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祖扬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静脉
  • 5篇动静脉内
  • 5篇动静脉内瘘
  • 5篇内瘘
  • 5篇静脉内
  • 5篇静脉内瘘
  • 3篇肾病
  • 2篇动静脉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转位
  • 2篇自体
  • 2篇自体动静脉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贵要静脉
  • 2篇PAF
  • 2篇PAF-AH
  • 2篇IGA肾病

机构

  • 10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桂林医学院

作者

  • 10篇叶祖扬
  • 6篇覃新芳
  • 6篇尹友生
  • 5篇欧俊
  • 5篇冷斌
  • 4篇毕慧欣
  • 3篇韦家智
  • 3篇李清初
  • 2篇李康慧
  • 2篇王函
  • 1篇马文峰
  • 1篇曾思恩
  • 1篇曾凝
  • 1篇谷翠芝
  • 1篇邓一岚
  • 1篇唐余广
  • 1篇覃源
  • 1篇李小红
  • 1篇秦韬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透析流出液中腹膜间皮细胞热休克蛋白4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流出液中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HSP4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随诊的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按腹透时间分为两组:(1)新置管组(PD≤30 d),(2)腹透1年以上组(PD≥1年),取其夜间留腹腹透液分离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SP47、E-cadherin、α-SMA的蛋白表达,分析HSP47表达与E-cadherin、α-SM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腹膜间皮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的上皮细胞形态逐渐变成梭形的纤维样细胞形态,与新置管组比较,PD 1年以上组腹透液腹膜间皮细胞HSP47的表达和α-SMA均同步增强,而PD一年以上组E-cadherin蛋白明显降低。两组细胞HSP47表达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P <0. 05),HSP47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 <0. 05)。结论:HSP47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腹膜间皮细胞EMT而导致腹膜纤维化。
毕慧欣张秋萍叶祖扬王函覃新芳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47腹膜纤维化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血管组织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但是在动静脉内瘘建立后,有多种因素影响其成熟率及远期通畅率,其中自身血管的组织病理改变是导致内瘘不成熟的重要机制,这包括手术前已存在的病理改变和手术后这些病理改变的进展及新的病理改变的出现。明确了上述血管病理改变,可以指导寻找提高动静脉内瘘成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靶向治疗方法。
叶祖扬邹迪莎潘罅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终末期肾病病理
两种桡动脉切口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近端静脉流出道狭窄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采用桡动脉前壁正中切口与前侧壁切口建立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近端瘘静脉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探讨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的桡动脉切口位置。方法前瞻性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建立自体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桡动脉前壁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80例)及桡动脉前侧壁切口组(侧切口组,80例),观察内瘘成功率、血流量、术后1年内近端瘘静脉流出道狭窄率等指标。结果正中切口组和侧切口组术后一期吻合成功率均为100%。正中切口组和侧切口组患者术后2周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746.83±189.85)ml/min和(677.77±173.1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后8周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683.15±173.28)ml/min和(702.80+190.12)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正中切口组和侧切口组术后2周、8周、6个月、12个月近端瘘静脉流出道狭窄率分别为7.50%、13.75%、18.67%、29.16%和2.50%、3.75%、10.38%、16.43%,术后2周和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和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前侧壁切口术后血流量满意,近期瘘静脉流出道狭窄发生率低,可作为自体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的首选。
冷斌叶祖扬欧俊尹友生韦家智覃新芳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切口桡动脉流出道
小内径贵要静脉转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小内径贵要静脉转位建立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及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贵要静脉转位内瘘的18例患者,贵要静脉内径均<2 mm。研究分析其手术成功率、成熟时间、血液透析流量、可穿刺长度、不同时期通畅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0周内瘘均能成熟使用,血液透析流量200~280 mL/min,可穿刺长度15~20 cm,术后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100%、83.3%和61.1%。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内径<2 mm的前臂贵要静脉可以行转位动静脉内瘘手术,且术后长期通畅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头静脉耗竭时的替代手术方案。
叶祖扬冷斌欧俊毕慧欣潘罅邹迪莎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贵要静脉内径
前臂贵要静脉不同转位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前臂贵要静脉直桥式与U形转位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贵要静脉转位内瘘患者38例,直桥式转位手术21例(A组),U形转位手术17例(B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透流量、可穿刺长度、通畅率、平均使用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对内瘘术后使用时间的影响进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100%、90.5%、76.2%、66.7%,B组分别为100%、88.2%、70.6%、29.4%(术后2年P <0.05);A组内瘘平均使用时间(24.1±11.4)个月,B组(16.8±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内瘘穿刺长度(16.8±1.2)cm,B组(12.4±1.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成熟时间、血透流量、并发症无明显差异。COX分析提示不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贵要静脉转位内瘘远期使用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5)。结论贵要静脉直桥式转位内瘘较U形转位内瘘平均使用时间更长,长远通畅率更高,是头静脉耗竭血液透析患者良好的替代通路。
叶祖扬尹友生毕慧欣欧俊潘罅冷斌王函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贵要静脉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PAF及PAF-A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尹友生欧俊韦家智李康慧覃新芳廉溪叶祖扬
文献传递
2种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长期血透患者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644例经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血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29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术345例。结果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93.98%(281/299),股静脉96.81%(334/345);血流量:颈内静脉200~310(254±24)ml/min,股静脉160~320(225±29)ml/min。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颈内静脉3.68%(11/299),股静脉7.54%(26/345);导管留置时间:颈内静脉11~153(56±11)d,股静脉2~93(31±8)d。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流量、感染发生率、带管时间均明显优于股静脉,故对于长期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更为有利。
覃源李清初曾凝覃新芳叶祖扬冷斌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血透患者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PAF及PAF-AH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变化,探讨PAF及PAF-AH与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60例设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AF及PAF-AH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PAF及PAF-AH与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PA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F-AH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AF与PAF-AH水平成负(r=-0.568)相关,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肌酐、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PAF水平明显升高,PAF-AH下降,提示PAF、PAF-AH与IgA肾病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
欧俊尹友生韦家智曾思恩李康慧覃新芳叶祖扬
关键词:IGA肾病血小板活化因子
30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总结探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1例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而行手术创建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不同吻合口径患者内瘘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01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转流术的患者,其中吻合口径5 mm 82例,吻合口径6 mm 81例,吻合口径7 mm 81例,吻合口径8 mm 57例,术后一期吻合成功率达100%,不同吻合口组术后通畅率:术后1个月,5、6、7、8 mm吻合口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3.90%、97.53%、97.53%、98.25%(P术后1个月> 0. 05);术后半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85.37%、90.12%、90.12%、91.23%(P术后半年>0.05);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75.61%、86.42%、83.95%、85.96%(P术后1年>0.05);术后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62.20%、75.31%、77.77%、77.19%(P术后2年<0.05);术后3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54.88%、61.73%、71.60%、85.96%(P术后3年<0.05),术后并发症(1个月内):术后血栓形成9例,术后手部肿胀6例,术口切口渗血9例,肢端窃血综合征1例。结论 7~8 mm的吻合口径较适宜,恰当吻合口径选择是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键。
叶祖扬尹友生潘罅李清初毕慧欣覃新芳冷斌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通畅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脓毒血症性急性肾损伤的疗效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治疗脓毒血症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性AKI患者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GAL、尿液肾损伤因子-1(u KIM-1)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尿量和血白细胞计数,比较传统临床治疗方法和加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5项检测指标呈下降趋势,第3天血NGAL、尿NGAL和尿KIM-1明显下降(P<0.01),第5天SCr、BU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未见明显下降,甚至还有升高;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尿量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更显著。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脓毒血症性AKI患者的肾功能。
李清初唐余广谷翠芝李小红邓一岚秦韬马文峰叶祖扬尹友生
关键词: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