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符号解码及文化阐释 2013年 一、《少年派》的故事梗概及情节结构人类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的根基。符号不仅形成了人类种种文化景观,更是人类文化的独有标志。卡西尔曾提醒世人:"符号,就这个词的本来意义而言,是不可能被还原为单纯的信号的。信号和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论域,信号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卡西尔著,刘述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0-41页) 吴娟关键词:少年 漂流 卡西尔 文化哲学 毗湿奴 卡宁厄姆的“贴心阅读”与后理论时代文学的审美阐释 2015年 在理论热降温后的今天,如何阐释文学经典的问题又有了重新思考的必要。深受理论影响的文学阐释仍然把文学等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表达,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而质疑理论的文学阐释有的又开始忽视文学的文化内容和政治倾向,用艺术标准衡量一切。通过回顾理论家们的反思和作家们的实践,尤其是莫里森对福克纳的贴心阅读,试图强调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文学研究对于阐释和审美不应偏废。 吴娟 刘建华关键词:审美 从《普宁》的“不可靠叙述者”看纳博科夫的叙事美学与伦理诉求 被引量:1 2013年 《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引起美国读者广泛注意和欢迎的小说。其故事感人、设计精巧,且小说的人物塑造紧密融合于小说的复杂的叙述之中。纳博科夫通过叙述者讲述的普宁、读者心目中的普宁、自己创造的普宁以及普宁自己等多重角度的塑造和精巧的叙述策略,刻画了严谨治学、善良敦厚、勇敢坚强的普宁形象,不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挑战了传统的叙事等级,而且提出不能无视他人的痛苦、在别人的痛苦中寻找欢乐的严肃的伦理诉求,同时也实现了对俄罗斯流亡知识分子身份与角色的道德思考。 吴娟关键词:纳博科夫 《普宁》 叙事美学 伦理诉求 从《绝望》看纳博科夫的叙事策略与伦理诉求 被引量:1 2015年 纳博科夫在20世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道德主张与政治诉求隐含于这种小说复杂的叙事策略中。本论文通过分析《绝望》中的戏仿策略、不可靠叙事者、少叙述话语,展示赫尔曼极端的偏执状态,来探讨纳博科夫的叙事策略及其道德立场。纳博科夫不单揭示自我膨胀下的偏执心理机制对无辜生命的残酷杀戮、对个体尊严的肆意践踏、对自由意识的粗暴干涉,他还把对赫尔曼的谋杀罪行抨击与对人类本性和存在弱点的思考联系起来,从而探索伦理灾难背后的人性原因。 吴娟 刘建华关键词:纳博科夫 《绝望》 戏仿 叙事策略 伦理诉求 纳博科夫小说《绝望》的双层记忆系统建构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纳博科夫将记忆元素融入到《绝望》的叙述与情节之中,建构了双层记忆系统:第一层达到小说叙事者的个体记忆,第二层则通向互文性记忆,赫尔曼的个体记忆与针对读者的互文性记忆并存。《绝望》中纳博科夫运用暗指、戏仿、风格模仿、反讽等叙事策略,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群魔》《罪与罚》等多部小说的叙事艺术融入记忆叙事中,建构具有戏仿、模仿和批评色彩的互文性记忆。读者沿着纳博科夫建构的双层记忆系统前行,从叙事者个体记忆逐渐通往互文性层面的记忆。双层记忆系统背后是纳博科夫与陀思妥耶夫斯的诗学对话与艺术角力。这种复杂的记忆现象对现有记忆研究模式构成了挑战,又为记忆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吴娟关键词:纳博科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绝望》 互文性 记忆 后现代符号经济《达·芬奇密码》的符号阐释及文化救赎 被引量:2 2014年 后现代符号经济《达·芬奇密码》,通过瑰丽奇特的符号解码和文化寻根,将被现代性所打压的深厚的女神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资本。本文通过对物象符号、图形符号、地点符号的阐释解读,探讨符号背后折射的女神崇拜和文化寻根倾向。小说体现的反省批判的思维方式,强烈的价值冲突与文化趋向,促使观众对自大固执的现代文明进行深刻的反思。《达·芬奇密码》蕴含的女神文化寻根,对抗现代物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压迫,克服西方现代性危机,在资本主义方式之外寻找更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生活理想。 吴娟 刘建华关键词:《达·芬奇密码》 女性神话 后现代符号经济《阿凡达》的文化博弈:“商业化生产”与“神话式生存” 2013年 一、符号、符号经济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的根基.区别于普通“记号”、“信号”的符号,不仅形成了人类种种文化景观,更是人类文化的独有标志.卡西尔曾提醒世人:“符号,就这个词的本来意义而言,是不可能被还原为单纯的信号的.信号和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信号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卡西尔著,刘述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0-41页)符号的魅力并不存在于符号本身,而在于它的意义. 吴娟 石婷婷关键词:符号经济 文化博弈 后现代 人类文化 神话 从《指环王》的“魔戒”看个人选择和道德伦理的角力博弈 2013年 电影《指环王》(Tolkien,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New York:Delray/Ballantine Books,2001.)是根据托尔金小说《魔戒》改编而成的。托尔金是全世界最老牌的牛津大学的古英语教授,作品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含量。文学传统中,经常出现一种"宝物"类叙事。 吴娟关键词:指环 柏拉图 文学传统 从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看后现代符号经济下的身份认同与消费危机 2014年 符号无可否认地成了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种力量,符号通过与铺天盖地的广告、杂志、电视为媒介的现代媒体的合谋,主宰着我们的消费乃至整个人生。消费社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建构和实现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同时,也是完成这种符号价值的建构过程,因此,符号产业不仅成了最为重要的文化竞争领域,也成了资本角逐的场所。通过《洛丽塔》,纳博科夫不仅削平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挑战了传统的叙事等级,而且还提醒读者大众传媒营造的伪美幻象,在满足了人们瞬间快感之后,钝化了人们的艺术感觉力和审美想象力。庸俗的消费文化会产生严重的削弱道德的后果,导致人格的扭曲、意志的腐败、艺术审美的疲劳,甚至情感心灵的麻木,最终是对自由人性的掠夺。 吴娟 刘建华关键词:纳博科夫 《洛丽塔》 身份认同 从《指环王》中的自然主题看东西方文化分歧 2013年 文学,人类独有的符号创造的世界,它作为人的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园制造虚拟情境宣泄释放内在心理能量,对于调节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消解内心生活的障碍,维持身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均衡,培育滋养健全完满的人性,确实有神效。在学界一片"文学已死"的叹息声中,《指环王》却连续刷新世界文学出版史上的畅销记录。 吴娟关键词:东西方文化 指环 自然物 心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