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3篇小儿
  • 2篇毒鼠
  • 2篇毒鼠强
  • 2篇毒鼠强中毒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中毒
  • 2篇胎龄
  • 2篇缺血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误诊
  • 2篇误诊分析
  • 2篇小儿急性
  • 2篇小于胎龄
  • 2篇小于胎龄儿
  • 2篇脑缺血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成都市青白江...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向龙
  • 6篇付雪梅
  • 4篇毛萌
  • 3篇姚裕家
  • 2篇唐军
  • 2篇李炜如
  • 2篇王伟光
  • 2篇杨惠明
  • 2篇石晶
  • 2篇李光霞
  • 2篇梁福兵
  • 1篇卓平辉
  • 1篇柯海劲
  • 1篇高举
  • 1篇高珊
  • 1篇赵咏梅
  • 1篇陈运彬
  • 1篇杨钊
  • 1篇周斌
  • 1篇杨涛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时尚育儿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QP4在新生大鼠实验性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C)缺氧和缺氧后再复氧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原代培养成熟的AC随机分成常氧培养组(对照组)、缺氧组和复氧组。缺氧组AC在缺氧条件下分别培养3h、6h、12h和24h,复氧组AC缺氧培养12h后更换为常氧培养,分别培养3h、6h、12h和24h。各组样品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测定AQP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缺氧时间延长,AQP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性降低,复氧时则先降低,后回升。结论AQP4表达下降可能与脑水肿的发生有关,AQP4可能对脑内渗透平衡重建起重要作用。
付雪梅姚裕家杨钊向龙高举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星形胶质细胞复氧
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27例误诊分析
2004年
梁福兵向龙李光霞彭丽娟
关键词:急性毒鼠强中毒误诊分析小儿病性误诊率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变化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活性变化。方法 50只 3d新生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制成HIBD模型后置空气中 ,根据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分 4组 (0h组 ,2 4h组 ,48h组 ,72h组 ) ,每组 10只。每只新生猪分离左侧海马皮层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COX活性 ;采用SDS -PAGE分析线粒体蛋白改变。结果  1.0h组CO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再灌注时开始下降 ,2 4h组活性最低 (P <0 .0 5) ,然后逐渐回升 ,但 72h组仍未恢复至对照水平(P <0 .0 5)。 2 .SDS -PAGE示 2 4h组、48h组和 72h组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HIBD后再灌注线粒体COX活性下降 ,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此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也是HIBD中线粒体对神经元凋亡起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
付雪梅李炜如姚裕家翟朝阳向龙石晶杨惠明唐军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
小于胎龄儿生后生长发育和激素水平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向龙付雪梅毛萌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激素水平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猪海马皮层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 5 0只出生 3d的小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 8%氧气和 92 %氮气中 2 h,制成 HIBD模型 ,然后移置于自然环境中。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中放置的时间 ,实验组又分为 HIBD后 0、2 4、4 8和 72 h4个亚组 ,每组 10只。测定每只猪左侧海马皮层及血清中 NSE含量。结果  1HIBD后 0和 2 4 h组海马皮层的 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5 ) ,4 8和 72 h组又较 2 4 h组明显上升 (P<0 .0 5 ) ,但 72 h组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2 HIBD后 0和 2 4 h组血清中 NSE含量较对照组上升 (P<0 .0 5 ) ,4 8和 72 h组较 2 4 h组下降 (P<0 .0 5 ) ,72 h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对照组、0 h组、2 4 h组脑组织中 NSE与血清中 NSE含量均呈负相关 (r均 <- 0 .78) ,但 4 8h组与 72 h组比较则无相关性 (r均 >- 0 .2 8)。结论 新生猪 HIBD后 2 4 h内 ,其血清中 NSE的升高与脑组织中
付雪梅李炜如姚裕家石晶向龙杨惠明唐军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大脑皮层
儿科现场 本月病例:小儿肠炎 8地儿科现场连线
2007年
小儿肠炎多伴有呕吐、腹泻、腹痛及发烧等症状。随着夏季气温升高,肠炎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出现相应症状时,应引起重视,症状严重须马上就医。
向龙
关键词:小儿肠炎儿科医师主治医生细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
2~7岁小于胎龄儿血清瘦素水平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检测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2-7岁阶段血清瘦素,探讨其与SGA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2~7岁SGA和40例2~7岁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血清瘦素水平。【结果】①SGA组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明娃低于AGA组(P〈0.001);②血清瘦紊水平与体重、身长、年龄、体质指数呈正相关;③无论是SGA组,还是AGA组,女童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同组的男童(P〈0.05)。【结论】瘦素参与2~7岁儿童的生长过程,并可作为评价此阶段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
向龙毛萌高珊赵咏梅
关键词:瘦素体质指数小于胎龄儿
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26例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误诊原因及抢救治疗原则。方法 对 2 7例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的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 2 7例以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 ,按急性中毒抢救治疗 ,2 4例成活 ,3例死亡。结论 对以突然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而无明确原因者 ,应高度警惕毒鼠强中毒 ,及时作毒物分析 ,争取时间 ,以防漏误诊。
梁福兵向龙李光霞
关键词:毒鼠强中毒小儿惊厥
白细胞介素-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分析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的关系。结果PNS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1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期肾炎型肾病组(NN)血清IL—1高于单纯型肾病组(SN)(P<0.01)。PNS血清IL-1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间呈明显正相关(r=0 758 P<0.01)。结论PNS患儿血清IL-1水平是升高的,IL-1可能在PNS发病中起部分作用。
向龙付雪梅卓平辉毛萌杨涛王伟光周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儿童
进口与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儿科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7月~9月同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共70例,随机分成试验药组和对照药组各35例,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经t和χ2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按每天5~10mg/kg计算,连续服药时间平均(7.2±0.6)d(5~12d);对照组全部口服进口罗红霉素分散片,按每天5~10mg/kg计算,连续服药时间平均(7.1±0.8)d(5~12d)。用药期间不联合应用其它中、西抗菌药物,但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处理。所有病例在用药前及停药后d1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LP、TB、DB、BUN、Cr)测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试验期间逐日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前及停药后各作1次胸部x片检查。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退热时间、病程(d)、细菌清除率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6/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5/35)。经t检验两组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例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本组病例为依从性良好(88.3%),无一例患儿退出临床观察。结论国产和进口罗红霉素分散片均能有效地治疗儿科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两者在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病程、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基本接近,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是治疗儿科院外获得性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效、安全的药物。
陈运彬王伟光柯海劲向龙符振华
关键词:罗红霉素分散片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