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1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油藏
  • 6篇盐岩
  • 6篇碳酸盐岩
  • 6篇碳酸盐岩油藏
  • 5篇缝洞
  • 5篇缝洞型
  • 4篇油田
  • 4篇缝洞型碳酸盐...
  • 4篇采收率
  • 3篇低渗
  • 3篇塔河油田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缝洞型碳酸盐...
  • 2篇渗流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缝洞型油藏
  • 2篇稠油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3篇吴永超
  • 4篇康志江
  • 3篇李江龙
  • 2篇张中华
  • 2篇张杰
  • 2篇凡哲元
  • 2篇张冬丽
  • 2篇张杰
  • 2篇佟颖
  • 1篇吴光焕
  • 1篇杨勇
  • 1篇黄孝特
  • 1篇张允
  • 1篇杨元亮
  • 1篇胡向阳
  • 1篇袁向春
  • 1篇曹丽丽
  • 1篇吴玉树
  • 1篇关振良
  • 1篇崔书岳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第二届全国特...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采渗流特征研究——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叙利亚O油田Sh油藏是典型的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该油藏具有渗透率较低,原油黏度高的特点,国内外对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渗流特征的系统研究较少。为此,针对Sh油藏为例开展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的渗流特征研究,采用非稳态法对比分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与高渗砂岩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差异性。应用"压差-流量"的方法进行驱替实验,测量了不同温度下地点压力梯度的变化特征。采用解析法计算了不同开采阶段温度剖面沿垂直水平井方向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式;并通过在数值模拟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比研究了水平井热采与冷采的开发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h油藏高黏原油呈假塑性流型特征,加热能够显著改善地下渗流能力、提高驱替效率,水平井渗流过程呈现变启动压力梯度深流模式,热采能够显著增加鞋油半径。研究为确定热采有效动用条件与界限、论证合理井网井距奠定了基础。
吴永超
关键词:低渗碳酸盐岩油藏稠油渗流特征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沥青质稠油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采过程中有24口井出现沥青质堵塞井筒现象,油井无法生产。为此,结合沥青质堵塞物形成机理研究结果,通过分析生产动态特征、产出原油族组分监测分析、活性水乳化试验等,总结了堵塞物形成前后的生产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以掺改性稠油为核心的油井解堵、以环空注活性水及地层注水预防沥青质堵塞物形成的综合防治技术,对已出现沥青质堵塞严重的生产井进行了成功的治理,恢复了油井正常生产。
吴永超李江龙康志江张杰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油井解堵塔河油田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袁向春康志江李江龙赵艳艳张冬丽邸元张杰黄孝特崔书岳张允关振良张宏方曹丽丽吴永超李发有
近十多年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工业化技术应用。但是,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对象为碎屑岩,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均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对于储层空间变化尺度大,介质复杂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很多方...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规律
低渗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实验被引量:6
2017年
叙利亚O油田Sh-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大等特点,蒸汽吞吐注汽难,注汽质量差。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低渗稠油热化学复合体系室内研究,筛选、复配了适合该油藏稠油的油溶性降黏剂、高温驱油剂,并评价了伴注CO2、高温驱油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在低渗稠油开发中的效果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降黏剂能使降黏率达到78%以上,高温驱油剂显著降低界面张力,注入CO2能够明显改善O油田稠油开采效果,150℃条件下热化学复合体系最终驱替效率达到91.65%。热化学复合体系能够显著改善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为国内外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吴永超徐婷林长志
关键词:低渗稠油降黏剂
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与应用
2024年
阐述了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的内涵,研究形成了“3+2”(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协同大幅度提高高含水老油田采收率技术,提出了“3+2”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建立了多元热复合技术协同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方法,研究提出的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技术协同方法在矿场应用,难开采稠油采收率提高了21.9%。多元热复合开发与分支井技术协同应用成功将稠油黏度动用上限扩展到750000 mPa·s,储层厚度动用下限突破到1.5 m。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协同发展方向:低渗透油藏压驱-注水协同开发、缝洞型油藏气-水-井网协同提高采收率、老油田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开采以及页岩气复合排水采气。
孙焕泉杨勇方吉超凡哲元吴光焕元福卿杨元亮吴永超
关键词:分支井提高采收率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室内实验、动静态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剩余油赋存方式分析技术,揭示了缝洞型油藏五种剩余油赋存方式,包括:因储集空间尺度差异,高导流通道圈闭的剩余油;油井未在洞顶,水淹后溶洞的顶部剩余油;未井控有效储集空间的剩余油;能量严重不足的各类储集空间内剩余油;因碳酸盐岩的亲油性,水波及过后的残余油膜。并分析了塔河油田裂缝、溶洞、储集空间类型、井型、工作制度以及注采比对剩余油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洞型储集体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井打在溶洞上的开采效果较好;裂缝、溶洞以及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剩余油分析中,要同时考虑多种因素。
吴永超黄广涛胡向阳刘中春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碳酸盐岩剩余油影响因素
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这项技术的应用。从气体爆炸极限和氧气的消耗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在气体爆炸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爆炸工程估算的方法,并对一种实际天然气进行估算,得出该天然气的爆炸上限为3.210%,下限为10.320%;随着天然气甲烷含量的增加,估算出来的爆炸界限与甲烷单组分的爆炸极限值相接近。通过低温氧化反应及其动力学机理分析得出,由干低温氧化及用,空气中的氧气与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发生反应而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烟道气”,从而增加了安全可靠性。现场测试的结果也证明只要注意控制注入压力和注入量,监测油管内气体含量,该技术就具有安全性。
吕鑫岳湘安吴永超冯举涛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安全性氧气
LoSal^(TM)提高采收率:油藏规模提高采收率的依据
2010年
从岩心驱替、单井测试和测-注-测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表明:在许多实例中,向油藏中注入低矿化度水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油藏特征和矿化水组分的不同,水驱效率可以提高2%~40%。2005年,在阿拉斯加油田进行了先导试验,生产数据和产出水化学成分的详细分析证实了原油产量的增加,并为低矿化度水驱(LoSalTM)在井间规模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现场证据。此外,通过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认了油藏对低矿化度水注入的响应。实验室研究揭示了LoSalTM的机理是吸附在原油组分、地下矿化水和黏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之间的多组分离子交换。油藏数值模拟得到了非常好的拟合结果,为预测大规模LoSalTM的结果提供了基础。
吴永超张华珍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缝洞型多介质油藏压力响应特征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系统由溶洞、裂缝及溶蚀孔组成,由于裂缝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及沟通性,裂缝成为整个流动系统的主要通道,而溶洞及溶蚀孔洞成为了渗透性岩石的主要储集体.利用三重连续介质流动理论模型,计算不同介质重数的流动形...
康志江吴玉树吴永超张杰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三重介质
文献传递
圈闭资源经济评价中开发概念方案关键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开发概念方案是圈闭资源经济评价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方法基本成熟,如何科学合理确定概念方案参数是圈闭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因圈闭资源评价阶段地质基础参数较少,不能满足通常意义下的开发方案设计要求,所以概念开发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统计类比同地区、同类已开发油气藏资料,或靠经验赋值,在多目标评价中工作量大、偏差大,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通过油气圈闭地质参数与开发概念方案指标关系研究,构建了概念方案中采油速度、井网密度及产量递减率3大关键参数的预测模型和模型参数的具体确定方法。选择2个典型实例——胜坨永559南和埕北313南古生界潜山圈闭进行了应用测算,计算结果与生产实践认识比较吻合。该关键参数确定方法针对我国东部砂岩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对于西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由于储层渗流特性差异大,适用性相对不足,有待深化研究。
张中华佟颖吴永超
关键词:井网密度产量递减率油气采收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