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金梅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蕨科
  • 5篇鳞毛蕨
  • 5篇鳞毛蕨科
  • 3篇贯众属
  • 2篇叶表皮
  • 2篇叶表皮特征
  • 2篇英文
  • 2篇植物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数
  • 2篇染色体数目
  • 2篇蕨类
  • 2篇蕨类植物
  • 2篇系统学
  • 2篇表皮特征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生命
  • 1篇订正
  • 1篇新异名
  • 1篇异名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景德镇高等专...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2篇卢金梅
  • 9篇李德铢
  • 4篇吴丁
  • 3篇成晓
  • 2篇王红
  • 1篇薛春迎
  • 1篇杜新宇

传媒

  • 5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人与自然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中国遗传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梅花草属(梅花草科)一些种类的订正被引量:2
2008年
在标本研究和野外观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分布的梅花草属(Parnassia)的一些种类进行了修订,将披针瓣梅花草(P.lanceolata)、窄瓣梅花草(P.angustipetala)与德格梅花草(P.degeensis)归并入云南梅花草(P.yunnanensis);将贵州梅花草(P.petimenginii)归并入峨眉梅花草(P.faberi);将矮小梅花草(P.humillis)归并入三脉梅花草(P.trinervis);将青海梅花草(P.qinghaiensis)归并入高山梅花草(P.ca-cuminum);将康定梅花草(P.kangdingensis)归并入类三脉梅花草(P.pusilla)。
吴丁卢金梅王红
关键词:新异名
铁线蕨属3个种的分布新记录被引量:7
2014年
该文报道了铁线蕨属(AdiantumL.)3个种的分布新记录,其中梅山铁线蕨(A.meishanianum)发现于云南西双版纳和普洱,苍山铁线蕨(A.sinicum)发现于云南石屏和四川盐源、屏山、渡口、乐山,孟连铁线蕨(A.menglianense)发现于广西百色和云南西双版纳、楚雄、玉溪。对分布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比较了分布新记录种与其近缘种的分类特征,提供了铁线蕨属鞭叶铁线蕨系基于rbcL序列的邻接树(NJ树),并编制了该系完整的检索表(包括9个种)。
王凡红卢金梅李德铢
关键词:分布新记录
鳞毛蕨科的孢子形态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对鳞毛蕨科及其相近类群的19属65种的孢子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2属30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鳞毛蕨科的孢子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近球形,赤道观为肾形,极轴/赤道轴的比值为0.60~0.86;单缝孢,裂缝长度约为孢子全长的1/2~3/4,属中至大型孢子。鳞毛蕨科具有多样性的外壁纹饰:不仅包括刺状、瘤状、颗粒状、脊状、窗孔状、耳状、片状及翅状等几种基本类型,而且还存在一些中间过渡类型。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本科的属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孢子形态特征的相似性支持假复叶耳蕨属、肉刺蕨属、球盖蕨科与鳞毛蕨属的近缘关系,黔蕨属与复叶耳蕨属间的近缘关系。玉龙蕨属的两个种的孢子纹饰与耳蕨属的部分种一致,支持将玉龙蕨属作为耳蕨属的异名处理。拟贯众属独特的翅状纹饰支持将其从鳞毛蕨科中分离出去。
卢金梅李德铢吴丁
关键词:鳞毛蕨科孢子形态纹饰
论拟贯众属的系统位置被引量:8
2006年
综合形态学、叶表皮解剖学、孢粉学、分子系统学及生物地理学的证据,认为拟贯众属被置于鳞毛蕨科的处理是错误的。多方面证据支持这个属与叉蕨科的一些属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我们建议将拟贯众属从鳞毛蕨科中移出而暂时置于叉蕨科内。
卢金梅李德铢
关键词:鳞毛蕨科叉蕨科系统学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的科属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在秦仁昌(1978)系统、《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中国植物志》、Christenhusz维管植物线性排列系统中和"Flora of China"的科属组成、数量存在很大差异。秦仁昌(1978)系统收录63科223属,《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63科226属,《中国植物志》61科220属、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38科163属和"Flora of China"38科177属。本文通过比较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几个主要分类系统中科属的变动情况,拟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编研提供依据。同时,还指出了几个主要的分类系统中关于中文名、拉丁名以及命名人的不一致和错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检索和鉴定参考。
王凡红李德铢薛春迎卢金梅
关键词:中国植物志FLORA
贯众属(鳞毛蕨科)的系统学研究
贯众属约4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以中国西南地区为其分布中心,中国有30余种。由于种内和种间的倍性多样性及杂交性、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两种生殖型并存,外部形态特征呈现连续性变异。这使得以形态学特征为分类依据的现行分类系...
卢金梅李德铢成晓
文献传递
中国梅花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梅花草属Parnassia 30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加厚;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或小孔穴。气孔器类型及下表皮细胞形状的一致性表明梅花草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群;sect. Saxifragastrum叶表皮特征具有多样性显示该组可能是一个复合群;突隔梅花草P. delavayi属于subsect. Xiphosandra,其气孔下陷,与其细胞学特征相似,支持独立为一组;此外,气孔器的分布、保卫细胞两端加厚、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丁王红卢金梅李德铢
关键词:叶表皮特征保卫细胞气孔器
贯众属10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被引量:5
2003年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属CyrtomiumPresl的 1 0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报道。其中低头贯众C nephrolepioidesn=82 ,2n =1 64;单叶贯众C hemionitisn =1 2 3,2n=c.1 2 3 ;惠水贯众C grossumn=c.82 ,2n =1 64;披针贯众C devexiscapulae2n =1 64 ;小羽贯众C lonc hitoides 2n=82 ;大叶贯众C macrophyllum 2n=1 64;云南贯众C yunnanensen =1 2 3为首次报道。
卢金梅成晓
关键词:贯众属染色体数目鳞毛蕨科
鳞毛蕨科四个属的染色体数目(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报道了鳞毛蕨科的4个属(毛枝蕨属Leptorumohra、石盖蕨属Lithostegia、黔蕨属Phanerophlebiopsis和柳叶蕨属Cyrtogonellum)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生殖方式。其中柳叶蕨Cyrtogonellum fraxinellum ‘n’=123, 2n=123; 离脉柳叶蕨C. caducum ‘n’=123; 斜基柳叶蕨C. inaequalis 2n=123; 四回毛枝蕨Leptorumohra quadripinnata n=41; 石盖蕨Lithostegia foeniculacea 2n=164; 长叶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neopodophylla 2n=82。石盖蕨属、黔蕨属和柳叶蕨属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这3个属的染色体基数和鳞毛蕨科中其他属一样均为x=41。细胞学证据支持将石盖蕨属、黔蕨属置于鳞毛蕨科的处理。本文还发现柳叶蕨属与贯众属Cyrtomium的一些种一样, 具有无融合生殖方式, 而其他3个属仅具有在蕨类植物中较为常见的有性生殖方式。
卢金梅李德铢吴丁
关键词:鳞毛蕨科染色体数目无融合生殖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息息相关被引量:1
2022年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要素,为人类提供了固定太阳能、洁净空气和水资源以及防止水土流失和缓解温室效应等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繁衍提供了基本物质,为人类健康提供了药物来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柱。没有了生物多样性,人类将难以在地球上生存。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集中体现。
卢金梅
关键词:生态系统平衡地球生命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温室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