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胃癌患者微创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2024年 目的研究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23例行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的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早期(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发生并发症组115例、未发生并发症组308例。统计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应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预测模型。结果发生并发症组中男78例、女37例,年龄(88.08±2.85)岁,体重指数(BMI)(22.77±2.23)kg/m2,肿瘤长径≥4 cm 71例、<4 cm 44例;未发生并发症组中男185例、女123例,年龄(83.46±2.07)岁,BMI(22.81±2.21)kg/m2,肿瘤长径≥4 cm 176例、<4 cm 13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并发症组的年龄、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脉管侵犯、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与未发生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偏高(OR=1.514,95%CI=1.167~1.965)、术前合并症(OR=1.766,95%CI=1.322~2.361)、术中出血量≥200 ml(OR=1.501,95%CI=1.116~2.018)、脉管侵犯(OR=1.395,95%CI=1.090~1.786)、血清PA水平偏低(OR=1.484,95%CI=1.148~1.919)(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当logit(P)>12.91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2,95%CI=0.687~0.826,灵敏度为79.65%,特异度为61.90%。结论年龄偏高、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200 ml、脉管侵犯、血清PA水平偏低均为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特征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的高龄胃癌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杨丽萍 司毅 任广卓关键词:胃癌 高龄 胃癌根治术 微创 并发症 干预对策 肝癌组织miR-146b-5p和miR-134的表达下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b-5p和miR-13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3例,取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6b-5p和miR-13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iR-146b-5p和miR-134在观察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miR-146b-5p的表达下调与肿瘤大小(>5cm)、无静脉浸润和TNM分期(Ⅲ/Ⅳ期)相关(均P<0.05);miR-134的表达下调与肿瘤大小(>5cm)、有肝硬化、TNM分期(Ⅲ/Ⅳ期)和无肿瘤包膜相关(均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miR-146b-5p和miR-134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肝癌临床恶性表型密切相关。 王珣 曾会 陈志娟 刁卓 司毅关键词:肝癌 恶性表型 表达下调 陕西汉中地区胃癌危险因素及基于胃功能指标胃癌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调查汉中地区胃癌危险因素并基于胃功能指标建立胃癌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汉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入住的227例胃癌和非胃癌患者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饮食、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等胃癌危险因素;随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检验(包括血清PGⅠ和Ⅱ、G-17),实施胃镜检查并对样本进行病理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的高危性,ROC曲线评估血清胃功能用于胃癌筛查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χ^2=0.054,P=0.816)、性别(χ^2=3.823,P=0.051)及BMI(χ^2=5.569,P=0.135)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间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熏制食品摄入(P=0.031,95%CI:1.150~17.545)和高血脂(P=0.039,95%CI:0.216~0.960)是胃癌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其余因素未见显著高危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PGⅠ、PGⅡ及G-17的诊断效能要显著高于单独PGⅠ、PGⅡ及G-17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汉中地区胃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熏制食品的摄入和高血脂,临床治疗时可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基于胃功能指标PGⅠ、PGⅡ及G-17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联合诊断效能更佳,为临床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何三军 司毅关键词:胃癌 乙肝肝硬化致肝癌患者癌组织miRNA-145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析乙肝肝硬化致肝癌患者癌组织miRNA-145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的74例乙肝肝硬化致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留取癌组织标本,进行癌组织中miRNA-145表达的检测及实时定量RT-PCR、细胞增殖检测及侵袭试验,根据miRNA-145浓度分为50nmol/L、100nmol/L、150nmol/L,对照组为体脂质体处理。结合临床探讨乙肝肝硬化致肝癌患者的miR—NA-145表达、miRNA-145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与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miRNA-145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时各组细胞相对增殖(D49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与72h时,miRNA-145转染不同浓度组的细胞相对增殖(D490)均低于脂质体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相对穿出小室膜的肿瘤细胞数为(0.29±0.05)个,低于脂质体处理组的(0.36±0.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45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45的表达可抑制肿瘤增殖、控制肿瘤进展,并减弱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袁东红 王芳 谭玉娥 司毅关键词:微RNAS 椎动脉栓塞术在颈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技术(vertebral artery embolotherapy,VAE)在椎体肿瘤治疗中应用方法、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 用带毛弹簧圈对12例颈椎肿瘤病例进行了椎动脉栓塞治疗,肿瘤分布于2-6颈椎,横突孔受侵,其中3例因手术中肿瘤切除时伤及椎动脉后出血不止,行VAE术,2例在术前行肿瘤血管栓塞术+VAE术,7例在术前直接行VAE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颈椎肿瘤手术过程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对侵及椎动脉的颈椎肿瘤行术前栓塞治疗以减少椎动脉损伤后大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价值。 杨青 杨继金 江旭 张火俊 施雅芳 司毅关键词:颈椎 肿瘤 椎动脉 栓塞治疗 泮托拉唑钠治疗轻度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淀粉酶、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对轻度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淀粉酶、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周。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淀粉酶、前白蛋白、白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腹痛及呕吐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TNF-α、IL-6、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和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泮托拉唑钠能够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和白细胞升高,降低患者血清淀粉酶和白蛋白水平,增高前白蛋白水平,对轻度急性胰腺炎疗效较好。 王珣 韩一梅 曾会 王成 司毅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泮托拉唑钠 血清淀粉酶 前白蛋白 白介素-6 端粒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转移性肝癌经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 3’-脱氧胸腺核苷,AZT)处理后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 张火俊 田建明 王培军 杨继金 左长京 司毅 袁敏 邵成伟文献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临床效果及并发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临床效果,并对其并发出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确诊30例早期胃癌及66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并发症、复发及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患者并发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成功切除病灶组织,整块切除96例(100%),完全切除93例(96.88%),治愈性切除90例(93.75%);并发出血22例(22.92%),穿孔3例(3.12%)。术后1年复发率为2.08%,术后1年生存率为96.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病变部位位于胃上2/3和病灶直径≥1.5 cm的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患者并发出血率高于年龄<65岁、病变部位位于胃下1/3和病灶直径<1.5 cm的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位于胃上2/3和病灶直径≥1.5 cm为影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患者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高,病变部位位于胃上2/3和病灶直径≥1.5 cm为影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或胃癌前病变患者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珣 曾会 陈志娟 刁卓 司毅关键词: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出血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司毅 许翠萍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中的作用。方法10例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经止血治疗后无效,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3例宫颈癌和7例直肠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脉。结果10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明显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平均4d),随访期间1例患者再出血,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8例患者出现臀部胀痛,考虑为栓塞臀上动脉所致,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司毅 张火俊 杨继金 毛燕君 王卫星 杨朝爱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 血尿 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