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奇

作品数:88 被引量:94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4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6篇盆地
  • 27篇地球化
  • 27篇地球化学
  • 23篇地球化学特征
  • 23篇化学特征
  • 17篇川西坳陷
  • 15篇天然气
  • 14篇四川盆地
  • 14篇气田
  • 13篇同位素
  • 12篇天然气地球化...
  • 11篇源岩
  • 11篇火山
  • 10篇山岩
  • 10篇准噶尔盆地
  • 10篇火山岩
  • 10篇成藏
  • 9篇油气
  • 9篇烃源
  • 9篇烃源岩

机构

  • 40篇中国石化石油...
  • 29篇中国石油天然...
  • 2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3篇中国石化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南京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作者

  • 88篇吴小奇
  • 24篇刘德良
  • 22篇李振生
  • 21篇陈迎宾
  • 13篇刘全有
  • 12篇曾华盛
  • 12篇王彦青
  • 11篇黄士鹏
  • 9篇胡烨
  • 9篇王萍
  • 8篇刘光祥
  • 6篇朱建辉
  • 5篇黎华继
  • 5篇倪春华
  • 5篇杨俊
  • 5篇陶小晚
  • 5篇戴金星
  • 4篇邱岐
  • 4篇金之钧
  • 4篇周小进

传媒

  • 19篇天然气地球科...
  • 8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地质科学
  • 4篇石油学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全球构造、...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石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云南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矿床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幔—岩浆脱CO2气作用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地幔的含碳性、岩浆的含碳性、火山脱气量和岩浆脱气模型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地幔是地球最大的碳储库。绝大多数碳分布在单独的富碳相中。地幔中富碳相最可能是碳酸盐岩(白云石和菱铁矿)以及富 CO流体, 其中碳酸盐的形成将使...
李振生吴小奇刘德良杨晓勇
关键词:地幔岩浆CO2脱气作用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含硫化氢气藏分布特征及硫化氢成因探讨被引量:27
2010年
目前,四川盆地是我国发现含硫化氢气藏数目最多、储量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该盆地产硫化氢的层位众多,从老到新分别有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等。平面上,川东气区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川西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川南气区硫化氢含量最低。纵向上,不同层位的含硫化氢气藏内硫化氢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叠系飞仙关组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雷口坡组,二叠系茅口组气藏中硫化氢的含量最低。震旦系灯影组和石炭系黄龙组硫化氢含量比较稳定。嘉陵江组气藏中不同层段的硫化氢含量差别较大,其中嘉五段和嘉四段硫化氢含量最高。通过沉积相、埋藏史、热史、包裹体均一温度、硫同位素以及天然气组分等的分析,认为川东气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高硫化氢型气藏、川东气区和川南气区的嘉陵江组气藏(除了嘉一段)、川南气区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川西气区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以及川中油气区磨溪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中的硫化氢为硫酸盐热还原反应(TSR)成因;川东气区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和川南气区二叠系茅口组气藏硫化氢为含硫有机质热解成因。
黄士鹏廖凤蓉吴小奇陶小晚
关键词:硫化氢气藏四川盆地
刍论油气成藏构造的三重预测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探索油气成藏构造地质预测系统(包含构造建造、构造改造和构造地貌),提出了油气成藏构造相系—构造网络—构造地貌三重预测设想,探讨了构造地貌控藏的观点和构造相系控藏的观念以及构造网络导运构造—封闭构造—容纳构造控藏的理念,指出构造地貌控藏所注意的是正地形景观,构造相系关注的是含油气建造垂向和横向的变化,构造网络注重的是各地不同深度的脆韧过渡转换带和各种断裂性能的鉴定以及断裂组合要素的配置,这随着构造层次的加深,三者的重要性依次增强。认为对油气成藏预测系统的关注和探讨,有助于油气地质科学的自主创新和勘探开发的持续发展。
刘德良吴小奇李振生
关键词:油气成藏构造网络构造地貌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气源对比被引量:11
2020年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层系,目前对其碳酸盐岩生烃潜力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由此导致该地区雷口坡组气藏的主力气源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川西坳陷潜在海相烃源岩开展较为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和筇竹寺组、龙潭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量等特征。其中,雷口坡组碳酸盐岩的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量整体偏低,有机质丰度相对高的层段发育规模十分有限,不足以形成规模性油气聚集,且雷口坡组高产井与其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明显不匹配。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或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不具有亲缘性。雷口坡组储层未经历大规模古油藏聚集,其气藏为龙潭组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在高演化阶段热裂解生成原油裂解气并直接充注到雷口坡组而形成。
吴小奇陈迎宾翟常博王彦青曾华盛刘文汇杨俊倪春华周凌方宋晓波
关键词:川西坳陷雷口坡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气源对比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被引量:5
2017年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m^3的天然气。
吴小奇罗开平王萍陈迎宾王彦青胡烨黎华继
关键词:地层水新场气田川西坳陷
煤成气干燥系数影响因素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干燥系数广泛应用于煤成气(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成藏研究,而对于煤成气干燥系数影响因素的专题研究较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杭锦旗)、大牛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煤成气化学组分的测试及资料收集,分析了该区煤成气干燥系数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建立了"二段式"纵向分布模式,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控制其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表明:(1)该区上古生界煤成气干燥系数呈自盆地中心向边缘减小的平面分布特征和自下而上先减小再增大的"二段式"纵向分布特征;(2)煤成气干燥系数受到成熟度、地质色层作用和逸散作用等影响;(3)干燥系数的宏观区域分布主要受控于气源岩成熟度作用。纵向上,影响干燥系数"二段式"分布的主控因素不同,下部烃源层内为成熟度作用,而上部储集层内则是地质色层作用。局部保存条件欠佳地区干燥系数还受到逸散作用影响而减小。
倪春华倪春华刘光祥刘光祥朱建辉吴小奇
关键词:成熟度煤成气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来源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气田,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气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哈拉哈塘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部,是近期油气勘探的重点区...
吴小奇陶小晚胡国艺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构造岩浆作用及其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制约
本论文选取位于新疆北部卡拉麦里缝合带南侧陆东-五彩湾地区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对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主要包括岩石类型、岩相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孔渗性能等的分析,来确定该区早石炭世的构造背景和火山岩油气...
吴小奇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成藏控制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CO_2源岩及其成矿规律被引量:3
2006年
李振生刘德良杨晓勇吴小奇谈迎王佰长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成矿规律源岩变质基底沉积岩系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和来源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根据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上、下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9.52×1012m3和1.62×1012m3.下古生界天然气位于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目前的勘探已发现了靖边大气田,该气田...
吴小奇朱建辉李贶邱岐武英利吕剑虹
关键词:天然气田油气运移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