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艳侠

作品数:77 被引量:76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29篇肿瘤
  • 20篇腺癌
  • 18篇乳腺
  • 18篇乳腺癌
  • 12篇化疗
  • 10篇预后
  • 10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10篇免疫
  • 7篇腺肿瘤
  • 7篇疗效
  • 7篇肺癌
  • 6篇霍奇金
  • 6篇非霍奇金
  • 5篇晚期
  • 5篇疗法
  • 5篇金淋巴瘤
  • 5篇霍奇金淋巴瘤
  • 5篇非霍奇金淋巴...

机构

  • 65篇中山大学
  • 10篇江苏省肿瘤医...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复旦大学附属...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徐州医学院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江西省萍乡市...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75篇史艳侠
  • 36篇姜文奇
  • 13篇管忠震
  • 11篇彭柔君
  • 10篇刘冬耕
  • 9篇徐瑞华
  • 8篇张晓实
  • 8篇袁中玉
  • 8篇张俊
  • 8篇沈波
  • 7篇黄慧强
  • 7篇邢镨元
  • 7篇安欣
  • 6篇李宇红
  • 6篇冯继锋
  • 5篇王绪
  • 5篇石远凯
  • 5篇李志铭
  • 5篇张东生
  • 5篇王树森

传媒

  • 15篇癌症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第十次全国淋...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1/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临床应用的安全共识
2022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激起了肿瘤治疗的新浪花,已在多个瘤种获批适应证。ICI具有独特的靶向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而非肿瘤细胞的机制,可促进机体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恢复甚至增强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已有多个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在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和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的卓越临床疗效^([1-10])。
陈海戈管维何立儒胡海龙姜帅李晶刘继彦刘征刘振华吕强盛锡楠沈益君沈亚丽史艳侠吴开杰徐涛虞巍曾浩祖雄兵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探讨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肺癌和60例非肿瘤患者CYP1A1、GSTM1基因,再用NcoI及HinfI两种内切酶识别CYP1A1等位基因亚型。结果:1)肺癌组与对照组CYP1A1等位基因型Ile/Ile、Ile/Val、Val/Val的频率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癌组CYP1A1(Val/Val)基因型频率(18.5%)明显高于对照组(8.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肺癌组GSTM1(-)基因型的频率(63.1%)明显高于对照组(45.0%),P<0.05。3)两种等位基因联合分析发现,与携带CYP1A1(Ile/Ile)/GSTM1(+)基因型的个体相比:CYP1A1(Ile/Ile)/GSTM1(-)以及CYP1A1(Ile/Val+Val/Val)/GSTM1(+)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较高,OR分别为3.82(95.0%CI,1.27~11.45)和3.5(95.0%CI,1.18~10.41);而CYP1A1(Val/Val)/GSTM1(-)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最高,OR为10.5(95.0%CI,1.70~64.73)。4)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CYP1A1(Ile/Val+Val/Val)等位基因型主要增加鳞癌的危险性;而GSTM1基因型组织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5)在分析吸烟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时发现,CYP1A1(Ile/Val+Val/Val)及GSTM1(-)等位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并与至发病时的累积吸烟量有关。
章龙珍王绪郝兴芝史艳侠刘忠华
关键词: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肺癌易感性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被引量:81
2019年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基于近期文献及临床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旨在为中国肿瘤学医师提供更合理的诊疗方案以帮助CIT患者改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史艳侠邢镨元张俊沈波徐瑞华石远凯冯继锋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CD4+CD25+TR对DC、CIK、LAK细胞功能的影响
背景及目的:目前认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常伴随免疫抑制,CD4+CD25+-Tregs是新鉴定的新型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免疫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已经发现它在初治B—NHL外周血中...
史艳侠张晓实夏建川刘冬耕史泓浏李永强曹弃元程霞常建华张东生洗历坚管忠震姜文奇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树突状细胞CIKLAK
文献传递
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他莫昔芬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拟行前瞻Ⅱ期临床研究,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他莫昔芬代谢的关系。方法使用ABI 3500遗传分析仪通过Sanger测序行CYP2D6基因型测定。使用HPLC-MS/MS(API 2000)测定他莫昔芬和吲哚昔芬的血药浓度。CPIP数据库下载CYP2D6等位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中国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等位基因型是CYP2D6*1,*2和*10;主要的双倍型是*1/*10(38.3%)和*10/*10(18.8%)。(2)在不同的CYP2D6活性预测标准下,代谢表型的分布存在差异,吲哚昔芬血药浓度以及吲哚昔芬/他莫昔芬血药浓度比值在正常代谢表型(EM)与中间表型(IM)之间结果不一致。(3)通过聚类分析三组之间吲哚昔芬血药浓度以及吲哚昔芬/他莫昔芬血药浓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人CYP2D6基因型分布与西方人不同。以前被称为CYP2D6中间代谢型的患者间血清吲哚昔芬浓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在目前精准医学的时代,仅靠标准的CYP2D6基因型-表型分类系统不能对中国人群中不同吲哚昔芬浓度进行分层。
杨帏李苏邓颖斐何彩云廖海魏文文史艳侠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初探被引量:6
2006年
背景与目的:超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ion,AHSCT)治疗化疗敏感肿瘤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复发率仍较高,有效的移植后免疫重建可能减少复发,因此,对AHSCT后患者采用多种免疫制剂联合治疗,并进行免疫功能监测,评估各种免疫制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AHSCT后免疫重建的规律,以及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HSCT后2个月内或移植后复发病例共24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霍奇金淋巴瘤(HD)3例,青少年横纹肌肉瘤2例;主要采用IL-2联合IFN-α治疗,6例患者予胸腺因子和CIK细胞治疗。结果:中位随访期12个月(2~60个月),持续CR75.0%。免疫指标改变如下:(1)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健康对照为(33.5±6.9)%]于移植后1个多月开始显著下降,2个月时约2.5%~13.0%(中位5.6%),此后逐步回升,7个月时仅为10.0%~20.0%,1年后全部患者仍低于正常,CD4/CD8比率持续倒置。B细胞在移植后1个多月开始下降,4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但移植前用美罗华治疗的病例直到移植后半年和1年仍为0及1%。NK细胞比例于移植后2个月约10.0%~20.0%(比正常值稍高),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2)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TH1,48.79%患者低于或处于正常低值;处于正常值者,大多是CIK输注或IFN-α治疗者,移植后予IFN-α或CIK细胞治疗能使患者TH1增高。TH2,68.29%患者显著高于正常,这种异常可持续至移植后1年以上,TH2正常仅见于IFN-α治疗者,IFN-α能使TH2显著下降(P=0.000)。(3)胸腺因子治疗病例其CD4+CD25+、CD4+CD69+细胞有增高倾向。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多种免疫制剂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监测TH1/TH2能基本反映移植后患者免疫状态,但其对预后的评估及长期生存的影响尚需观察积累更多的资料。
黄慧强蔡绮纯史艳侠林旭滨魏菁郭颖潘战和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TH1/TH2
AZD2281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AZD228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观察不同浓度AZD2281(2.5、5、10 nmol/L)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对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AZD2281处理该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ZD2281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ZD2281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AZD2281作用MDA-MB-231细胞24 h后,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而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升。结论 AZD2281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3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实现的。
罗湘史艳侠姜文奇李志铭夏青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细胞凋亡
着丝粒蛋白-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着丝粒蛋白(CENP)-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乳腺癌患者手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58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NP-F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43.7%的乳腺癌标本中CENP-F阳性表达。CENP-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3)及临床分期(P=0.027)有关。CENPF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6.6%(86/89),CENP-F阳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8.4%(61/69)。CENP-F阴性表达患者的OS明显高于阳性患者〔(130.0±4.15)个月vs(103.0±9.09)个月,P=0.004〕。乳腺癌OS的COX分析结果显示CENP-F阳性表达(P=0.039)、淋巴结转移(P=0.045)、TNM分期(P=0.002)、HER-2过表达(P=0.031)及Ki67≥15%(P=0.021)均为影响乳腺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HR的表达则为乳腺癌OS的有利因素(P=0.015)。结论 CENP-F在乳腺癌中扩增和过表达,CENP-F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ENP-F高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作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闻淑娟安欣杨航彭柔君史艳侠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
FOXP3在人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探讨 FOXP在 T—NHL 中的表达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表达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初治 T—NHL, 对每个标本进行 FOXP3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抗体染色阴性或...
彭柔君史艳侠姜文奇张玉
关键词:FOXP3预后
文献传递
胃癌患者外周血DPD活性、5-FU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背景与目的: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胃癌患者,其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是5-FU在人体内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与5-FU化疗时的毒性反应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体内的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分析DPD活性、5-FU稳态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h,醛氢叶酸200mg/m静脉滴注2h,5-FU375mg/m2静脉推注,5-FU2.5g/m2持续静脉滴注46h。每2周重复一次,每2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化疗前DPD活性,并用HPLC法检测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观察患者化疗后的毒性反应。结果:DPD活性在36例胃癌患者血中呈正态分布,即1.56~6.01不等;并且DPD活性与患者性别、年龄、PS无关。5-FU稳态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即179.2~1589.6μg/L不等,其浓度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DPD活性与5-FU稳态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24)。DPD活性和腹泻、口腔粘膜炎、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呈负相关,而5-FU稳态血药浓度与腹泻、Ⅲ/Ⅳ度骨髓抑制呈正相关。结论:化疗前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在胃癌患者血中存在较大差异,对其检测能够预测毒性反应。
彭柔君董秋美史艳侠曹烨周中梅袁中玉李苏廖海姜文奇
关键词:氟尿嘧啶二氢嘧啶脱氢酶毒性反应血药浓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