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才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5篇纤维化
  • 5篇肝癌
  • 5篇肝纤维化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4篇肝细胞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溢液
  • 2篇乳管
  • 2篇乳管镜
  • 2篇乳头
  • 2篇乳头溢液
  • 2篇乳头溢液性疾...
  • 2篇图象

机构

  • 11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周才明
  • 6篇吕明德
  • 4篇黎绍基
  • 3篇何健标
  • 3篇殷晓煜
  • 2篇谭靖军
  • 2篇音正浪
  • 2篇刘东红
  • 1篇姚集鲁
  • 1篇苏中振
  • 1篇卢翠容
  • 1篇罗瑞红
  • 1篇郑树森
  • 1篇林云恩
  • 1篇薛玲
  • 1篇黄嘉凌
  • 1篇梁力建
  • 1篇何新明
  • 1篇赖英荣
  • 1篇黄洁夫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周才明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生率病理特点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和培养及其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1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新鲜无转移淋巴结组织,机械破碎制成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DC。体外分3组培养,A组不加细胞诱导因子,B组加人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0 U/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500 U/ml) ,C组加入 rhGM-CSF(1000 U/ml)、rhIL4(500 U/m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200 U/ml)。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细胞形态、大小及其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结果平均每例5-12枚半个淋巴结可获得DC (52. 84 ± 20. 87) x 105个,其纯度达(73. 78 ± 13. 31)%,经培养后这些细胞具有DC的形态特征。培养7 d后,3组DC的纯度和数量均大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013+0083_细胞数量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la+CD83 +细胞和CDla_CD83 +细胞的数量均分别大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CDla+CD83-、CDla + CD83 +和CDla_CD83+ 3类细胞的增长速率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两比较,3组Cma+CD83 +细胞和CDla-CD83 +细胞增长速率均大于CDla+CD83_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7d 后,DC、CDla+CD83-细胞、CDla+CD83+细胞和 CDla-CD83 + 细胞数量及其增长速率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从乳腺癌区域淋巴结中分离出较大数量和较高纯度的DC,经过体外培养可获得较多具有树突状形态特征的成熟DC。
周才明张孔明谭靖军莫明聪何新明林云恩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树突状细胞细胞培养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以及p53表达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乳腺癌ER,PR,Ki67和p53的表达,将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这些分子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2.9%,ER,PR,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76.2%,73.0%和55.6%,ER与P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周才明黎绍基何健标
关键词:淋巴转移KI67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olor Doppler Energy,CDE)是一项新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近两年才在国内开始使用.为了评价这一新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探讨了CDE成像的若干特点,C...
周才明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血流肝细胞性肝癌血供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为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分析并复查了 5 6 1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案资料、病理组织学和系统的随访资料。结果显示 ,早期诊断。
周才明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复发
乳腺癌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方法对53例乳腺癌患者580枚腋窝淋巴结中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淋巴结共477枚进行重新切片,以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单克隆抗体为-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有无微转移病灶,根据检测结果将淋巴结标本分为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3组。分别以S-100、CDla和CD83单克隆抗体为-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中DC的数量。结果477枚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淋巴结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3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S-100阳性DC的数量在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无转移组大于微转移组和宏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la阳性DC的数量在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3阳性DC的数量在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微转移组大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后,淋巴结内DC的总体数量减少,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但在淋巴结微转移阶段,成熟DC的数量相对增多,可能局部免疫功能下降还不明显。
周才明音正浪谭靖军
关键词:乳腺癌微转移淋巴结树突状细胞
改进小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改进切肝技术,以建立更可靠的小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方法以Kamada的“二袖套法”为基础,建立30%小体积肝移植中叶供肝大鼠模型。实验分两组:Ⅰ组(28只),常规方法切肝,以中叶作供肝;Ⅱ组(36只),改进为左叶和右叶的切肝方法,余方法步骤同Ⅰ组。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和7d生存率。结果Ⅱ组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生存率Ⅱ组(60%,21/36)高于Ⅰ组(33%,9/28),但差异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0.272,P〉0.05)。结论采用中叶供肝、改进切肝技术,可以建立更稳定可靠的部分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
王晓明周才明李君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移植
超声衰减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超声衰减成像技术 (UAI)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 测量 66例肝胆疾病患者肝组织超声衰减成像的校正衰减值 ,并与肝纤维化分级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校正衰减值随肝纤维化分级加大而逐渐增大 ,两者有良好相关性 (r =0 .70 2 ,P <0 .0 0 1)。轻、中、重度肝纤维化组间校正衰减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校正衰减值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
刘东红吕明德周才明徐辉雄
关键词:肝纤维化组织定征
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音正浪周才明
关键词:肿瘤淋巴结转移树突状细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逃避机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SCID鼠人肝癌皮下移植及免疫重建复合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索建立稳定的SCID鼠人肝癌皮下移植及免疫重建 (人HCC PBL SCID)复合模型的方法。方法 经SCID鼠腹腔内注射人PBL、皮下接种人肝癌细胞 ,定期检测SCID鼠体内人淋巴细胞及其功能、观察皮下成瘤潜伏期及成瘤率。结果 人HCC PBL SCID复合模型鼠和单纯人HCC SCID模型鼠成瘤率均为 10 0 % ,但前者成瘤潜伏期显著延长、肿瘤明显缩小 (P分别 <0 0 1、<0 0 5 )。人HCC PBL SCID复合模型鼠第 2、4、6周时小鼠血中人IgG分别为 (6 9 8± 11 6 ) μg/ml、(12 5 9± 13 7) μg/ml和(183 1± 9 0 ) μg/ml,人CD3+ 淋巴细胞占单核细胞分别为 (10 5± 5 2 ) %、(9 7± 2 9) %和 (8 4± 2 4 ) %。复合模型鼠第 4、6周的小鼠脾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力分别为 (2 0 3± 8 7) %和 (2 2 0± 2 3)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小鼠脾脏、胸腺、肿瘤组织中均有较多的人CD3+ 淋巴细胞分布。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人PBL、皮下接种人肝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人HCC PBL SCID嵌合模型。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肝癌的人体内情况 ,是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殷晓煜黄嘉凌吕明德梁力建周才明黄洁夫
关键词:SCID鼠肝癌皮下移植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