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平辉

作品数:47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小儿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
  • 8篇淋巴
  • 7篇肿瘤
  • 7篇淋巴管
  • 6篇手术
  • 6篇淋巴管瘤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囊状
  • 5篇囊状淋巴管瘤
  • 5篇结肠
  • 5篇腹股沟
  • 5篇肠癌
  • 4篇血管

机构

  • 39篇赣南医学院第...
  • 16篇广东医学院附...
  • 3篇赣南医学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廉江市人民医...

作者

  • 46篇吴平辉
  • 14篇刘潜
  • 14篇吴江
  • 11篇刘海金
  • 10篇王小农
  • 9篇徐芳
  • 8篇黄庆荣
  • 8篇刘凤恩
  • 7篇冯起放
  • 6篇曹闯
  • 5篇刘晓平
  • 5篇曾祥福
  • 4篇吴德庆
  • 4篇张春龙
  • 3篇刘跃梅
  • 3篇傅忠
  • 3篇徐道峰
  • 3篇钟宝元
  • 3篇邱际亮
  • 2篇肖雪琴

传媒

  • 9篇赣南医学院学...
  • 6篇山东医药
  • 5篇河北医学
  • 3篇江西医药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江西省第十二...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儿肿瘤产前诊断及产后治疗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提高对胎儿肿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探讨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建立由新生儿内、外科、妇产科、影像科、病理科、遗传学实验室等多学科组成的围产医学协作小组,对12例胎儿肿瘤患者实施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另选择同期、同病种入院的13例出生后确诊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并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于诊断初期及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评价患儿家属焦虑指数。结果两组的平均确诊年龄、转运率、平均手术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家属焦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组优于产后诊断组。结论产前诊断的普及和多学科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率、治疗成功率以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家属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减轻家属的焦虑感,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肖雪琴刘海金吴平辉刘跃梅谢晓英陈卫华彭道珍张春龙邱际亮刘潜
关键词:胎儿肿瘤产前诊断
VEGF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明确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48例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管作为正常淋巴管组织对照。结果VEGF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中阳性表达率为21%与正常淋巴管组织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各组P值均>0.05)。结论小儿囊状淋巴结瘤可能是一种淋巴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
吴平辉王小农刘凤恩吴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囊状淋巴管瘤小儿免疫组化
Duhamel术式与Ikeda钉合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传统Duhamel术式与Ikeda钉合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中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院次序的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并且两组患儿分别采用了传统...
吴平辉王小农刘凤恩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手术疗效手术方式
文献传递
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治疗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有合并症的小儿急性肠套叠合理的辅助检查、手术方法、术后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4例有合并症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术后处理方法,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术前经B超检查13例,其中3例确诊,10例未发现包块,后改行钡剂灌肠、CT检查得到确诊;钡剂灌肠确诊7例,CT检查确诊12例。18例手术复位成功无肠坏死;6例肠坏死行肠切除行一期肠吻合,无肠瘘以及死亡病例。手术后腹胀5例,均为经钡剂灌肠患儿,经过手术后扩肛缓解。术后切口全层裂开行二期缝合1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后发热13例(38.6℃以下),经过对症处理后2d无发热;24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术后正确处理是成功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吴平辉刘潜王小农刘凤恩
关键词:肠套叠小儿急性
腹腔镜下小婴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改进体会(附15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传统治疗方法是经腹幽门环肌切开术。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15例CHPS患儿进行了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刘海金李晓庆尹路吴平辉曾祥福刘潜
关键词:幽门环肌切开术腹腔镜小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道畸形CHPS
PCNA、MMP-2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正>目的小儿淋巴管瘤是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好发于颈部、面部、腋下等部位。目前淋巴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知甚少,究竟是良性肿瘤还是脉管畸形,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检测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
吴平辉吴江刘潜
文献传递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28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婴儿血管瘤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全组均按2 mg · kg -1· d-1,分9:00、17:00时点2次口服。服药后第1天严密监测心率,每4小时1次,第2天开始6~8h监测心率1次;用药第1天、第2天连续监测用药后1h末梢血糖,若血糖稳定,第3天开始每天测末梢血糖。住院1周后出院,详细交代家长务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服药中若出现不适随时回院复诊;出院后每2周回院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结果 Achauer等分级标准评价疗效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9例,Ⅳ级19例,总有效率100%。心率变缓18例,均在基础心率的10%以内,未行处理。5例出现腹泻,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3例在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服药后7~10 d缓解。无肝、肾功能损害,哮喘发作,血小板减少,高血钾,低血糖,兴奋等不良反应。结论普萘洛尔有能控制血管瘤生长,促进血管瘤消退,并且还具有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可以作为血管瘤治疗的推荐药物。
吴平辉徐芳冯起放刘潜刘海金
关键词:血管瘤婴儿普萘洛尔
先天性血管瘤2例及文献回顾
201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在我科被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瘤的2例患者(女1例,男1例,年龄5~16月)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血管瘤病灶出生时即存在,通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数厘米,表面皮肤通常有色素沉着,中央或边缘发白,皮温较高。结论: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分为快速消退型和不消退型,前者可自行快速消退,不需特殊干预治疗;后者多不消退,随身体生长而呈比例生长,可根据部位、大小、有无压迫、溃烂、疼痛等具体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平阳霉素以及染料-脉冲激光等治疗,必要时可结合血管栓塞治疗。认识该类疾病将有利于防止误诊误治,尤其是对快速消退型的不当或过度治疗。
刘海金吴平辉肖雪琴邱际亮张春龙刘潜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瘤
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采用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带入4号丝线,体外持针,腹腔内辅助,分次行疝囊颈2个"半圈"缝合,将腹腔内两线头经辅助Trocar拖出体外,打结,倒拉回腹腔内,收紧线尾,打结于腹股沟处皮下。采用改良的手术术式对183例患儿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3例(男142例,女41例)患儿(共计278侧次)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单侧6.8~15.2 min,平均(13.1±1.2)min;双侧22.7~33.3 min,平均(28.4±4.7)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3±0.6)d;术后复发率为0.7%。术中发现隐匿疝48例(发现率达35.2%),均同时予以高位缝扎。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肯定,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刘海金刘潜曾祥福吴平辉邱际亮张春龙蔡琦李莉辉叶剑英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检查结扎术
异位肝组织1例
2012年
患者,男,2岁,因发现右上腹部包块伴疼痛3d于2011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间断感上腹部胀痛,4-5次/d不等,无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右上腹部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考虑畸胎瘤可能。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食正常。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20/80mmHg。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触及肿大。
肖海吴平辉刘海金刘潜
关键词:肝组织上腹部包块上腹部胀痛浅表淋巴结腰背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