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入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症状性脑梗死106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体检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的SCI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同期体检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脑梗死者(对照组)分别行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病例组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结果:SC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94.44%),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52例(49.06%)、放射冠21例(19.81%)和内囊19例(17.92%),多病灶患者64例(60.38%),高于单病灶患者42例(39.62%);病例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颅CT和MRI检查是SCI的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是SCI的危险因素。
- 余辉云万燕向入平禹小杜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
- 长沙市临床医生脑卒中知晓率调查
- 2022年
- 目的:调查长沙市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症状识别、治疗方法等的知晓情况,为医院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长沙市三级医院的381例在职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采取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特征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总知晓率最高的分别为40~50岁年龄段、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工作年限为10~20年、培训过的医生;对脑卒中症状识别的总知晓率最高的分别为急诊科、主任医师、工作年限为10~20年;对脑卒中治疗方法的总知晓率女性高于男性,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少见危险因素、症状识别、治疗方法的知晓率较低,需继续加强相关科室等临床医生技能与理论的培训。
- 傅敏姚远王理周美君向入平余辉云
- 关键词:临床医生脑卒中知晓率
- 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探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将进展为ACI的25例患者纳入ACI组,未进展为ACI的151例患者纳入非ACI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脑部CTP参数,并分析CTP参数对评估TIA后3个月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176例TIA患者中,有25例进展为ACI,ACI发生率为14.20%。ACI组与非ACI组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TIA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均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CTP参数中,ACI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水平低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最大峰值时间(TTP)水平高于非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CBV、MTT、TTP评估TIA进展为ACI的Cut-off值分别为33.26 mL/(100 g·min)、2.04 mL/100 g、11.33 s、16.08 s;各项指标联合评估TIA进展为ACI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TIA近期进展为ACI过程中CTP参数会发生变化,即CBF、CBV水平下降,MTT、TTP水平升高。CBF、CBV、MTT、TTP及各项指标联合对评估TIA进展为ACI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各项指标联合对ACI的预测价值更佳。
- 陈丽颖余辉云向入平周美君傅敏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
- 小脑电刺激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接受小脑电刺激及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接受小脑电刺激治疗。采用Fugy-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thel指数(BI)评分进行功能测定。结果治疗组F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脑电刺激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仪治疗能有效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 向入平
- 关键词:小脑电刺激体外反搏急性脑梗死
- 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6例,采取单双号方式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配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24 h、3 d及7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向入平余辉云陈琼李枝
-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 新的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候选基因的突变分析
-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s,BFIC或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seizures,BFI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向入平
- 关键词:候选基因突变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癫痫综合征
- 文献传递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浓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浓度的影响。方法将起病4.5h以内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起病超过4.5h的脑梗死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注射,24h后予以阿司匹林300mg口服;对照组入院后即予以阿司匹林300mg口服。两组均予以降脂抗动脉硬化、脑保护、康复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及血清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逐步降低,且1、3、14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7±1.53)分vs(15.67±1.78)分,t=8.35,P=0.03;(8.15±1.40)分VS(12.72±3.31)分,t=6.62,P=0.03;(5.87±1.03)分V8(11.92±2.05)分,t=13.70,P=0.01]。治疗后1、3、14d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84±37.51)ng/mlvs(316.90±36.75)ng/ml,t=3.37,P=0.00;(309.11±37.71)ng/mlvs(348.39±15.26)ng/ml,t=5.02,P=0.04;(264.68±31.91)ng/mlvs(302.81±36.30)ng/ml,t=4.10,P=0.0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MMP-9的产生。
- 余辉云向入平万燕禹小杜王理
-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神经症性障碍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新的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候选基因的突变筛查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为了克隆新的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致病基因,我们采用功能-候选克隆的方法,在已精确定位于1p36.12 ~ 35.1上D1S2864和D1S2830之间约12.4 cM的区域内,筛选了5个候选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方法 根据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已克隆特发性癫痫致病基因特点以及结合该区域内各基因的生物学信息,筛选了GPATC3、SESN2、SFN、TAF12、TCEA3作为候选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在该BFIC家系中,5个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未发现任何致病突变,但发现了5个多态,其中TCEA3基因的IVS1-122C→A为新发现的多态.结论 排除了这5个基因为该BFIC家系致病基因的可能,为进一步功能候选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 向入平资晓宏余辉云万燕禹小杜
- 关键词:癫痫正常新生儿DNA突变分析候选基因
-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病理、神经细胞凋亡和XIAP、Smac蛋白表达变化,探讨颈动脉狭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针控线栓法制备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30 d后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分别于缺血再灌注12 h和24 h采集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RT-qPCR法检测XIAP和Smac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12 h和24 h,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较对照组大鼠梗死侧脑组织疏松、细胞结构紊乱、细胞空泡样变、细胞核裂解;缺血再灌注24h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较对照组大鼠XIAP和Smac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结论:颈动脉狭窄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再灌注时间越长导致的损伤也越严重,其机制与激活XIAP/Smac信号通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向入平陈琼崔嵘余辉云周美君李枝黄玉涓余成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SMAC蛋白
- 一种新型神经内科肌无力触感检查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神经内科肌无力触感检查设备,机体,作用于安装基础设备的主体;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机体上,且检测装置作用于操控检测;收线架,连接在所述机体侧面,且收线架具有收纳挂线的功能;包括:凹槽,开设在所述机体...
- 陈丽颖向入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