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世文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小麦
  • 5篇雄性不育
  • 5篇不育
  • 4篇霉病
  • 3篇育性
  • 3篇杂种
  • 3篇细胞质
  • 3篇细胞质雄性不...
  • 3篇胞质雄性不育
  • 3篇不育系
  • 3篇赤霉
  • 3篇赤霉病
  • 2篇雄性不育系
  • 2篇药效
  • 2篇药效试验
  • 2篇杂种F1
  • 2篇农作物病虫
  • 2篇作物
  • 2篇腺苷二磷酸葡...
  • 2篇小麦雄性不育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沅江市农业局
  • 3篇泰安市农业科...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吴世文
  • 5篇孙哲
  • 5篇高庆荣
  • 3篇李罗江
  • 3篇郭凤芝
  • 3篇姜辉
  • 2篇茹振刚
  • 2篇孙正娟
  • 2篇王茂婷
  • 2篇马信
  • 2篇孔令让
  • 2篇张峰
  • 2篇王宏伟
  • 1篇周学辉
  • 1篇于松
  • 1篇李安飞
  • 1篇冀宪领
  • 1篇杨在东
  • 1篇钟乐辉
  • 1篇刘省吾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药研究与应...
  • 1篇中国麻业科学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八届全国小...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NPR1-like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AtNPR1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性抗病反应中的关键基因,对拟南芥的广谱抗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从赤霉菌诱导的小麦抗、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RNA差异表达谱中获得3个与AtNPR1类似的EST片段,据此检索相应序列信息并设计引物,从小麦中克隆得到3个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TaNPR1、TaNPR2和TaNPR3,其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580、607和60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这3个小麦NPR1-like蛋白都含有保守的BTB/POZ、ANK和NPR1_like_C结构域及功能氨基酸,但仅TaNPR1具有2个对NPR1寡聚体形成十分必要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蛋白质聚类分析表明,TaNPR1与TaNPR2和TaNPR3的同源性均较低,其中TaNPR1与NPR1蛋白聚为一类,而TaNPR2和TaNPR3均与NPR1同源蛋白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TaNPR1、TaNPR2和TaNPR3基因都可被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与感病材料Apogee相比,抗病近等基因系Apogee73S2中TaNPR1和TaNPR3能够更早地响应赤霉菌的诱导并显著上调表达;而TaNPR2在感、抗材料中对赤霉菌侵染的响应都较为缓慢且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TaNPR1和TaNPR3可能在小麦对赤霉菌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杨在东马信吴世文王宏伟孙鑫冀宪领李安飞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基因表达分析
化学杀雄剂对小麦旗叶光合同化物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2010年
以SN02-3和SN05-3两个小麦品种及其化学杀雄不育系为材料,研究了化学杀雄剂BAU9403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净光合速率(Pn)、库源光合产物积累及转运的影响,并探讨了化学杀雄剂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杂交种子籽粒皱瘪不饱满的原因。结果表明,灌浆前期不育系旗叶的Pn比可育系高,但旗叶干物质输出率很低,仅为可育系的41.88%;灌浆后期,不育系旗叶淀粉含量升高,不利于同化物向籽粒转运;不育系籽粒最大体积仅为可育系最大体积(65.40μl/粒)的68.39%,单个籽粒潜在库容要低于可育系。化学杀雄剂导致源器官光合产物输出率低,产物在源端滞留,库器官转化利用能力差,从而使其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的杂交种子籽粒皱瘪不饱满。
孙哲高庆荣吴世文孙正娟王茂婷
关键词:BAU9403淀粉淀粉积累
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的代谢图谱分析
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主要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发生。有17种镰刀菌可以诱发该病的发生,其中F.graminearum是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赤霉病不仅会造成作物的毁灭性减产,还会降低籽粒品质。...
吴世文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机制
文献传递
对沅江苎麻平衡增产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08年
沅江苎麻生产在全国享有盛誉。苎麻种植面积为全国之最,总产名列全国县级首位,单产名列前茅。但仍有30%的苎麻面积的产量低于全市平均产量,本文企图从麻园基本建设、苎麻新品种推广、气候条件、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以及苎麻市场等方面进行剖析,寻求苎麻平衡增产之措施,促进苎麻生产健康发展。
熊志林周学辉谭志忠庄国辉吴世文林大舜
关键词:苎麻平衡增产
18%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2
2009年
对18%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8%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用量为405ga.i./hm2、472.5ga.i./hm2、540ga.i./hm2时,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1.00%、68.82%、74.05%,小区折合产量分别为33946.2kg/hm2、36709.0kg/hm2、37595.7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增产7.38%、16.08%、18.88%。
吴世文何明远朱春晖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
BNS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及其温光特性被引量:56
2009年
【目的】研究BNS育性及其温光特性,探寻育性转换规律,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NS和百农矮抗58为试材,进行秋季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播期的育性及其日均温度、日照长度的动态变化和温光效应。【结果】(1)BN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麦穗蓬松,颖壳开张,有透明感;花药干瘪瘦小、不外挂,无或有极少量无活力的花粉,呈圆败型败育;自交不结实,且不育性能稳定遗传;国内、国际法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79.64%~87.22%、89.89%~102.10%,雌蕊活性正常。(2)BNS温度敏感期为小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温度7.4~11.4℃,不育度97.57%~100%(10月17日前播种),高于11.4℃时,育性发生转换,自交结实率随播期的延迟呈现由低(7.71%、9.41%)渐高(70.15%、102.50%)的趋势,不育度则反之;雄性不育性与温度相关密切r=-0.578~-0.866>r0.05/0.01=0.532/0.661;春播BNS的同期温度为15.9℃,自交结实率与对照品种相近,表现正常可育。(3)BNS育性转换时期的自交结实大都集中于麦穗基部、中部,上部几乎不实,与主茎穗比,下落穗易结实,不育性较低。(4)BNS育性变化与光照长度因播期和抽穗前时段的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但未有明显的规律。【结论】BNS是光照辅助的温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性。在当地能秋播制种和春播繁殖种子。
李罗江茹振刚高庆荣姜辉郭凤芝吴世文孙哲
关键词:AESTIVUM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转换
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及其杂种F_1的育性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为探讨小麦雄性不育系BNS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采用BNS分期播种、F1正常秋播的方法,对其育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或稍早秋播时BNS表现高度不育,国内、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23%-1.77%、0.27%-4.06%,晚播时不育转换成可育,临界播期为10月17日;(2)BNS年际间不育性遗传稳定,且雌蕊活性正常,极易接受外来花粉,国内、国际法饱和授粉结实率分别为79.94%-85.26%、93.58%-100.20%;(3)BNS花粉碘染为圆败型,F1花粉碘染有典败、染败和正常三种类型;(4)BNS不育系具有可恢复性。32个F1代中,有3个组合的国际法结实率〈5%,花粉败育率达96%以上,29个的自交结实率为6.28%-156.57%(国际法),其中BNS/SN055525的恢复度最高,国内、国际法结实率分别为95.85%、156.57%,花粉败育率仅为2.02%,结实正常。综上所述,BNS具有早播或正常播不育、晚播可育的特性,且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在常规品种(系)中可筛选出高恢复度的恢复系用于杂交制种。
李罗江茹振刚高庆荣姜辉郭凤芝孙哲吴世文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育性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对小麦K、V、T型不育系育性及籽粒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为进一步探寻小麦不育系的不育机制和籽粒不饱满的生理机制,以冀5418核基因为遗传背景,对同核异质K、V、T型不育系叶片、幼穗和籽粒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活性和淀粉积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并与各自的保持系进行了比较。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不育系幼穗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9.33~27.94μmolg-1FWh-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33.81,P<0.0001);而在四分体期,不育系幼穗中该酶活性极显著低于保持系(F=13.97~75.20,P<0.0001),差异为4.27~7.44μmolg-1FWh-1。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叶片中AGPase活性较保持系高7.39~80.77μmolg-1FWh-1,差异极显著(F=135.76~5454.28,P<0.0001)。不育系强、弱势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量、AGPase平均活性、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均极显著低于保持系,且这些指标均表现为强势粒显著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显示,不育系籽粒淀粉积累量的减少主要由淀粉积累速率降低引起;籽粒AGPase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4460~0.7150,P=0.0004~0.0487);灌浆期,叶片中AGPase活性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r=-0.28634,P=0.2823)。因此,雄性不育的可能原因是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幼穗和叶片中AGPase活性高,幼穗发育所需能量供应不足;而四分体期幼穗AGPase活性低,影响花粉中淀粉积累。不育系对籽粒AGPase活性具有明显的不良胞质效应,降低ADPG供应水平,影响淀粉的积累,以及旗叶AGPase活性对净光合速率的不良影响,是籽粒不饱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世文高庆荣孙哲王茂婷孙正娟袁凯于松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沅江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的推广与成效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升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强化典型引路,要引...
崔剑平刘志强刘省吾吴世文张峰胡瑞湘
关键词:农业服务组织农作物病虫害安全生产
文献传递
不同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光合生理参数的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探讨细胞质对杂种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8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K、V、T、CHA型不育系)及其恢复系758461-4的杂种F1为材料,在4个生育时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测定了其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及相关生理参数(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并对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优势普遍存在,其中T型杂种的优势最强,超中亲(MP)20.029%,K、V型杂种分别超MP 10.630%、7.099%;(2)杂种F1及其亲本净光合速率及生理参数4个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开花期到灌浆期,Pn与Ci、Gs的变化趋势相同,与Ls的相反;(3)K型杂种的Pn较CHA型低0.077μmol CO2.m-2.s-1,V、T型杂种的Pn较CHA型分别高0.419、0.725μmol CO2.m-2.s-1,但其差异不显著;(4)以太911289为母本配制的杂种的Pn比以冀5418为母本配制的杂种高1.052μmol CO2.m-2.s-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K、V、T型细胞质对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及生理参数无不良影响;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孔因素的限制;在配制杂种时,通过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可以改善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
吴世文张淑英高庆荣李罗江姜辉郭凤芝孙哲
关键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F1光合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