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雁

作品数:38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药物
  • 10篇注射液
  • 9篇药物利用
  • 6篇多西他赛
  • 6篇药物利用评价
  • 5篇药学
  • 5篇用药
  • 5篇临床药
  • 5篇菌药
  • 5篇抗菌
  • 5篇抗菌药
  • 5篇抗菌药物
  • 5篇加权TOPS...
  • 4篇注射
  • 4篇合理用药
  • 4篇处方
  • 3篇药品
  • 3篇药师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机构

  • 36篇蚌埠医学院第...
  • 8篇蚌埠医学院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卫生部医院管...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怀远县中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刘雁
  • 14篇石庆平
  • 11篇邢蓉
  • 10篇丁峰
  • 10篇朱锦秀
  • 9篇程鹏
  • 8篇许健
  • 8篇许善初
  • 8篇桑冉
  • 7篇朱裕林
  • 5篇余美玲
  • 5篇武超
  • 4篇华剑
  • 4篇师佩兰
  • 4篇郭道华
  • 4篇张乃菊
  • 4篇王慕华
  • 3篇宋立中
  • 3篇姜晓东
  • 3篇邢亚群

传媒

  • 6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国药房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中国药事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多西他赛药物利用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利用投影寻踪法对多西他赛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方法:制定多西他赛药物利用评价标准,投影寻踪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年1~3月的219份多西他赛处方点评表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结果:通过投影得到一维投影值,发现用药顺序、预处理和用量用法在多西他赛药物利用评价中影响程度较大.在对医嘱点评表进行分析的时候得到其合理百分比〉90%的占89.97%.在所有医嘱点评表中,其最低百分比达到 86.93%.78 份病历中 Ci 为 1 的 55 例(70.51%),0.95 ~1 5 例(6.41%),0.90~ 〈0.95 10例(12.82%),0.85~ 〈0.90 8例(10.26%).结论:运用投影寻踪法对多西他赛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可以定量分析该药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能为临床提供有效地药物使用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雁赵玉茹郭道华王慕华马露露邢蓉
关键词:药物利用多西他赛投影寻踪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多西他赛的质量浓度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多西他赛的质量浓度,为多西他赛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甲醇沉淀法处理大鼠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他赛的质量浓度,色谱柱为Hypersll BDS C18柱(2.1 mm×100 mm,3μm),检测波长为230 nm,流动相为超纯水-甲醇(V∶V=45∶55),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多西他赛和内标紫杉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45和7.83 min。多西他赛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01 8 X+0.002 8(R2=0.999 6),其在0.05~10.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S/N=10)为0.05μg/ml。仪器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5%,多西他赛的提取回收率>85%,且在24 h内[-80℃和室温(25℃)条件下]较稳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可用于大鼠血浆中多西他赛质量浓度的测定。
许健刘雁邢亚群余美玲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多西他赛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G+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方法评价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G+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1994-2010.12)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2010.12),纳入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G+感染的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1软件。结果:最终纳入了10个RCT并对其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共纳入758例患者,其中替考拉宁组358例,万古霉素组4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考拉宁组与万古霉素组治疗G+感染临床痊愈率分别为44.1%和39.8%;有效率分别为80.16%和80.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12%和85.2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6%和22.92%;其各自的综合OR值分别为0.98(95%CI为0.68~1.40),P=0.45;0.98(95%CI为0.68~1.40),P=0.90;1.05(95%CI为0.65~1.69),P=0.84;0.79(95%CI为0.54~1.15),P=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G+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相比,两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相似。但万古霉素的"红人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要大一些。
石庆平丁峰刘雁朱锦秀桑冉
关键词: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处方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用量和配比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优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后的口腔崩解片处方为微晶纤维素52 mg,甘露醇50 m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3 mg。优化后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平均崩解时间为42.1 s,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小于5%,二次多项式模型比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置信度高。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可靠性。
石庆平张志涛丁峰李见春刘雁张劲
关键词:口腔崩解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处方优化
儿科临床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
随着儿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儿科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有效地开展临床药学实践,是每位儿科临床药师关注的重点。通过介绍儿科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说明其角色的重要性,以...
宋乐乐朱裕林刘雁邢蓉
运用倾向评分法分析参麦注射液对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使用参麦注射液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参麦注射液(试验组)和未使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中WBC及中性粒细胞数值,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大量混杂因素的偏倚,利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匹配之后的样本(0.661)小于未匹配之前的样本(0.710),对照组7 256例与试验组匹配后,共5 138例匹配成功。两组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2,P=0.027;χ~2=14.228,P=0.013);两组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5,P=0.536;χ~2=2.339,P=0.126)。结论基于现有HIS数据和研究方法表明,使用参麦注射液对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升变化可能存在影响;对其下降变化可能无影响。
唐伟石庆平丁峰刘雁刘诗娴王永新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的药物利用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从横断面角度了解某院注射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加强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管理和优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多点横断面法对某院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每月13日注射用左氧氟沙星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PK/PD理论、左氧氟沙星特点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别从用药目的、用药剂量、感染部位和联合用药等方面评判其用药合理性。结果:一日一次给药方案为224例(43.41%),一日两次给药方案为292例(56.59%);日剂量0.6 g为251例(48.64%),日剂量0.4 g为78例(15.12%),日剂量0.3 g为162例(31.40%),日剂量0.2 g为25例(4.84%);患者肌酐清除率在20~49 mL·min-1区间的药物利用指数为1.61,肌酐清除率在10~19 mL·min-1区间的药物利用指数为1.67,大于65岁老年患者药物利用指数为1.56;无适应证用药73例(14.15%),其中非手术无适应证用药17例(3.29%);手术预防用药56例(10.85%);未考虑患者年龄、肾功能和感染部位,给药剂量过高39例(7.56%),给药剂量过低69例(13.3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用药17例(3.29%);同类药物联合用药10例(1.94%),无指征三/四联用药31例(6.01%)。210例患者用药存在问题,总的不合理使用率40.70%。结论:左氧氟沙星PK/PD理论适用于其临床应用评价,判断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还需综合考虑患者肾功能、感染部位和手术部位。
朱裕林桑冉张永孔令提刘雁郭道华石庆平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药物利用评价药物利用指数限定日剂量
采用药物利用评估程序评价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适用中国医院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评估(DUE)程序,采用DUE程序评价某大学附属医院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法执行DUE程序,使用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数据收集表格,按照预先设定的随机抽样方案抽取某大学附属医院90名围手术期患者,对其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经预防用药后,90例(100%)患者都没有出现手术后的感染,但也认为该院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一些不足。结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DUE评价程序,是科学地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预防用药一项重要手段。
石庆平许善初刘雁袁浩宇丁峰朱锦秀
关键词:围手术期药物利用评估临床药学
单剂量艾迪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多西他赛药动学参数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单剂量艾迪注射液对多西他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影响,以期为两药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四组,其中实验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艾迪注射液后间隔10 min给予多西他赛,对照组直接给予多西他赛,分别于给药后2 min、5 min、10 min、20min、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480 min、600 min分别自大鼠眼眦取血0.4 ml,UPLC-UV测定血药浓度,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剂量组的t1/2为(0.31±0.05)h,对照组为(0.19±0.07)h,显著延长(P<0.05);中剂量组的Cmax为6.01±1.92 mg/L,对照组为(15.9±8.9)mg/L,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参数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剂量艾迪注射液对多西他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影响。
许健刘雁邢亚群陈卫东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多西他赛药动学参数
UPLC法测定紫杉醇注射液含量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 ,测定紫杉醇注射液中紫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ll BDS C18色谱柱(2.1 mm×100.0 mm,3μm),以甲醇-水(55∶45,V/V),分析波长230 nm,流速0.4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等度洗脱。结果紫杉醇在0.5~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经过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UPLC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可用于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宋文文许健刘雁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紫杉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