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洁

作品数:2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宫颈
  • 6篇宫颈癌
  • 5篇术后
  • 5篇细胞
  • 4篇动脉瘤
  • 4篇星形
  • 4篇星形细胞
  • 4篇颅内
  • 3篇星形细胞瘤
  • 3篇血管
  • 3篇细胞瘤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TGF-Β
  • 3篇TGF-Β1
  • 3篇VEGF-C
  • 3篇VEGFR-...
  • 3篇SMAD7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2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吉洁
  • 17篇马志君
  • 8篇曹振东
  • 7篇王维兴
  • 6篇邵雪斋
  • 4篇张玉娟
  • 4篇呼铁民
  • 4篇李春辉
  • 3篇张继伟
  • 3篇申兴斌
  • 3篇田甜
  • 3篇谢云鹏
  • 2篇邢恩鸿
  • 2篇宋雪
  • 2篇韩冰
  • 2篇赵宇阳
  • 1篇兰素伟
  • 1篇贾丽美
  • 1篇柳逢春
  • 1篇王淑贤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TGF-β1、Smad7与VEGF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TGF-β1、Smad7与VEGF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以及15例脑外伤内减压术正常脑组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正常脑组织与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均采取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探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组织中TGF-β1、Smad7与VEGF表达情况。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组织TGF-β1、Smad7以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Ⅲ-Ⅳ级TGF-β1、Smad7以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7及VEGF的表达水平均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TGF-β1、Smad7以及VEGF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马志君吉洁李春辉谢云鹏王维兴邢恩鸿
关键词:TGF-Β1SMAD7VEGF
输卵管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
2012年
患者女,52岁,因腹胀3个月于2010-03-09入院。患者自然绝经1年,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食欲减退、阵发性胃部疼痛,3个月内体重下降15kg,无阴道异常流血及排液。曾于外院行CT检查,提示右下腹及左附件区占位性病变,腹水。CA125:619.7U/ml。妇科检查:腹水征阳性,内诊婚产型外阴,阴道通畅,粘膜无充血,
吉洁马志君
探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对微淋巴管密度的影响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2019年
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对微淋巴管密度的影响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8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视为干预组,选取80例癌旁正常组织,视为常规组,运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对VEGF-C及其受体(VEGRR-3)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标本阳性率与淋巴管密度的表达,使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标本的VEGF-C、VEGRR-3的阳性率、LVD计数,干预组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宫颈癌组织VEGF-C与VEGRR-3的LVD表达,阳性均高于阴性,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织VEGF-C与VEGRR-3的LVD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均存在相关性。结论:在宫颈癌组织,VEGF-C及其受体(VEGRR-3)均具有较高的表达,且影响微淋巴管密度,同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存在相关性。
吉洁曹振东邵雪斋王晓芬马志君
关键词: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VEGF-C微淋巴管密度
miR-495-3p靶向IL-6R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miR-495-3p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IL-6R)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宫颈永生化细胞H8和宫颈癌细胞(SiHa、HeLa、caski)中miR-495-3p和IL-6R表达水平。将SiHa细胞分为miR-NC、miR-495-3p、si-NC、si-IL-6R、miR-495-3p+pcDNA-NC、miR-495-3p+pcDNA-IL-6R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iHa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Western blot确定miR-495-3p对IL-6R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H8细胞比较,宫颈癌细胞中miR-495-3p表达降低,IL-6R表达升高(P<0.05)。过表达miR-495-3p或抑制IL-6R表达后SiHa细胞CyclinD1、MMP2和MMP9表达降低,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降低(P<0.05);过表达IL-6R可逆转miR-495-3p对SiHa细胞增殖、转移以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IL-6R是miR-495-3p的靶基因,miR-495-3p负调控IL-6R表达。结论:miR-495-3p通过靶向IL-6R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示miR-495-3p在宫颈癌中具有抑癌作用。
吉洁马志君曹振东邵雪斋张玉娟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增殖
白茅苷抑制AKT的活化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白茅苷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白茅苷对宫颈癌SiHa细胞活力的影响,选用无显著毒性的0、25、50、100μmol/L剂量白茅苷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克隆形成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i67、PCNA、Bcl-2/Bax mRNA水平;流式分选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KT磷酸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AKT的细胞定位情况。结果:与Imperatorin 0μmol/L组相比较,Imperatorin 50、10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Ki67、PCNA、Bcl-2/Bax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AKT/AKT比值显著降低(P<0.05),荧光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茅苷通过抑制AKT的活化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吉洁马志君曹振东邵雪斋申兴斌王晓芬
关键词:宫颈癌线粒体凋亡
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NF-κB和MMP-9水平变化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67例作为感染组,同期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非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7 d时NF-κB、MMP-9、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于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7 d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67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61.11%,革兰阳性菌24株,占33.33%,真菌4株,占5.56%;感染组患者NF-κB、MMP-9、IL-6、CRP、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并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上述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7 d时,恶化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F-κB、MMP-9、IL-6、CRP、PCT预测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62〜0.831。结论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用药时应予以侧重,血清NF-κB、MMP-9对于反映患者感染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马志君吉洁呼铁民王维兴张继伟田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肺部感染核转录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
HPV16/18感染与宫颈鳞癌VEGF-C、VEGFR-3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与宫颈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86例宫颈鳞癌石蜡病理组织,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宫颈组织标本各12例,选取正常宫颈组织标本10例。对所有患者术前HPV16/18感染情况及宫颈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浸润癌患者HPV16/18的感染率与CINⅠ、CINⅡ、CINⅢ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类患者HPV16/18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宫颈正常的患者(P <0.05)。浸润性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VEGFR-3脉管阳性均数显著高于CINⅠ、CINⅡ、CINⅢ病理组织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 <0.05),而CINⅠ、CINⅡ、CINⅢ病理组织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INⅢ病理组织中VEGFR-3脉管阳性均数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 <0.05)。浸润癌Ⅲ期病理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VEGFR-3脉管阳性均数显著高于Ⅰ期(P <0.05),浸润癌Ⅱ期病理组织中VEGFR-3脉管阳性均数显著高于浸润癌I期(P <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织(P <0.05)。VEGFR-3脉管阳性均数随着VEGF-C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VEGFR-3脉管阳性均数与VEGF-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长时间持续性HPV16/18感染可能是导致宫颈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VEGF-C、VEGFR-3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VEGF-C的表达促进VEGFR-3的激活从而进一步加重病灶浸润。
吉洁马志君曹振东邵雪斋张玉娟申兴斌
关键词:HPV16/18VEGF-CVEGFR-3
PTTG、VEGF-C、VEGFR-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PTTG、VEGF-C、VEGFR-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50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行子宫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宫颈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的PTTG、VEGF-C、VEGFR-3表达,利用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结果:研究组PTTG的阴性率为30.0%,阳性率为70.0%;对照组PTTG均呈阴性表达,阴性率为1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VEGF-C的阴性率为2.0%,阳性率为98.0%;对照组VEGF-C的阴性率为76.0%,阳性率为2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VEGF-C的阴性率为2.0%,阳性率为98.0%;对照组VEGF-C的阴性率为74.0%,阳性率为26.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PTTG、VEGF-C、VEGFR-3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PTTG、VEGF-C、VEGFR-3均可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且与淋巴管生成呈正相关性.
吉洁马志君曹振东邵雪斋
关键词:PTTGVEGF-CVEGFR-3宫颈鳞癌淋巴管
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100例)与研究组(100例),给予参照组开颅夹闭术治疗,给予研究组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与预后情况,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但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马志君吉洁呼铁民王维兴田甜
关键词: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与CT灌注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与宫颈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经临床确诊的宫颈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图,利用基础像在灌注图中相应位置分别测定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选取与灌注部位相对应的手术标本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结果肿瘤组BF、MTT、BV、PS值分别为84.12±39.41;4.05±1.42;5.46±2.06;13.32±2.68,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52.24±21.35;3.01±0.96;3.69±2.01;10.87±4.06。两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BF值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31;0.604、0.715;0.609,0.513;0.759;均P<0.05)。结论宫颈癌CT灌注参数BF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CT灌注成像能比较准确地在活体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况,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较离体、有创的免疫组化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有一定优势。
曹振东赵宇阳吉洁宋雪王淑贤柳逢春贾丽美李晓陵
关键词:宫颈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微血管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