拟确定苏圫垸低影响开发设施位置及规模,即开发后应保留雨洪斑块面积228.2 hm^2,控制水量107.5万m^3,雨洪廊道面积51.5 hm^2,控制水量10.1万m^3。可为探索基于极端气候下内涝防控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提供参考。
- 焦胜韩静艳周敏周敏韩宗伟黎贝
-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被引量:66
- 2019年
-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 韩宗伟韩宗伟焦胜杨宇民蔡青蔡青周敏
- 基于动态模拟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设计及雨洪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渗透性弱、暴雨多发且频次集中的特点,探索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设计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和暴雨内涝防控的双重目标。针对设施规模计算时数据不精确、空间不匹配导致反复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模拟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设计的方法,利用过程模型分析、计算、评估、修正,得到满足研究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6个低影响开发方案。对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配比不同,雨洪控制效果有一定差异:透水设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配比大的方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较高、长重现期暴雨径流削减效果较好;调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配比大的方案洪峰削减及内涝削减效果较好、短重现期暴雨径流削减效果较好。
- 周敏周敏焦胜
- 关键词: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