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浮游
  • 6篇浮游动物
  • 3篇群落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分布
  • 2篇动物群
  • 2篇动物群落
  • 2篇星斑川鲽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群落特征
  • 2篇夏季
  • 2篇南黄海
  • 2篇浮游动物群落
  • 2篇浮游植物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多样性
  • 1篇形态发育
  • 1篇营养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日照职业技术...
  • 2篇国家海洋局海...
  • 1篇荣成市海洋与...

作者

  • 11篇刘萍
  • 8篇王宗灵
  • 6篇张学雷
  • 5篇宋洪军
  • 4篇王晓
  • 4篇孙丕喜
  • 3篇王波
  • 2篇蒲新明
  • 2篇张朝晖
  • 2篇刘振华
  • 2篇李瑞香
  • 1篇姜美洁
  • 1篇谢琳萍
  • 1篇傅明珠
  • 1篇庞敏
  • 1篇孙萍
  • 1篇李艳
  • 1篇常忠岳
  • 1篇连岩
  • 1篇王宗兴

传媒

  • 6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13
2009年
2006年7月在青岛近海海域(35°19′—36°35′N,119°50′—121°33′E)进行浮游动物采样调查,研究了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8种,浮游幼虫18类。种类数的平面分布为灵山湾、琅琊台湾附近海区较多,其他海区较少。优势种类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拟长脚[虫][戒](Parathemisto gaudichaudi)、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e)和短尾类幼虫(Brachyura larvae)。调查海区近岸暖温类群、近岸暖水类群、近岸低盐类群、温带外海类群四种生态类群共存,但以近岸暖温类群为主。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趋势与表层温度、盐度的水平分布趋势相似,都从调查海区的外海区向近岸逐渐降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水平分布趋势与表层温度、盐度相反,从青岛近岸向调查海区外海逐渐降低。与该区域1959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浮游动物主要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差别不大,主要种类中华哲水蚤丰度有较大的增加。
王晓王宗灵刘萍李艳孙萍李瑞香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青岛近海
莱州湾海洋浮游和底栖生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莱州湾海域历年综合调查和生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莱州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主要海洋生物类群的多样性状况及其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类繁多,不同航次调查物种数在几十至上百种不等,优势种周年变动和年际变化具有群落演替的特征,总细胞丰度在季节和年际间均呈指数变化,多样性指数H’(log2)平均值为2.64,秋季相对高于春季和夏季,且1959年显著高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年份。莱州湾浮游动物种类以桡足类为主,单航次调查物种数相对浮游植物较少,优势种组成相对稳定,个体密度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H’在1.74~2.52之间波动。莱州湾底栖生物种类众多,单航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一般就超百种,优势种以多毛类和双壳类为主,近几年呈现高丰度和低生物量的特点,多样性指数H’近几年监测结果有升高趋势,但相对20世纪80年代仍属低值。
宋洪军张朝晖刘萍张学雷王宗灵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
星斑川鲽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S27~31,光照度500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星斑川鲽初孵仔鱼全长1.80~2.08mm,1日龄仔鱼平均全长2.89mm;3日龄开始摄食;5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15~16日龄全长8.84mm,开始伏底变态进入稚鱼期;20日龄全长10.12mm,稚鱼右眼完全迂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星斑川鲽仔鱼变态发生日龄与培育水温有关,在12~15℃需24~27d;15~16℃需18~20d;17~19℃需15d。开始变态仔鱼全长9mm,变态完成时全长11mm。幼鱼期鳞被形成,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习性。
刘振华王波姚振刚孙丕喜刘萍王宗灵
关键词:星斑川鲽幼鱼形态发育
星斑川鲽胚胎发育的形态观察被引量:18
2008年
为了掌握星斑川鲽早期发育的规律,2006年4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活体观察测量拍摄星斑川鲽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星斑川鲽为游离的半浮性卵,无油球,卵径平均924μm。在水温11.0-12.6℃孵化,大约受精后1 h 30 min胚盘形成,9 h 30 min进入囊胚期,11 h后进入原肠胚,35 h左右进入胚体器官分化期,62 h左右尾部游离,70 h后心跳开始,胚体搐动,89 h孵出。实验表明,星斑川鲽受精卵的孵化进度与水温相关。孵化时间(Ht)与水温T(℃)关系方程为Ht=1 044.3T^-0.971 2(R2=0.978 5)。
王波刘振华孙丕喜王宗灵刘萍滕照军
关键词:星斑川鲽胚胎发育初孵仔鱼
桑沟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分析被引量:48
2007年
根据2003年8月—2004年7月桑沟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潜在性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为10.15μmol/dm3。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年平均含量的78.69%,其中以秋季的含量为最高。NH3-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15.11%,NO2-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6.20%。活性磷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0.23μmol/dm3,浓度呈现春季较低和秋季较高的分布特征。活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2.86μmol/dm3,浓度呈现冬季较低和夏季较高的分布特征。DIN∶P,Si∶DIN和Si∶P的比值年平均分别为43.2,0.31和13.4,磷酸盐和硅酸盐为限制因素。与1983年在该海域所获数据比较发现,溶解无机氮的浓度是20年前的10.7倍,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43.9%,活性硅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34.1%。桑沟湾海区营养水平仍很低,总体上处于贫营养或中度营养化阶段,海水水质质量较好。
孙丕喜张朝晖郝林华王波王宗灵刘萍连岩常忠岳谢琳萍
关键词:营养盐潜在性富营养化
桑沟湾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及养殖活动对其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2009—2010年度6个双月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桑沟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和周年变化特征,与1983年至今4个年度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桑沟湾2009—2010年度共鉴定浮游动物61个种类,优势种主要为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等种类,且优势种组成和丰度随季节而变化。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呈现由2月向12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各月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规律。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8月最高,4月最低,且空间分布特征随月份变化。年际比较发现,桑沟湾浮游动物丰度在1983—2004年间呈现降低的趋势,但2009—2010年度又有所上升,季节变化特征由双峰向单峰转变,高峰期发生月份体现出从夏秋两季向冬春两季变化的趋势;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年际间波动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桑沟湾浮游动物群落生物量与多样性时空变化受湾内养殖贝类摄食压力和海带养殖间接作用的影响。
刘萍宋洪军张学雷王宗兴孙丕喜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夏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基于2006年7-8月在南黄海西部(32°~37°N,124°E以西)进行的137个站位的浮游动物大面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生态环境指示种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以往多,中华哲水蚤对浮游动物丰度贡献最高,超过50%,生物量也明显高于以往,本研究胶质性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非胶质性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差别不大,中华哲水蚤存在2个丰度高值区,一个位于叶绿素a浓度较低的黄海冷水团内,一个位于海区南部;强壮滨箭虫出现频率最高,高丰度区与中华哲水蚤不同,主要位于山东半岛南岸至海州湾外侧;细足法主要分布在34°N以北的冷水团范围内,在盐度低于31的海区几乎绝迹;太平洋磷虾主要分布在33°~35°N的深水区。暖水种精致真刺水蚤和肥胖软箭虫在海区南部较多,与北向的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有关,其分布北限受到南向的苏北沿岸流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这两种浮游动物在南黄海的分布可以反映上述海流的相互作用。
王晓王宗灵蒲新明刘萍
关键词:夏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影响因素
荣成湾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2009年度4个季度月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荣成湾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荣成湾毗邻海域出现的浮游动物共59个种类,秋季、夏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均为30种以上(依次为38种、35种和32种),而冬季种类数相对较少(22种)。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强壮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等种类,其个体丰度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冬季最高(433.8mg/m3),春季(220.7mg/m3)和秋季(162.4mg/m3)次之,而夏季(52.5mg/m3)相对较低。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年平均值为2.50,均匀性指数J′年平均值为0.65,季节比较上,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而春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平均值为低值,且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波动范围较大。进一步分析显示,湾内的筏架养殖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刘萍宋洪军傅明珠王晓张学雷蒲新明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2007年秋季在南黄海(32°20′~37°00′N,124°E以西)进行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大面调查,分析了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共鉴定浮游动物113种(不包括25种浮游幼体);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磷虾幼体(Euphausia larvae)和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秋季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为(156.37±12.04)ind/m^3,生物量为(172.57±10.41)mg/m^3,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本航次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相对处于较高水平;磷虾幼体分布趋势与中华假磷虾(Psudeuphausia sinica)一致,说明秋季是中华假磷虾种群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时期;小齿海樽在南黄海的大量出现系自身种群补充的结果;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主要分布在深水区,在近岸海区很少出现。中华哲水蚤、强壮滨箭虫丰度高值区倾向分布于海洋锋附近,进一步佐证了海洋锋对浮游动物的积聚作用。
王晓姜美洁刘萍张学雷王燕王宗灵
关键词: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影响因素
我国海域常见有毒水母的分类检索被引量:5
2013年
综合现有资料编制了我国海域常见的19种有毒水母种类的分类检索表。我国常见有毒水母分属于3纲8目14科17属,包括水螅水母类3种、管水母类2种、立方水母类2种、钵水母类12种,其中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和根口水母目种类较多(各5种),其它目每目含1~2科且每科仅1属1种。对我国现有的水母分类体系中部分与国际通用体系不统一之处进行了厘正,如:火水母拉丁文种名应由Tamoya alata Uchida,1929厘正为Tamoyagar-gantua Haeckel,1880,建议将灯罩水母[Linuche draco(Haeckel,1880)]命名厘正为爪罩水母[Linuche unguicu-lata(Schwartz,1788)]等。
刘萍张学雷宋洪军庞敏
关键词:水母分类检索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