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礼军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依托咪酯
  • 3篇双频指数
  • 2篇靶控
  • 2篇靶控输注
  • 1篇血浆靶浓度
  • 1篇血浆浓度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输注系统
  • 1篇频谱
  • 1篇全麻
  • 1篇熵指数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深度
  • 1篇脑电双频
  • 1篇脑电双频指数
  • 1篇经口
  • 1篇经口插管
  • 1篇靶控输注系统
  • 1篇靶浓度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刘礼军
  • 4篇马正良
  • 4篇鲍方
  • 3篇桂勤芳
  • 3篇杨初华
  • 3篇王强
  • 2篇何风勇
  • 2篇张马忠
  • 1篇杜勤芳
  • 1篇何凤勇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确定国人脑电双频指数(BIS)降低50%和50%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不用术前药的20例ASAⅠ~Ⅱ级患者接受预先设定的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浓度100~700 ng/ml,监测BIS,并以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评估镇静程度,OAA/S≤3认为意识消失。结果 BIS降低50%时的Cp50为(551±17)ng/ml;意识消失的Cp50和Cp95分别是(337±11)ng/ml和(397±13)ng/ml。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本组国人患者BIS降低50%和50%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依托咪酯的Cp50。
刘礼军王强马正良张马忠桂勤芳鲍方何凤勇杨初华
关键词:依托咪酯半数有效血浆浓度脑电双频指数靶控输注
依托咪酯诱导全麻经口插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采用双频指数(BIS)和熵(Entropy)观察全麻中依托咪酯诱导时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选择未用术前用药、ASA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30 s)依托咪酯0.2、0.3、0.4 mg/kg,持续监测BIS和熵指数,当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为60、50、50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3倍ED95)行气管插管。比较各组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RE、SE、BIS为60、50、50的时间及可行插管的时间。结果除3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在RE、SE、BIS减低到60、50、50时均可顺利进行气管插管且无不自主运动。0.2、0.3、0.4 mg/kg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72 s、65 s和69 s,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BIS降低到50的时间和到气管插管的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依托咪酯后,达到某一脑电效应的可预测性较差。脑电监测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判断临床麻醉深度。
王强马正良刘礼军鲍方桂勤芳
关键词:麻醉深度全麻依托咪酯BIS熵指数
依托咪酯ke0用于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验证由峰效应时间法(TPEAK)计算的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值在效应室浓度(Ce)靶控时的准确性。方法 6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00ng/ml持续15 min,计算血浆浓度。Ⅰ组靶控血浆浓度,Ⅱ组、Ⅲ组分别以ke0为0.48/min和1.02/min的Ce。记录依托咪酯浓度、BIS的经时变化过程,同时监测BP、HR和意识消失(LOC)时间;用两种ke0值分别模拟Ⅰ组患者LOC时的Ce。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能更好地预测依托咪酯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Ⅰ组患者LOC中位数(75 s)显著大于Ⅱ组和Ⅲ组(40 s,P<0.05)。ke0为1.02/min时,Ⅰ组患者LOC时模拟的Ce(336 ng/ml)与Ⅲ组患者靶控效应室输注LOC时的浓度38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BP的最低值和DBP的最大降幅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自BIS监测所得的峰值时间及其计算所得的ke0值1.02/min能更准确地预测依托咪酯效应位靶控输注时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
王强马正良刘礼军杜勤芳鲍方何风勇杨初华
关键词:依托咪酯双频指数药效学
频谱熵和双频指数用于测定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的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注射开始至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最低的时间(TPEAK),用TPEAK和Arden等报道的依托咪酯药代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0。结果RE、SE、BIS的TPEAK中位数分别为70、70和80s,Ke0中位数分别是1.10/min、1.10/min和1.02/min。结论单次注射依托咪酯后,熵指数和BIS监测的TPEAK和计算的Ke0相同,且有别于国外研究报道的结果。
王强马正良刘礼军张马忠桂勤芳鲍方何风勇杨初华
关键词:依托咪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