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萍

作品数:48 被引量:30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暴雨
  • 10篇探空
  • 9篇值模拟
  • 8篇数值模拟
  • 8篇降水
  • 7篇日变
  • 7篇日变化
  • 7篇青藏高原
  • 6篇低涡
  • 6篇青藏
  • 5篇四川盆地
  • 5篇盆地
  • 5篇西南低涡
  • 5篇边界层
  • 5篇AREM
  • 5篇初值
  • 4篇地表
  • 4篇地形
  • 4篇中尺度
  • 4篇探空资料

机构

  • 43篇中国气象局成...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四川省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雅安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攀枝花市气象...
  • 1篇眉山市气象局

作者

  • 48篇卢萍
  • 18篇李英
  • 5篇何光碧
  • 5篇屠妮妮
  • 5篇肖玉华
  • 5篇李跃清
  • 4篇宇如聪
  • 4篇郑伟鹏
  • 3篇赵兴炳
  • 3篇张利红
  • 2篇蒋兴文
  • 2篇周天军
  • 2篇曾波
  • 1篇康岚
  • 1篇俞永强
  • 1篇杨康权
  • 1篇李川
  • 1篇穆穆
  • 1篇徐琳娜
  • 1篇向朔育

传媒

  • 26篇高原山地气象...
  • 5篇大气科学
  • 3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暴雨灾害
  • 2篇2009年高...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2010年高...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涡加密探空资料对模式初值及西南涡路径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基于AREM模式,将高原所的西南涡加密探空资料引入模式作为初值后,进行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1)在初值中引入加密探空资料后,四川东北部地区700h Pa位势高度普遍偏低,西南部也略有偏低,而与之相反的是西北地区(甘肃)上空的位势高度场则多表现为偏高状态。700h Pa高度上温度场以偏低为主,越靠近高原东侧边坡地带,偏差越显著,而川东北部地区则显示为正温度偏差。川西高原及边坡地带整层水汽含量显著偏少,而川北地区却偏多。正风速差值多出现在低涡西侧区域。(2)低涡路径的强波动主要发生在模拟前期,此后的低涡路径则是在前期磨合协调状态的基础上继续移动发展从降水分布来看,低涡停滞时间越长,降水量则越大。
卢萍李英
关键词:AREM模式初值
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地层微气象学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温江和大理大气边界层野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站包括风温湿、辐射、湍流通量等在内的近地层微气象学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两站风速值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温江站冬季4~10 m风速在白天出现随高度减小的现象.温江站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北风和南风为主;大理站冬季以东南风为主,其次为西南风,夏季则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两站近地层逆温和逆湿现象都非常显著.(2)同一季节温江站大气逆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大于大理站,向下短波辐射小于大理站.温江站地表长波辐射总是大于大气逆辐射,而大理站白天地表长波辐射大于大气逆辐射,晚上则相反.(3)温江站感热通量冬季大于大理站,夏季小于大理站,而潜热通量无论冬夏都要小于大理站.两站潜热通量均大于感热通量,并且大理站潜热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值全天始终大于零.无论冬夏,温江站土壤热通量都要小于大理站,随着深度的增加两站土壤热通量均有位相上的延迟.
李英卢萍
关键词:近地层地表通量
影响重庆暴雨的三类西南低涡浅析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2010年重庆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将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分为偏东路径型、东北路径型和停滞少动型。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类型天气背景后发现,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主要受大尺度环流形势场影响。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对此三种类型典型个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不同移动路径的西南低涡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特征:西南低涡造成的降水落区通常位于低涡中心附近(以东侧为主),整个降水过程雨带分布与低涡移动路径相一致。垂直运动强度与低层位势高度的大小成反比。低涡发展增强阶段,垂直运动最强,低层大气以东南风为主,大气稳定度也最低。最大辐合辐散出现时间与垂直速度极大值出现时间相一致,最大涡度出现时间略滞后于最强辐合出现时间。
卢萍翟丹华李英刘德
关键词:西南低涡数值模拟辐合辐散
2010年7~8月四川三次大暴雨过程区域数值模式能力评估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2010年7月14~19日、7月22~24日、8月17~19日四川出现的3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比较分析了成都区域中心及国家气象中心运行的GRAPES模式降水预报情况以及中、高层环流形势,通过天气学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G-SC模式预报降水范围偏小、强度偏弱,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G-BJ模式能预报出降水的主要落区,但降水强度偏弱,虚假强水中心偏多;(2)GRAPES模式对青藏高原东侧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偏弱,G-BJ对大尺度环流系统的预报能力优于G-SC模式;(3)九龙站和名山站单站探空廓线图显示G-SC模式在对流层高层温度和风速不随高度变化,对流层底层比湿较实况偏小,因此,温度场、风场以及湿度场强度及分布都有待改善;(4)成都区域中心运行的GRAPES模式在初值、高度场强度、近地面温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需要在资料同化、边界层方案、地形处理等方面做工作。
屠妮妮蒋兴文卢萍何光碧张利红
关键词:GRAPES模式天气学检验
FGOALS模式对中国西南地区干旱气候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利用台站资料、NCEP资料及FGOALS模式结果对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的干旱及其成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弱偏东,中高纬环流场比较平直;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弱,中低层水汽通量和湿润年相比表现为辐散;而西南地区上游的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减弱,低涡活动减弱,都是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少,从而形成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与NCEP资料相比,FGOALS模式模拟的中高层位势高度偏低,越往高层,偏差越大;FGOALS模拟的暖湿水汽输送位置较为偏南;垂直运动大值区偏西。
卢萍郑伟鹏俞永强
关键词:干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
最优化方法在确定对流混合层顶夹卷率中的应用
2004年
晴天充分混合的对流边界层 (CBL)中常采用相对简单的零阶近似平板模式。在该模式中 ,通常假设边界层顶的夹卷通量与地面通量有着固定的线性关系作为其闭合条件 ,即 (wθ) h=-A (wθ) s。由于受观测资料的限制 ,参数A通常是由大涡模拟 (LES)的方法得到 ,并利用有限的观测资料加以验证。作者基于ARM (AtmosphericRadiationMeasure mentProgram)观测资料 ,利用最优化参数算法 ,确定该闭合参数 ,使得对流混合层模式能最大可能地再现实际边界层的发展过程。首次尝试了最优参数算法在确定真实物理过程参数中的应用。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在观测资料足够多的情况下 。
卢萍郑琴宇如聪穆穆
关键词:大涡模拟
基于数值模拟与加密观测的青藏高原东侧地区大气要素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将高原东坡及其下游盆地区域加密探空观测的低层大气物理要素场与WRF模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川西高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差异非常大,模式地形普遍偏高,最大差值超过上千米。低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比较接近。2)在高海拔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近地层大气中;00时的比湿差异最小;06时的比湿差异最为显著,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比湿比探空观测值大。06时模拟的温度高于探空观测,其它12、18、00时3个时次则略低于探空观测。除了初始场,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水平风速普遍比探空观测的值大。3)在低海拔地区,模式初始场给出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与探空观测差异较小;06、12、18时,模拟的大气比湿通常比探空观测偏湿,温度也显著偏高,4个时次中,正午时分低层大气的温湿偏差最显著。同一时次,积分时长越短模拟的风速越小,低层大气中常常存在一个风速的大值区。4)模式比较稳定,没有随着模拟时长的增加,误差明显增长。模拟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水平风速逐日波动形态与观测基本一致。
卢萍蒋兴文李英
关键词:WRF模式比湿温度
成都平原农田下垫面地表通量特征及能量平衡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随着涡旋相关技术在物质传输和能量交换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评价其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则变得尤为重要。利用成都平原温江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下垫面上能量收支各分量和辐射平衡各分量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线性回归方法和能量平衡比率(Energy Balance Ratio,EBR)方法对湍流通量(感热与潜热通量之和)与有效能量(净辐射与地表土壤热通量之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李英卢萍丁红英贺南郑丽英
关键词:湍流通量能量平衡
2003年8月“巴蜀夜雨”过程的模拟和分析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数值试验和观测资料分析,对2003年8月川西地区的9次夜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川西地区特殊地形引起的沿坡地的辐合上升运动和下垫面提供给低层大气的热通量所导致的大气层结不稳定,对川西夜雨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白天,随着陆-气通量交换的增加,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逐步升高,并在午后达到极值。与此同时,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在盆地西部由于气旋性弯曲而形成的东北风在午后逐渐加强,这支气流在盆地西部被地形阻挡,产生爬升运动。辐合上升将低层高温高湿的大气向上输送,使得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厚度以及强度都增加;日落以后,低层大气的相对湿度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大,容易饱和而形成凝结,同时大气中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对流有效位能,低层辐合抬升等因素容易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对流性夜雨天气。强烈的对流辐合运动需要周围大气的入流补偿,促使偏东风气流增强且向高空伸展,这令辐合抬升作用进一步增强。
卢萍宇如聪周天军
关键词:夜雨日变化四川盆地地形
影响华南持续性强降水的西南涡分析和数值模拟被引量:28
2014年
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置,中低层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的持续输送,是有利于西南涡东移发展,从而造成华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降水落区与低涡位置密切相关,一般集中在西南涡中心南侧,雨带延伸方向与低涡移动路径一致;而其强度则与低涡中心区域位势高度等值线梯度及低层大气风场强度息息相关。西南涡中心低层为东风和弱北风,中层以南风为主,高层为强西风和弱北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正涡度结构特征显著。涡度平流项和辐合辐散项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中低层大气,涡度对流项、扭转项的作用则在中高层更为明显,而涡度辐合辐散项对西南涡的发展加强起最主要的作用。
卢萍李跃清郑伟鹏李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