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思为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3篇预后
  • 2篇氧合
  • 2篇死因
  • 2篇死因分析
  • 2篇体外膜肺氧合
  • 2篇重症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儿
  • 2篇外膜
  • 2篇危重症
  • 2篇膜肺
  • 2篇患儿预后
  • 2篇儿科
  • 2篇儿童
  • 2篇肺氧合
  • 1篇蛋白
  • 1篇心肺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市九龙坡...

作者

  • 9篇卢思为
  • 4篇符跃强
  • 4篇刘成军
  • 3篇许峰
  • 3篇党红星
  • 2篇陈应富
  • 2篇卢仲毅
  • 2篇霍俊明
  • 2篇周昉
  • 2篇李静
  • 1篇熊小雨
  • 1篇王荃
  • 1篇洪思琦
  • 1篇霍锐
  • 1篇祖建
  • 1篇蒋莉
  • 1篇许巍
  • 1篇杨妮
  • 1篇皮丹丹
  • 1篇杨鸣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胰石蛋白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对评估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收住的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106例,平均(4.4±1.6)岁。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入院后第1天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PCT、hs-CRP、PSP的表达情况。随访28d,记录患儿生存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PCT、hs-CRP、PSP与PCIS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T、hs-CRP、PSP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生存(28d死亡与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比较PCT、hs-CRP、PSP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随访28d,34例患儿死亡,占整体的32.08%。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PCIS评分降低(P<0.001);同时,死亡组患者血清中PCT、hs-CRP、PSP表达升高(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PCIS呈负相关(r=-0.437 2,P<0.001);hs-CRP与PCIS呈负相关(r=-0.649 7,P<0.001);PSP与PCIS呈负相关(r=-0.645 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水平PCT[标准偏回归系数(B’)=0.481,P=0.000]、hs-CRP(B’=0.392,P=0.014)、PSP(B’=0.314,P=0.041),都是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hs-CRP以及PS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5%可信区间(CI),0.78~0.92]、0.70(95%CI,0.61~0.79)以及0.69(95%CI,0.60~0.78)。PCT、hs-CRP和PSP三者联合(0.481×PCT+0.392×hs-CRP+0.314×PSP)检测的AUC值[0.92(95%CI,0.85~0.96)]优于单一检测PCT、hs-CRP或PSP(P<0.001);联合检测值<122.3时脓毒血症患儿预后好(28d生存),≥122.3时预后差(28d死亡)。结论血清PCT、hs-CRP、PSP均与PCIS呈负相关,且这3个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脓毒症患儿预后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霍俊明霍锐胡玲卢思为祖建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死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了解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死亡疾病谱的变化和直接死亡原因,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82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46%,其中婴幼儿125例(68.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1例(28.0%),居死亡疾病首位;先天性心脏和消化道畸形43例(23.1%),为第2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33例(18.1%),为第3位死亡原因.54例找到直接死因,依次为脑疝(16例)、窒息(16例)、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8例)、致死性心律失常(6例)、严重低钾或高钾血症(4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安定静脉注射速度过快(1例).结论 对于颅脑疾病、复杂性先天畸形(术后)和重症肺炎的危重患儿,尤其是婴幼儿,临床医师应予更多的关注.直接死因的分析有利于急救医师寻求更加有效的监护、救治和防范措施,降低住院患儿的病死率.
卢思为卢仲毅
关键词:住院患儿
儿科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救治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为儿科ECMO管理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期间35例行ECMO支持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13)。对两组患儿ECMO支持前机械通气时间、第3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score,PRISMⅢ)和实验室检查及ECMO支持期间合并症和(或)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CMO支持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布、性别、原发疾病、P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ECMO支持模式和ECMO运行前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乳酸(lactic acid,Lac)、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体质量更低(P=0.004),ECMO运行前PRISMⅢ评分更高(P=0.001)、机械通气时间更长(P=0.009)和OI更小(P=0.039),ECMO期间并发和(或)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更高(P=0.032)和肾替代治疗的使用率更高(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MO运行前PRISMⅢ评分(OR=1.482,95%CI:1.043~2.105,P=0.028)和ECMO期间并发和(或)合并AKI(OR=0.055,95%CI:0.004~0.676,P=0.023)是ECMO支持危重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MO运行前PRISMⅢ评分、ECMO期间并发和(或)合并AKI是预测ECMO支持下危重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邱维陈应富卢思为符跃强李静党红星刘成军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危重症影响因素
儿童重症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儿的短期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2分或死亡),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中,女11例,男9例,发病年龄(9.2±3.7)岁。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以惊厥发作、精神行为异常为主,主要并发症为意识障碍(85.0%),癫痫持续状态(60.0%),中枢性低通气(40.0%),急性颅内压增高(35.0%),多脏器功能衰竭(20.0%),休克(20.0%),横纹肌溶解(15.0%),其中短期预后良好的患儿无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和横纹肌溶解发生。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19例(95.0%),主要为慢波活动,短期预后良好的患儿均无痫样波及δ刷。所有患儿均接受一线治疗,包括甲泼尼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或血浆置换(TPE),2例患儿接受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前后GCS评分有所改善。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短期随访,发现4例患儿死亡,16例存活患儿遗留以认知功能减退(12例,75.0%)、语言障碍(10例,62.5%)及运动障碍(8例,50.0%)为主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mRS评分为(2.81±1.55)分。近期预后良好组入院到完善抗体检测的时间明显短于近期预后不良组(P=0.032)。结论儿童重症抗NMDAR脑炎除尽早完善抗体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尽快启动免疫治疗外,还应重视呼吸、循环及癫痫持续状态的管理;大部分患儿免疫治疗有效,但近期预后欠佳。
韩慰蒋莉洪思琦符跃强卢思为
关键词:重症脑炎
深镇静?浅镇静?机械通气患儿何去何从被引量:1
2017年
2017年8月3日至6日,第十四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小儿急危重症诊治论坛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等联合举办。在本次大会上,一场名为“深镇静?浅镇静?机械通气患儿何去何从”的辩论吸引了与会者的积极参与。辩论由北京儿童医院的钱素云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许峰教授主持,特别邀请到四位点评专家,他们是王荃教授(北京儿童医院)、许巍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崔云教授(上海市儿童医院)、宁铂涛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辩论正方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代表队,由皮丹丹、卢思为、周防、党红星四位青年医生组成,他们的观点是机械通气患儿应采取深镇静。反方是联合队,四位辩手是杨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霍枫(北京儿童医院)、项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史静奕(上海市儿童医院)。反方的观点是机械通气患儿浅镇静更优。
许峰钱素云皮丹丹卢思为周昉党红星杨妮霍枫项龙史静奕王荃许巍崔云宁铂涛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儿儿科危重症
2008年我院住院患儿死亡疾病谱及直接死因分析
@@随着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普及和规范,危重患儿的集中救治以及对患儿监护的更加细致和监护记录的更加完整,了解近年来住院患儿死亡疾病谱的变化和导致患儿死亡的直接原因,对于今后监护和救治危重患儿时,应特别关注哪一类...
卢思为卢仲毅
关键词:住院患儿
文献传递
入院贫血对创伤性脑损伤患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入院贫血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中重型TBI患儿[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13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将患儿分为入院非贫血组(Hb≥100 g/L)和入院贫血组(Hb<100g/L),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7例患儿院内死亡,52例患儿入院时存在贫血。与入院非贫血组患儿相比,入院贫血组患儿年龄更加幼小,入院GCS、儿童创伤评分(pediatric trauma score,PTS)评分更低,而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入院贫血,入院高血糖、GCS<8、PTS<8、瞳孔反射异常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等因素的中重型TBI患儿病死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贫血(AOR=9.383,95%CI=1.086~81.094,P=0.042)、入院瞳孔反射异常(AOR=23.121,95%CI=3.680~145.270,P=0.001)和入院高血糖(AOR=15.181,95%CI=2.019~114.160,P=0.008)均是中重型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贫血是中重度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会延长此类患儿的住院时间。
卢思为符跃强刘成军许峰
关键词:儿童创伤性脑损伤贫血预后
儿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现状和前景被引量:6
2020年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目前最高级的生命支持技术之一,可暂时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为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本文就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儿科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作一述评,并分析我国儿童ECMO发展的制约因素,希望中国儿科ECMO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对危重患儿的救治作用。
刘成军卢思为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心肺功能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围术期婴儿所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评分,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53例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6月龄以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进行统计均值(mean,MEA)和最大值(maximum,MAX)[VIS(24MAX)、VIS(24MEA)、VIS(48MAX)、VIS(48MEA)],采用ROC曲线、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预后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儿中新生儿6例(6/53,11.32%);除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之外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例(11/53,20.75%),包括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C)1例、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right ventricle,DORV)1例、大动脉转位(translocation of great arteries,TGA)6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 atresia,PVA)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2例;死亡3例(3/53,5.66%);3种严重病情结局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5例(5/53,9.43%),心肺复苏5例(5/53,9.43%),血液净化4例(4/53,7.56%);ROC曲线统计显示VIS(24MAX)分别对本组患儿严重病情结局和死亡的预后判断更准确(AUROC=0.938,P=0.000;AUROC=0.943,P=0.010),并计算出VIS(24MAX)对严重病情结局和死亡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均为19.5分(J=0.798,J=0.82);同时VIS(24MAXh)组[VIS(24MAX)≥19.5分]患儿的死亡率、严重病情结局比率及乳酸值均明显高于VIS(24MAXl)组[VIS(24MAX)<19.5分]患儿(25%&0%,χ2=6.688,P=0.01;66.67%&2.44%,χ2=22.799,P=0.000;5.68&1.67,t=3.329,P=0.006)且非死亡患儿中VIS(24MAXh)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均显著高于VIS(24MAXl)组患儿(133.89&38.56,t=4.207,P=0.002;7.67&3.27,t=4.247,P=0.00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小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尤其是术后第1个24 h内最�
熊小雨任洁刘成军许峰李静符跃强白科王文磊杨鸣陈应富周昉汤磊党红星霍俊明卢思为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婴儿血管活性药物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