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磊

作品数:136 被引量:719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9篇关节炎
  • 33篇风湿
  • 30篇细胞
  • 23篇肺功
  • 23篇肺功能
  • 22篇类风湿
  • 19篇新风胶囊
  • 19篇胶囊
  • 18篇中医
  • 17篇关节炎大鼠
  • 16篇类风湿关节炎
  • 16篇风湿关节炎
  • 15篇佐剂关节炎
  • 13篇强直
  • 13篇强直性
  • 13篇强直性脊柱炎
  • 13篇脊柱
  • 13篇脊柱炎
  • 13篇关节
  • 12篇中医药

机构

  • 83篇安徽中医药大...
  • 43篇安徽中医药大...
  • 42篇湖北中医药大...
  • 40篇安徽中医学院...
  • 31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省教育厅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界首市人民医...
  • 1篇安庆市中医医...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太和县中医院

作者

  • 136篇刘磊
  • 77篇刘健
  • 70篇万磊
  • 44篇程园园
  • 43篇冯云霞
  • 41篇黄传兵
  • 23篇汪元
  • 22篇胡玲
  • 21篇吴子建
  • 17篇王洁
  • 16篇谌曦
  • 16篇余情
  • 15篇蔡荣林
  • 15篇刘天阳
  • 13篇葛瑶
  • 12篇范海霞
  • 12篇汪四海
  • 11篇李明
  • 8篇纵瑞凯
  • 8篇孙玥

传媒

  • 13篇中国临床保健...
  • 12篇中医药临床杂...
  • 8篇细胞与分子免...
  • 7篇针刺研究
  • 6篇风湿病与关节...
  • 5篇海南医学院学...
  • 5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16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17篇2013
  • 18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40例风湿病患者生活质量SF-36积分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观察风湿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440例风湿病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40例,干燥综合征40例,强直性脊柱炎100例,膝骨性关节炎60例。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观察风湿病患者SF-36积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我国常模组比较,风湿病患者SF-36各维度中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积分降低(P<0.05或P<0.01)。SF-36各领域异常率最高的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其次为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组。2.风湿病患者SF-36总积分与年龄、病程、并发症呈相关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增多、疾病活动性指标升高,患者SF-36总积分降低(P<0.05)。结论:风湿病患者存在生活质量的改变,表现为生活质量低下;影响生活质量低下的因素较多,主要跟病程、并发症和活动性指标有关。因此,应在疾病早期重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炎性指标,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刘健万磊刘磊冯云霞程园园黄传兵汪元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生活质量SF-36影响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ALAT1表达降低、 hsa-miR155-3p表达增加并参与Notch信号通路调节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hsa-miR155-3p表达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关系,探讨RA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取RA患者(RA组)、健康对照者(NC组)外周血,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利用反转录PCR检测筛选的lncRNA MALAT1和hsa-miR155-3p及Notch信号通路受体配体表达。结果通过lncRNA测序分析发现,共有9158条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注释得出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细胞转录调节等。通过通路(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与免疫炎症、应激、Notch通路等功能基因变化有关。经顺式(Cis)和反式(Trans)预测,Jagged1/2、Delta1/2、Notch1/2可能与RA发生密切相关。与NC组相比,RA组MALAT1降低,hsa-miR155-3p明显升高;Notch通路配体Delta1、Delta2、Jagged1、Jagged2及受体Notch1、Notch2表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hsa-miR155-3p与MALAT1呈负相关,hsa-miR155-3p与Notch通路Delta1、Jagged1呈正相关,MALAT1与Jagged2呈负相关。结论RA患者lncRNA MALAT1降低、hsa-miR155-3p增加,共同调节Notch信号通路变化。
万磊刘健黄传兵赵磊姜辉刘磊孙玥忻凌郑力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
不同浓度艾烟环境对大鼠鼻黏膜损伤及血清IL-1、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长时间不同浓度艾烟环境对大鼠嗅觉功能的影响,为艾灸过程产生的艾烟安全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艾烟组(低烟组)、中浓度艾烟组(中烟组)和高浓度艾烟组(高烟组),每组10只。艾烟组大鼠分别放入3个不同艾烟浓度有机玻璃艾灸箱内进行每日2次、每次4 h的艾烟烟熏干预,持续90 d。实验前及实验中对大鼠一般状态进行评估;干预结束后,通过双瓶实验(TBE)对大鼠进行嗅觉评估,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大鼠鼻黏膜嗅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艾烟烟熏后期(干预45~90 d),中烟组、高烟组大鼠行为活动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减弱,且对刺激反应强烈,精神状态较差;干预结束后,中烟组、高烟组大鼠醋水混合液饮用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低烟组(P<0.01);中烟组、高烟组大鼠鼻黏膜层次结构不清、排列紊乱,有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严重;中烟组、高烟组大鼠鼻黏膜嗅上皮凋亡细胞数多于正常对照组、低烟组(P<0.01),高烟组多于中烟组(P<0.01);低烟组、中烟组、高烟组大鼠血清IL-1、IL-6、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中烟组、高烟组高于低烟组(P<0.01),高烟组高于中烟组(P<0.01)。结论:长期暴露在低、中、高浓度艾烟环境中均会引起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导致血清IL-1、IL-6、TNF-α含量升高,并且中、高浓度艾烟环境会对嗅觉功能产生一系列损害,降低大鼠嗅觉灵敏度。
蒋志明魏小桐赵丽娜吴立斌刘磊李小贾王敏君胡玲吴子建
关键词:嗅觉功能嗅觉通路炎性损伤
艾烟的芳香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
2019年
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重要组成部分,艾草性苦味温,气味芳香,温通作用显著。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后熏灸人体穴位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等功效。目前对于艾灸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多认为是综合效应产生作用,如艾灸过程中的温热效应、艾的药性作用等。在艾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并伴随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有学者认为艾烟与灸法有着密切关系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芳香疗法有关。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艾烟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从芳香气味角度为深入开展艾烟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蒋志明赵丽娜李小贾王敏君刘磊吴子建
关键词:艾灸艾烟芳香疗法
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0例AS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即新风胶囊+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嘧啶(SASP)+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治疗,用ASAS20、BASDAI50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来评价其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AS患者疼痛严重性评估疼痛目测类比法(V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整体指数(BAS-G)、BASM I、症状体征积分、SF-36量表积分、焦虑(SAS)、抑郁(SDS)情绪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а酸性糖蛋白(а-AG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①西医疗效评价采用ASAS20、BASDAI50比较,治疗组分别为73%、70%,对照组分别为25%、1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组在改善BASMAI计量学指数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④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VAS、BASDAI、BASFI、BAS-G、急性时相反应物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⑤治疗组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及改善焦虑抑郁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AS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症状体征,疗效可靠且优于对照组。
汪四海刘健张金山杨佳纵瑞凯万磊刘磊程园园冯云霞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生活质量
基于PI3K/AKT和JAK/STAT通路研究新风胶囊对AA大鼠血小板微粒的影响及机制
1目的:  在中医―脾虚致痹‖、―脾虚致瘀‖理论指导下,以―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具体作用及中医机制。通过复制RA动物模型,观察佐剂关节炎(AA)大鼠足跖肿胀度、...
刘磊
关键词:佐剂关节炎血小板微粒新风胶囊
新风胶囊调节T细胞功能及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肺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肺功能及调节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新风胶囊低剂量(XFC-L)组、新风胶囊中剂量(XFC-M)组、新风胶囊高剂量(XFC-H)组,每组大鼠12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0.1mL致炎,致炎后第19天开始给药。NC组及MC组均给予生理盐水,其余五组分别给予MTX、TPT、XFC,剂量分别为MT×3mg·kg-1、TPT10mg·kg-1、XFC-H4.8g·kg-1,XFC-M2.4g·kg-1,XFC-L1.2g·kg-1。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E)、肺功能、Treg及肺组织Foxp3的变化。结果:①MC组大鼠E、LI、TNF-α表达明显高于NC;肺功能参数、IL-10、CD4+CD25+Treg、Foxp3表达降于MC(P<0.01)。②各治疗组大鼠肺功能参数及IL-10、Treg、Foxp3的表达升高;大鼠E、TNF-α降低。XFC-M组变化较其他治疗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AA大鼠存在肺功能的降低,肺功能表现为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新风胶囊不但能改善AA大鼠关节症状,也能改善肺功能,其机制是通过上调IL-10、Treg及Foxp3的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降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减少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伤,从而改善关节症状和肺功能。
万磊刘健刘磊冯云霞程园园黄传兵汪元
关键词:佐剂关节炎肺功能调节T细胞新风胶囊
风湿病贫血患者B,T淋巴衰减因子的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风湿病患者贫血情况及B,T淋巴衰减因子(BTLA)表达。方法选取314例风湿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4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5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92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62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观察风湿病患者贫血情况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有101例(32%)风湿病患者发生贫血。分别为RA患者53例(51%),SS患者22例(39%),AS患者15例(14%),KOA患者11例(18%)。与贫血组比较,不伴贫血组CD3+BTLA+T cell、CD4+BTLA+T cell明显升高;RBC、CRP、ESR、IgA计数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同时显示,Hb与CD3+BTLA+T cell、CD4+BTLA+T cell、RBC呈正相关,而与CRP、ESR、IgA等炎症活动性指标呈负相关。结论风湿病患者伴有贫血的发生,BTLA表达失衡使得炎性因子表达升高,对造血功能产生抑制,破坏外周血红细胞,引起机体贫血。
刘健程园园万磊冯云霞刘磊黄传兵汪元
关键词:风湿病贫血类风湿关节炎
电针“心俞-神门”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与海马组织Glu、Asp和N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心俞-神门”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心肌和海马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NMDAR1(NR1)的影响,探讨俞原配穴的协同效应,及其对AMI致脑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神门”组(神门组)、电针“心俞”组(心俞组)和电针“心俞+神门”组(心神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大鼠选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干预组每天电针治疗1次,20 min/次,共治疗1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干预治疗。观察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和海马组织中Glu、Asp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和海马组织中NR1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P<0.01),心肌、海马Glu、Asp浓度和NR1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3组电针组治疗后ST段明显降低(P<0.01),心神组心肌和海马Glu、Asp浓度、NR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神门组、心俞组心肌和海马NR1 mRNA表达及心肌Asp、海马Glu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与神门组比较,心神组心肌Asp浓度和海马Glu、Asp浓度及心肌和海马的NR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心俞组比较,心神组心肌和海马Asp浓度、NR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电针治疗后心肌、海马组织中Glu浓度与NR1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电针俞原配穴“心俞-神门”能够改善AMI模型大鼠心肌缺血状态,降低心肌组织和海马组织的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和NR1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保护心肌缺血致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洁王洁蔡荣林吴子建余情刘磊何璐胡玲
关键词:心肌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电针心俞
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及其在中医药系统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寻找代谢物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的研究模式,是系统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更好地了解生物体中各种复杂体系的相互作用及生物系统对外界的响应,代谢组学的检测技术有核磁共振、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中医药研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科学内涵,将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与中医药研究有机结合,使得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巨大潜力,代谢组学能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研究生物体代谢规律和疾病发病本质,并阐明中药在体内作用环节和药物作用机制。
刘健万磊黄传兵汪元曹云祥刘磊程园园冯云霞孙玥齐亚军王芳张晓军郑力
关键词:磁共振代谢组学理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