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霞

作品数:33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山楂
  • 5篇植物
  • 4篇药用
  • 4篇野生
  • 4篇种子
  • 3篇药用植物
  • 3篇中药
  • 3篇膜荚黄芪
  • 3篇果实
  • 2篇性状
  • 2篇选育
  • 2篇药材
  • 2篇野生山楂
  • 2篇栽培
  • 2篇色素
  • 2篇山楂果
  • 2篇山楂果实
  • 2篇生山楂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3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吉林职业师范...
  • 1篇白城师范高等...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作物...
  • 1篇吉林敖东药业...
  • 1篇通化市农业技...

作者

  • 33篇刘霞
  • 8篇于英
  • 8篇韩梅
  • 7篇赵淑春
  • 6篇张连学
  • 5篇杨利民
  • 5篇张永刚
  • 3篇王德
  • 3篇程宏
  • 3篇王秀全
  • 3篇尹春梅
  • 3篇刘翠晶
  • 3篇许永华
  • 3篇郜玉钢
  • 2篇李爱民
  • 2篇胡全德
  • 2篇刘宇
  • 2篇刘菲
  • 2篇孔祥义
  • 2篇刘兴权

传媒

  • 10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特产研究
  • 1篇种子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牧产品开发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吉林农业
  • 1篇中药材
  • 1篇科技风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藁本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对引种栽培的野生辽藁本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辽藁本年生育期约为220 d,物候期可划分为返青期、营养生长期、孕蕾期、开花期、果期、枯萎期。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长曲线呈单S型,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大,孕蕾期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数最高,此后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辽藁本为有限花序。根部返青后生长速度较快,开花期至坐果期生长缓慢,坐果期至枯萎期根重、根粗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根长此时则处于平缓增长状态。
于英张永刚刘国辉刘霞王德
关键词:辽藁本生物学特性叶面积指数根部性状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骨密度片中6种大豆异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含量
2019年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建立了骨密度片中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和淫羊藿苷7种有效成分含量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测定,7种成分分离度良好,测得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淫羊藿苷含量分别为0.36 mg/g、0.038 mg/g、0.32 mg/g、0.31 mg/g、0.065 mg/g、0.079 mg/g、0.81 mg/g。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增加骨密度片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高洋马方圆禹珊珊赵倩倩金向群刘霞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淫羊藿苷
东北地区香茶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2013年
以东北地区不同产地的24份蓝萼香茶菜和尾叶香茶菜样品为试材,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用于2种香茶菜的扩增,2种香茶菜共扩增得到63条清晰条带,其中5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3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种香茶菜亲缘关系明显,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种间大于种内。因此,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作为研究香茶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标记方法。
张博刘翠晶刘霞
关键词:蓝萼香茶菜尾叶香茶菜RAPD聚类分析
膜荚黄芪不同类型种子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以不同类型膜荚黄芪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5种类型膜荚黄芪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硬实率、生活力、吸水率以及发芽率,比较分析了各类型黄芪种子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生活力、发芽率和吸水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类型膜荚黄芪种子形态差异不显著,千粒重、发芽率、生活力、吸水率差异显著(P<0.05),2号"紫色茎皮有刺毛"类型黄芪的种子硬实率和发芽率均高于其他4个类型;种子硬实率与发芽率呈正相关(r=0.891),而种子吸水率与发芽率呈负相关(r=-0.886),生活力也与发芽率呈正相关(r=0.918).2号"紫色茎皮有刺毛"类型为一优良类型,以后在进行膜荚黄芪品种选育时可加以选择和培育.本研究为膜荚黄芪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刘霞王雅莹刘中林张连学
关键词:膜荚黄芪种子生物学特性
细辛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筛选北细辛、汉城细辛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条件。[方法]选用北细辛、汉城细辛不同的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加入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进行诱导。[结果]北细辛、汉城细辛的根茎为最佳外植体。北细辛最适培养基为MS+0.60 mg/L6-BA+0.15 mg/LNAA,汉城细辛最适培养基为MS+0.60 mg/L6-BA+0.10 mg/LNAA。[结论]该研究为再生植株诱导、规模化生产、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王南臧埔于英刘霞郜玉钢张连学
关键词:北细辛愈伤组织
人参HMG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以人参根RNA为模板,根据其他植物HMGR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纯化回收HMGR基因RT-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再转化到JM109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对阳性克隆菌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人参HMGR核心片段的大小为458bp,与其他植物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依次为杜仲86.1%、南京椴83.8%、长春花83.2%、马铃薯82.5%、苹果82.1%、景烈白兰81.6%、肾叶橐吾81.6%、南苍术81.0%、红豆杉80.4%、水稻80.3%。
郜玉钢杨鹤于英臧埔李璠瑛刘霞张连学
关键词:人参生物合成HMGR克隆
白屈菜对低温胁迫应答的生理学研究及分子机制解析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白屈菜低温应答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定、分析,对3个重要温度点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及数据解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早期,白屈菜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获得抗寒性,此时膜系统相对稳定;当冻害发生时,膜系统受到损伤,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浓度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抗冻蛋白被诱导表达,以增强其抗冻性.转录组数据基因(GO,gene ontology)注释分析表明,大量基因被注释到"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过程的调控"等生物过程,"细胞质组分""细胞膜组分""细胞器组分"等细胞组分及"催化活性""分子结合功能""转运活性"等分子功能中.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质膜""质膜锚定组分""叶绿体""叶绿体基质"等细胞组分相关基因变化显著.转录组数据分析揭示了白屈菜低温应答生理变化的分子机制.
赵露杨雪梅李俊刘霞许永华
关键词:白屈菜生理研究转录组分子机制
蓝萼香茶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研究了蓝萼香茶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老化种子内保护酶(CAT、POD、SOD)活性降低;种子内贮藏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蓝萼香茶菜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系统受损和有毒物质积累所致。本研究可为蓝萼香茶菜种子的合理贮藏及生产上种子活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刘霞刘菲
关键词:蓝萼香茶菜生理生化变化
五味子等长白山道地中药材种子标准研究与种源基地建设
张连学于英田义新刘霞王树新高福霞张爱华郜玉钢李爱民孔祥义刘兴权冯家董然刘双利刘桓宇
本项目对我省道地中药材的品种品质、道地性指纹特征、真伪判别方法开展研究,调查个主产区的种子种苗质量变异幅度,经分析和评价,制定科学的种子、种苗分级标准,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检验中所涉及的样品处理、检验方法、各种物理性状和异...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材种子标准良种繁育
膜荚黄芪水提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4年生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叶、果皮、茎作为供体材料制备不同质量浓度水提液,对吉林地区常见的大田作物、蔬菜及部分中药材种子进行萌发生测,考察其发芽率、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化感效应指数。结果显示:膜荚黄芪各部位水提液对多数供试植物及自身的种子萌发产生了抑制作用,果皮水提液活性较高。活性物质可能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微生物、渗透势、酸度和盐度在萌发抑制作用中影响较小。可见,膜荚黄芪植株中含有具备生态活性的化学物质,在规模化栽培中应考虑其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天昊张波刘霞刘宇马艳梅
关键词:膜荚黄芪水提液种子萌发化感作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