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研萍

作品数:183 被引量:62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49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0篇农业科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化学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6篇厌氧
  • 65篇厌氧消化
  • 39篇秸秆
  • 37篇垃圾
  • 25篇玉米秸
  • 23篇玉米秸秆
  • 22篇餐厨垃圾
  • 18篇预处理
  • 15篇沼液
  • 15篇废物
  • 14篇渗滤
  • 14篇渗滤液
  • 13篇沼气
  • 13篇污染
  • 12篇厌氧发酵
  • 12篇酸化
  • 12篇反渗透
  • 12篇产气
  • 9篇垃圾渗滤
  • 9篇垃圾渗滤液

机构

  • 174篇北京化工大学
  • 17篇哈尔滨工业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北京市延庆县...
  • 7篇深圳职业技术...
  • 5篇四川华洁嘉业...
  • 4篇北京城市排水...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城市建设...
  • 4篇北京国能中电...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杰瑞环保科技...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中联煤层气有...
  • 2篇万华化学集团...
  • 2篇碧普华瑞环境...
  • 1篇天津化工研究...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83篇刘研萍
  • 115篇李秀金
  • 75篇袁海荣
  • 72篇邹德勋
  • 47篇朱保宁
  • 12篇周祺
  • 11篇庞云芝
  • 11篇王宝贞
  • 10篇刘新春
  • 9篇刘春梅
  • 8篇刘硕
  • 8篇陈雪
  • 7篇朱佳
  • 7篇王斌
  • 6篇方刚
  • 6篇左晓宇
  • 6篇张继方
  • 6篇党锋
  • 6篇王琳
  • 5篇夏瑜

传媒

  • 32篇中国沼气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环境工程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可再生能源
  • 5篇2013年中...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当代化工研究
  • 3篇现代化工
  • 3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给水排水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第三届全国垃...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应用化工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24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17篇2012
  • 15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碳微电解—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煤层气伴生水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碳微电解—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煤层气伴生水的方法,该方法是先采用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高盐度煤层气伴生水,以降低其TDS和浊度后,使其达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对进水的要求后,再进入反渗透膜系统进行再次处理,经反渗...
刘研萍王斌李秀金刘新春
一种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餐厨垃圾厌氧水解酸化液为碳源,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功能微生物,通过恒温培养合成产物聚羟基脂肪酸酯。本发明首次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功能微生物利用餐...
刘研萍闫旭升景辉艳
加载絮凝—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PCB电镀废水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加载絮凝—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含大量重金属离子的印制电路板(PCB)电镀废水。考察了絮凝污泥回流比和水力条件对加载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在加碱沉淀pH 10.5、混凝pH 9.0、PAC投加量10 mg/L、PAM投加量1.0 mg/L的条件下,污泥回流比为47%,加碱沉淀、混凝、絮凝的搅拌转速分别为250,150,50 r/min,搅拌时间分别为6,8,4 min。中试结果表明:经加载絮凝预处理后,总铜、总镍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9.3%和93.1%;预处理出水经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标。
刘研萍李文龙李文龙朱佳
关键词:电镀废水加载絮凝浊度
存储时间对玉米秸秆理化性状及产甲烷潜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收割后的秸秆需要经过时间不等的存储后进入到厌氧系统生产沼气,而秸秆的存储时间不同对产甲烷潜力有一定的影响。该文对收割后的玉米秸秆分别经过 0、2、5、10、20、30 和 45 d 自然堆放存储,分析不同存储时间秸秆的理化性质变化以及对产甲烷潜力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存储时间秸秆的感官性状、总固体(total solid,TS)、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pH 值、木质纤维素、叶绿素、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 acid,VFA)等理化性质,发现秸秆存储20 d 后各个性状趋于稳定。对不同存储时间处理的秸秆进行产甲烷潜力(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BMP)测试,结果显示,存储 0、2、5、10、20、30、45 d 的 BMP 分别为 325.49、315.35、297.85、296.71、295.25、287.83、291.01 mL/g(以 VS 计)),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BMP 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存储 0~5 d 的下降较快,存储大于 5 d 的秸秆 BMP 结果相近。试验得出,秸秆存储时间不同对产甲烷潜力有明显影响,主要由于受到多种原料性质的影响,尤其是木质纤维素、可溶性化学需氧量、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化秸秆沼气项目和生物天然气项目的运行提供参考。
袁玲莉刘研萍袁彧周丽烨
关键词:沼气秸秆厌氧发酵
常温固态催化氨化预处理提高麦秸厌氧产气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固态催化氨化预处理提高麦秸厌氧产气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氨溶液与蒽醌混合,再加入小于秸秆干重2.5~5.5倍的水后,与粉碎的麦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麦秸仍为潮湿状固态,然后于密封袋中常温下保存4天,利用...
李秀金袁海荣邹德勋马淑勍杨懂艳张亚甜朱保宁刘研萍
文献传递
机械搅拌转速对稻草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以稻草为原料,采用批式厌氧消化,研究了4种搅拌转速(40,80,120,160 r/min)对稻草厌氧消化产气情况、组分变化和系统稳定性参数(pH值、碱度和氨氮)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对稻草厌氧消化的产气性能有显著影响。80 r/min的厌氧消化效果最好,单位VS产气量为430.6 ml/g,分别比40,120和160 r/min提高了23.6%,11.4%和18.3%;80 r/min和160 r/min的消化时间T80均为46 d,分别比40 r/min和120 r/min缩短了20 d和3 d。搅拌转速为80 r/min时,厌氧消化反应器既能保证良好的物料混合效果,又能维持系统的稳定和较高的微生物活性,其TS,VS降解率均高于其他搅拌转速的反应器,产气性能最好。
陈甲甲袁海荣王奎升刘研萍朱保宁邹德勋党锋李秀金
关键词:搅拌转速稻草厌氧消化
高矿化度煤层水用作生活饮用水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在煤层气田开采过程中将排出大量伴生水,这种伴生水矿化度高、有机污染轻,需进行处理后才能够回用。在分析伴生水用作饮用水可行性的基础上,采用超滤—反渗透(UF—RO)工艺进行规模化处理,结果表明:膜系统运行稳定,UF作为RO进水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率为29.94%、矿化度去除率9.55%、Cl-去除率8.33%。RO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CODMn去除率为66.10%、矿化度去除率97.61%、Cl-去除率94.78%、NH3-N去除率72.94%。经GC-MS分析,系统出水基本不含有机物,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吨水成本为4.03元。
刘新春王斌刘研萍李娟余志晟钱智陶莹琚宜文张洪勋
关键词:饮用水超滤反渗透
污水回收再用的高效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王进王琳刘研萍王宝贞石雷赵庆良张宝杰马放何圣兵蒋轶峰刘硕常颖
本项目研发了污水回收再用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采用在普通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填加了盾状填料,并采用了A/O系统,研发了独有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形式。采用独有技术通过曝气对水流的循环作用实现膜表面截留的污泥与硝化液的自动回流...
关键词:
关键词: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不同有机负荷下混合蔬菜废物厌氧消化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优化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工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该文以混合蔬菜废物为原料,通过逐级提高厌氧反应的有机负荷,分析研究了蔬菜废物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物质转化规律。试验在有机负荷率OLR 1.0、1.5、1.75、2.0、2.25、2.5、3.0、3.25、3.5 g/(L·d)条件下共运行170 d。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有机负荷率为2.75 g/(L·d),极限有机负荷率为3.5 g/(L·d);在2.75 g/(L·d)条件下有机负荷产气率达到最高,达到0.54 L/(g/(L·d)),甲烷体积分数稳定在51%~59%。有机负荷2.75和3.0 g/(L·d)条件下挥发性固体去除率最高达66.81%。有机负荷率在1.0~3.25 g/(L·d)时,挥发性有机酸质量浓度在409~481 mg/L,乙醇浓度在380~490 mg/L,属乙醇型发酵。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蔬菜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元毛毛刘研萍陈雪李秀金袁海荣邹德勋
关键词:废弃物厌氧消化沼气有机负荷率
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
针对北京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并向后工业化过渡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审视了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提出了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并简单介绍了保障措施。
元炯亮李秀金刘研萍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结构清洁生产能源利用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