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霞

作品数:17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鄱阳湖
  • 5篇植物
  • 5篇蓝藻
  • 4篇群落
  • 4篇浮游植物
  • 3篇营养化
  • 3篇营养盐
  • 3篇生物量
  • 3篇水华
  • 3篇太湖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物量
  • 3篇富营养化
  • 2篇叶绿素A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水华蓝藻
  • 2篇气候
  • 2篇浮游
  • 1篇演替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徐州工程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武汉市规划设...

作者

  • 17篇刘霞
  • 12篇陈宇炜
  • 5篇钱奎梅
  • 3篇刘宝贵
  • 2篇朱梦圆
  • 2篇陆晓华
  • 2篇邓建明
  • 1篇李未
  • 1篇秦伯强
  • 1篇汤祥明
  • 1篇陈新芳
  • 1篇张玮
  • 1篇许海
  • 1篇关保华
  • 1篇龚志军
  • 1篇徐彩平
  • 1篇高俊峰
  • 1篇朱广伟
  • 1篇陈非洲
  • 1篇施坤

传媒

  • 7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鄱阳湖河湖转换期间鱼腥藻(Anabaena)的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鄱阳湖作为我国长江目前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年内水位变幅巨大.通过在鄱阳湖2013年河湖转换期间(5—11月)对鄱阳湖主航道都昌段进行每月3~4次的高频监测,以考察鄱阳湖水体中鱼腥藻(Anabaena)的动态变化,分析鄱阳湖中鱼腥藻生长并占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蓝藻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次级优势种,8月蓝藻生物量平均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7%,蓝藻取代硅藻成为暂时的优势种.夏、秋季水华蓝藻以固氮鱼腥藻为主,主要与夏、秋季水温较高以及适宜的营养盐条件等有关.研究期间鄱阳湖水体氮磷比平均在15左右,鱼腥藻能够产生有固氮能力的异形胞,并在水华蓝藻中成为优势种,也反映了鄱阳湖某些湖区存在氮相对缺乏的阶段.
钱奎梅刘霞齐凌艳陈宇炜
关键词:鄱阳湖鱼腥藻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自1960s以来,抚仙湖沿岸带沉水植物群落发展迅速,而监测频率相对不足.为了解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现状及过去60年内的变化趋势,于2016年7月,对抚仙湖全湖沉水植物进行调查,并结合以往多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本次调查设置了36条样带共41个样点.在实测数据验证后,使用卫星多光谱相机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全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此外,计算了物种在沿岸带植被区的平均生物量、优势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抚仙湖沉水植物2016年夏季分布面积为5.14 km^(2),平均生物量(鲜重)密度为9.8 kg/m^(2),最高48.7 kg/m^(2),全湖总现存量(鲜重)5.02×10^(4) t;共采集到沉水植物13种(类),隶属于5科6属.其中,生物量最高的物种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其次是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出现频度最高的物种是穗花狐尾藻,其次是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物种优势度最大的物种是穗花狐尾藻,其次是金鱼藻和黑藻;抚仙湖各样点沉水植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介于0.05-1.28之间,全湖平均值为0.75;除轮藻类外,沉水植物群丛的冠层在1.5-4 m之间,其中金鱼藻群丛冠层最高.丝状附着藻大量出现,附着在高大的沉水植物冠层上的生物量远远多于附着在基质上的;丝状附着藻主要附着在群落上层沉水植物100 cm以内的植冠上.在过去的60年来,抚仙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全湖总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呈增加的趋势;低矮的草甸型物种如轮藻类、苦草等优势度下降,高大的冠层型沉水植物如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等成为优势种;外来物种伊乐藻在最近几年出现并成为次优势种;丝状附着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抚仙湖沉水植物群落处于生物量、分布面积和多样性最高的阶段,是维持和保护的关键时期.但相比于国外类似湖泊,�
高弋明殷春雨刘霞赵钰陈非洲陈新芳陈新芳
关键词: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外来物种
基质类型对附着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洪泛平原湖泊系统为附着藻类提供丰富天然附着基质和营养源的同时也为附着藻类多样性调查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探明基质类型对附着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提高调查效率,于2015年2-7月间分别对鄱阳湖和“鄱阳湖水文节律调控模拟中型实验...
刘宝贵钱奎梅陈宇炜刘霞刘金福
关键词:群落结构鄱阳湖
鄱阳湖水华蓝藻现状与成因初探
本文利用鄱阳湖2009-2011年秋季湖面调查及2011年8月夏季大水面调查的数据,初步研究了鄱阳湖水华蓝藻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鄱阳湖水华蓝藻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微囊藻、鱼腥藻、平列藻等,其生物量较低,0.002-0...
陈宇炜徐彩平刘霞
关键词:鄱阳湖水华蓝藻秋季
文献传递
刚毛藻(Cladophora)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刚毛藻(Cladophora)在全球海洋及淡水中普遍存在,它为沿岸带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提供了生产力和微生存空间.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刚毛藻在沿岸带出现暴发现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刚毛藻的存在也影响了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被的恢复.本文从刚毛藻形态与种类鉴定、生长与分布影响因素、生长周期与种群动态、种间关系及生物去除等研究前沿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刚毛藻生态生理特征、有效控制和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刘霞陈宇炜
关键词:刚毛藻水动力营养盐摄食种间关系
太湖浮游硅藻时空演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1
2012年
利用1992年至2002年每月1次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太湖北部3个区域(河口、梅梁湾、湖心)浮游硅藻(Planktonic diatoms)生物量周年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同时,水中磷酸盐(PO43--P)、氨氮(NH4+-N)、硝氮(NO3--N)和硅酸盐(SiO23--Si)含量等相关资料也被用于解释太湖浮游硅藻时空分布的原因.结果显示,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是太湖浮游硅藻的优势种,其它常见种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sp.)等.硅藻总生物量占浮游藻类生物量百分比平均值约为20%.太湖浮游硅藻生物量在河口最大,梅梁湾其次,湖心最小,究其原因可能与河口的特殊生态环境(水流速度)有关,另外,河口丰富的营养盐,特别是磷酸盐和氨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可能是影响太湖浮游硅藻生物量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磷酸盐、氨氮和温度均与硅藻生物量显著相关(p<0.01),且蓝藻生物量百分比与硅藻生物量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太湖浮游硅藻的生长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磷酸盐、氨氮、温度)的影响限制,太湖浮游硅藻与蓝藻可能存在着竞争演替的趋势.
刘霞陆晓华陈宇炜
关键词:浮游硅藻磷酸盐硅酸盐蓝藻太湖
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叶绿素a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表征,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常被用作评价水环境富营养程度的指标,但其测定方法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方法。回顾了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发展历程,对细胞破碎方法和提取液种类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比较,结合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最合适使用的方法——热乙醇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稳定可靠,且对操作者的健康无危害。介绍了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3种常用测定方法的简要步骤、适用性和优缺点。经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认为采用热乙醇法提取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测定方法,以期为国内制定叶绿素a测定的标准方法提供依据。
徐彩平刘霞陈宇炜
关键词:叶绿素A提取液分光光度法
太湖北部隐藻生物量时空动态被引量:27
2012年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0.87 mg/L)、贡湖湾(0.43 mg/L).2008 2009年隐藻平均生物量(2.12 mg/L)高于20052007年平均生物量(0.28 mg/L).通过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比较分析,竺山湾内高营养盐浓度、高有机质浓度和高悬浮质浓度使得隐藻更具有竞争优势,而贡湖湾内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可能限制了隐藻生物量.同时,太湖隐藻与蓝藻的竞争演替趋势明显,春夏季高温和蓝藻的过度繁盛可能对隐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刘霞陆晓华陈宇炜
关键词:隐藻蓝藻太湖生物量
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7
2016年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水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与河流浮游甲壳群落具有相似性。无节幼体、象鼻溞、剑水蚤等河流优势类群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中占优势;而哲水蚤和溞属仅在低水位季节占优势,枝角类丰度仅在高温、高水位、流速缓的季节高过桡足类。丰水期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远远高于枯水期,可达枯水期的50倍,差异极其显著(P<0.01)。温度和水位变化引起的环境因子改变是导致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发生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空间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构成明显不同,年均丰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均出现在河口地区。因此:对于换水周期短,水交换速率快的水体,应该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刘宝贵刘霞吴瑶钟正陈宇炜
关键词: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水文富营养化
气候变化对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的驱动机制与应对策略
秦伯强朱广伟施坤李未刘霞邓建明许海龚志军汤祥明朱梦圆邵克
全球众多湖泊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江苏湖泊众多、营养盐背景高、污染严重,蓝藻水华问题尤其突出,严重威胁到饮用水供水安全,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其作为两省一市的重要饮用...
关键词: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