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岷

作品数:513 被引量:1,194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0篇会议论文
  • 19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4篇医药卫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9篇脊柱
  • 129篇手术
  • 126篇腰椎
  • 101篇骨折
  • 100篇前路
  • 77篇颈椎
  • 75篇脊柱侧
  • 74篇胸腰椎
  • 65篇侧凸
  • 61篇脊柱侧凸
  • 58篇疗效
  • 58篇后路
  • 50篇内固定
  • 46篇椎间盘
  • 45篇结核
  • 44篇术后
  • 44篇脱位
  • 41篇胸椎
  • 41篇手术治疗
  • 39篇融合术

机构

  • 49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3篇四川大学
  • 6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成都市第五人...
  • 2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510篇刘立岷
  • 478篇宋跃明
  • 339篇刘浩
  • 336篇龚全
  • 299篇曾建成
  • 242篇李涛
  • 193篇孔清泉
  • 127篇裴福兴
  • 103篇李涛
  • 78篇周春光
  • 75篇屠重棋
  • 62篇杨曦
  • 55篇周忠杰
  • 51篇汪雷
  • 46篇胡云洲
  • 41篇马立泰
  • 29篇段宏
  • 25篇修鹏
  • 17篇洪瑛
  • 16篇石锐

传媒

  • 48篇中国修复重建...
  • 32篇第七届西部骨...
  • 23篇华西医学
  • 19篇第二届海峡两...
  • 18篇第九届西部骨...
  • 18篇四川省医学会...
  • 17篇中国脊柱脊髓...
  • 13篇脊柱外科杂志
  • 12篇第20届中国...
  • 10篇第八届全国创...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第7届长征脊...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第一届中国S...
  • 6篇第八届全国脊...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5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44篇2015
  • 33篇2014
  • 53篇2013
  • 54篇2012
  • 124篇2011
  • 37篇2010
  • 37篇2009
  • 13篇2008
  • 21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5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辅助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周忠杰宋跃明刘立岷
关键词:脊柱侧凸胸腔镜检查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峡部植骨修复'节段内'钉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
目的:探索应用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5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用峡部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共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
周忠杰宋跃明曾建成刘浩刘立岷孔清泉李涛龚全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枕颌牵引前路撑开植骨融合治疗小儿鹅颈畸形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经枕颌牵引后前路撑开植骨融合治疗小儿鹅颈畸形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本组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为7~13岁。术前颈椎矢状位后凸角35°~68°,平均42.5°;采用枕颌带过伸位牵引4~6周、矫正度〉50%后行经颈椎前路多椎间盘切除与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术后继续牵引6周待植骨块相对稳定戴头颈胸支具下床活动。结果经牵引3—4周后颈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25°~35°,平均27.3°,矫正率35.8%,神经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前路撑开融合术后为17°~25°,平均19.4°,矫正率54.4%,无神经损伤加重。近期随访患者前路植骨已融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满意的矫形效果;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刘立岷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曾建成
关键词:脊柱后凸牵引术骨移植脊柱融合术
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与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与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治疗L
刘进刘浩李涛曾建成宋跃明刘立岷龚全
关键词:COFLEX非融合髓核摘除
文献传递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评价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方法:1981年7月 ̄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男291例,女156例,年龄25 ̄75岁,平均56.1岁。原发灶明确者340例,原发灶不明者107例。同时合并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者215例。手术治疗183例,保守治疗264例。采用Tomita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 ̄3分者为A组,4 ̄5分者为B组,6 ̄7分者为C组,8 ̄10分者为D组,对4组及不同原发肿瘤患者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3 ̄9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9个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者145例,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原发于肾脏者27例,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原发于其他部位者22例,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原发灶不明者107例,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A组65例,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B组49例,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C组128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D组205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4组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Tomita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2 ̄3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曾建成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刘立岷屠重棋胡云洲裴福兴饶书城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预后
硫酸软骨素酶ABC置管灌注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ehondroitinase ABC,ChABC)置管灌注治疗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_(7-8))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6)、假手术组(n=6)、单纯脊髓横断组(n=10)、ChABC置管灌注组(n=10)。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处理;假手术组只切除T_(7-8)椎板,不损伤硬脊膜;在横断节段下方蛛网膜下腔放置PE-10导管灌注,单纯脊髓横断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d灌注,连续10 d;ChABC置管灌注组给予ChABC 6μl/次灌注,隔日1次,共5次。大鼠脊髓损伤术后1~8周,1周1次,12~24周,2周1次,进行行为学评估;24周时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结果(1)行为学评估:损伤后3周内,评分均在8分左右[单纯脊髓损伤组为(6.5±1.14)分,ChABC置管灌注组为(9.0±2.20分)],3周后ChABC置管灌注组的评分有明显提高,并于14~16周达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22~24周时稳定在10周时的水平。单纯脊髓横断组的最高评分为(11.0±1.47)分,ChABC置管灌注组的最高评分为(30.0±4.55)分,正常组的评分为53.5分。假手术组术后2周时的评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4周后ChABC置管灌注组的评分高于单纯脊髓横断组(P<0.05)。(2)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术后24周时,所有脊髓横断组中均未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SEP)波形。结论ChABC置管灌注治疗后,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端的神经细胞功能,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动物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提高。
丁永利宋跃明李慧英刘立岷袁海峰
关键词:脊髓损伤灌注
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与自体骨移植的比较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析病灶彻底清除后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并与单纯使用自体骨植骨比较。方法:①实验对象:2003-01/2005-1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24例,随机选择40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材料:Osteoset-T人工替代骨:由美国瑞特(Wright)医疗技术公司生产的骨移植替代材料。③实验方法:实验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带妥布霉素的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内固定对照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单纯自体骨植骨内固定。④实验评估:根据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①患者平均住院19.5d(12~27d)。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状,术后1周平均白细胞计数8.×109。②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Cobb角15°,畸形矫正角度没有丢失。③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40%(8/20);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5%(17/20),单纯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10%(2/20例),术后6个月达55%(11/20)。术后1年两组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胸腰椎脊柱结核骨融合术中可以补充植骨量。
李坛珠刘浩张闻力宋跃明龚全李涛刘立岷
关键词:脊柱结核人工骨自体骨内固定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研究该术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2007年12月间,对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8个节段实施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60个月进行SF-36、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r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tague scale,VAS)评分及Odom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于术前、术后12月2、4月3、6月、48月6、0月,用X线椎间盘退变评分系统(0-9分法)评估该手术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记录并发症及再手术的发生情况。结果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明显,短期临床效果显著。术后36个月和48个月依然保持良好的中期临床效果,中期随访中可见临床效果稍有下降,但末次随访仍保持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未导致椎间盘退变加剧,无严重退行性变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及再手术。结论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未导致邻近椎间盘退变加剧。
王贝宇刘浩丁琛胡韬石锐李涛洪瑛宋跃明刘立岷曾建成孔清泉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人工关节关节成形术
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可降解椎间融合器(Cage)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可降解Cage的相关文献,总结可降解Cage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结果基础研究显示,可降解Cage刚度较金属Cage低,可有效促进椎间融合;随着融合的进行,Cage不断降解,但降解速度与融合的发生尚不能达到完美匹配,而且关于降解产物引起的组织反应情况尚有争议。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可降解Cage促进椎间融合及维持椎间高度的疗效确切,近期疗效优良,但尚缺乏远期随访结果的支持。结论可降解Cage可有效促进椎间融合。
周春光宋跃明刘浩刘立岷李涛龚全曾建成孔清泉
不同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铰链侧骨断端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铰链侧椎板骨断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9月~2011年3月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术且资料完整的58例患者,男47例,女11例,年龄35~81岁,平均61岁。5个节段开门56例,4个节段开门1例,3个节段开门1例。其中225个椎板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62个椎板采用传统悬吊法固定。根据术后1周CT影像评估铰链侧椎板骨折情况,分为不完全骨折组、完全骨折骨断端无移位组和完全骨折骨断端移位组三个亚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CT检查评估椎板铰链侧骨断端愈合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固定椎板的骨断端愈合情况。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24个椎板不完全骨折,118个椎板完全骨折断端无移位,45个椎板完全骨折断端有移位。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椎板再关门及椎管再狭窄。椎管矢状径由术前9.9±2.4ram扩大到17.0±2.9mm,JOA评分由7.7±3.3分改善到12.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椎板与悬吊法固定椎板术前及术后1周影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骨断端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VS70%,P=O.042),铰链侧骨折情况(P=0.728)及术后6个月骨断端愈合率(P=O.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骨折骨断端无移位节段椎板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较悬吊法固定椎板铰链侧术后3个月(86%VS57%,P=0.004)及6个月(92%VS85%,P=O.048)均有较高骨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完全骨折组及完全骨折有移位组两种方法固定椎板铰链侧骨断端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固定能稳定椎板铰链�
陈华刘浩邹黎李涛龚全宋跃明曾建成刘立岷孔清泉
关键词: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骨愈合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