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凡超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闪电
  • 2篇雷暴
  • 1篇电离层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闪电活动
  • 1篇太阳活动
  • 1篇气象
  • 1篇多站
  • 1篇TRMM
  • 1篇D层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吕凡超
  • 4篇祝宝友
  • 3篇马明
  • 1篇周鹤林
  • 1篇秦子龙
  • 1篇马冬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北和江淮地区NBE的多站观测与对比研究
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s)指一类独特的云内放电事件。由于其极强的HF/VHF辐射、较强而且持续时间极短的VLF/LF双极性脉冲辐射、相对孤立性以及较弱的光辐射等明显区别于常规...
吕凡超
关键词:闪电
利用雷暴闪电事件监测电离层D层日间波动被引量:9
2015年
电离层D层探测一直是空间科学领域的难题.目前利用闪电为辐射源来探测D层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从2011年开始,课题组自行组建了江淮流域6站同步闪电观测站网.基于该站网,本文实现了一种使用负地闪回击甚低频(VLF)辐射信号来探测电离层D层特性波动的方法.给出的一次雷暴过程中计算D层反射高度变化的个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结果显示:(1)日间电离层D层对负地闪回击VLF信号的等效反射高度基本介于60-75 km,总体上表现出与太阳天顶角一致的变化趋势;(2)D层等效反射高度的短时波动与太阳X射线爆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比对当地水平面上X射线辐射通量密度的变化曲线与D层反射高度曲线,显示后者相对前者存在3-4min的时间延迟.结果初步展现了具有事件定位和连续波形记录能力的闪电观测站网在电离层D层探测方面的巨大潜力.
秦子龙祝宝友吕凡超马明马冬
关键词:闪电太阳活动
海洋上一次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及其闪电特征研究
本文利用TRMM上搭载的红外扫描仪(VIRS)、微波辐射计(TMI)、测雨雷达(PR)和闪电成像仪(LIS)等仪器,综合分析了一次发生于北太平洋、日本以东洋面区域上(北纬32°~35°,东经167°~173°)的线状中尺...
吕凡超祝宝友
关键词:TRMM中尺度对流系统闪电
文献传递
东北地区两次雷暴中NBE的活动特征观测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具有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识别能力的三站闪电到达时间差定位系统,对东北地区两次雷暴中观测到的上百例NBE的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报道.两次雷暴中只发现了正极性的NBE,其VLF/LF脉冲辐射强度与地闪回击相当,波形特征与其他地区报道的NBE波形特征基本相同.对166例距离观测站约150km以内的NBE波形进行特征统计表明,其初始峰宽度、初始峰半宽、初始峰与过冲峰之比分别为(7.8±1.5)s,(4.6±1.0)s和(2.1±0.6).高度定位结果表明,两次雷暴中NBE的平均发生高度分别为9.6和7.4km,所对应的不同时段内电离层平均反射高度为89和78km.两次雷暴中NBE活动与普通闪电的时间关系说明NBE倾向于出现在雷暴中闪电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段.从雷暴0711中雷达回波(PPI图示以及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示)反映的雷暴对流强度与NBE定位之间的空间关系看出,NBE选择性地聚集发生在特定对流核中高雷达回波区的外围区域,并且多数集中在对流核移动方向的前部,NBE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与特定对流核心随雷暴的移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吕凡超祝宝友马明魏凌翔马冬
关键词:雷暴闪电活动
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吗?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澄清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否属于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分析了16次地闪和12次云闪后期对应电场K变化期间的VLF/LF(磁场)脉冲活动和VHF辐射特征。结果显示,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1)绝大多数K过程其VLF/LF脉冲活动表现为一个密集的小幅度脉冲簇,脉冲间隔从几微秒到十几微秒不等,其幅度比同期地闪回击幅度弱一个数量级,偶尔上面叠加了与地闪回击幅度可以比拟的大脉冲;(2)另有一部分K过程VLF/LF脉冲活动则类似于地闪或者云闪初始击穿过程的大双极性脉冲列。K过程同时伴随了准连续的Q噪声形态和分立脉冲形态的VHF辐射,这些VHF辐射倾向于与VLF/LF脉冲活动同时在K阶梯电场变化一开始即启动并伴随着K阶梯电场变化,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强度对应关系。K过程放电期间,这些VLF/LF脉冲源的入射方位演变特征表明,它们产生于一个云内不断扩展的源。K过程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和VHF辐射特征以及它们与K变化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支持K过程是云内流光过程的结论。
祝宝友吕凡超马明周鹤林
关键词:闪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