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知萌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色·戒》
  • 2篇修辞叙事
  • 2篇叙事
  • 2篇中国古代小说
  • 2篇小说
  • 2篇古代小说
  • 1篇电影
  • 1篇电影《色·戒...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史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目的
  • 1篇修辞叙事学
  • 1篇叙事理论
  • 1篇叙事修辞
  • 1篇叙事学
  • 1篇宣言
  • 1篇学史
  • 1篇身份困境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 11篇刘知萌
  • 2篇胡亚敏
  • 1篇苏丽娅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雪莲
  • 1篇视听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空白”概念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空白"是中西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古代"空白"概念的涵义十分丰富,且非某一艺术类型所独有,西方"空白"概念作为文论术语出现于20世纪中叶。尽管中西关于"空白"概念的认识存在历史错位,但两者都认识到"空白"存在的必然性,"空白"中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空白"赋予读者想象的空间,这些共识构成了中西"空白"概念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不过,这些汇通之处又是以殊异的面目出现的:就"空白"与空间的关系而言,中国文论中的"空白"追求的是浑融整一,西方则表现为图式化结构;在空白与读者的关系上,中国文论的"空白"注重对作者留白之处的意义复现与填补,而西方强调未确定性,空白成为读者的意义生成游戏;中西方文论关于"空白"的理解和阐述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源自于中西宇宙观的差异,即"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而西方哲学则表现为对"being"(有)的关注。
胡亚敏刘知萌
从反性别装扮、女性化书写到人性化历史书写——《色·戒》小说电影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小说《色·戒》是张爱玲女性书写的力作,她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反性别装扮的历史书写,在精致的文字下表现了女性主体性的缺失和身份认知的困境。而在李安的改编之下,电影《色·戒》则借着张爱玲的文本表述了李安的一种温和、温情和悲悯,他力图将他自己对于人生、人性、历史的思考超越女性视角而加以表达和表述。我们可以这么说,张爱玲和李安同样都是借着一个间谍故事的躯壳表现了他们思想的深度。一。
刘知萌
关键词:历史书写女性书写女性主体性革命话语心灵史
从焦灼到温和:谈电影《色·戒》在叙述模式上的改写
2015年
电影《色·戒》自上映伊始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一度构成了华语世界的文化奇观。张爱玲在叙述中表现出了对于女主人公王佳芝的极度偏爱,并通过叙述视角与叙述时间,帮助展现王佳芝作为女性的生存困境。李安则通过对叙述模式的改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张爱玲原著中的女性视角,完成了对于电影中每个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注。
刘知萌
关键词:电影《色·戒》改写
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并《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纪念会议综述被引量:2
2018年
2018年5月5-6日,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并《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纪念"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与会学者们围绕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问题再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进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借鉴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建构四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视野中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彰显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当代生命力。
刘知萌王永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史中的张爱玲——从1949到2009
2010年
自1949年建国之后,在大陆的文学史书写中,无论是在十七年期间还是文革期间,"张爱玲"这个名字始终都是缺席的。她的声音始终湮没在和政治息息相关的主旋律当中。这种文学史的书写范式在新时期以来有所改变,曾经作为边缘作家的张爱玲完成了自己对于文学史上的一次复归。但是,她的这次复归仍是有所保留的。和八十年代以来、在张爱玲死后达到巅峰的"张热"相比,和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对于张爱玲批评的"众声喧哗"相比,文学史中所保留姿态仍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
刘知萌
关键词:文学史失声复归
辗转悲欢——评苏轼的离别诗
2015年
离别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了诗歌情感表达的范畴。而苏轼的离别诗又不仅于此,其不限于诉说离愁,亦不限于个体的别苦,而是以高妙的笔法将赋予了"离别"哲学本体的含义,从人生的高度来书写出宏阔的视野。
刘知萌苏丽娅
关键词:离别诗超脱
古代小说叙事理论的史学渊源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理论在理论源泉、思维方式、整体特征上都颇具本土特色。本文以古代小说叙事理论的史学渊源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成背景、具体表征两大方面对古代小说叙事理论进行溯源,以期自文化的原点勾勒出古代叙事理论的理论特点,从...
刘知萌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理论
去蔽与桎梏:论网络叙事认同的悖论性质
2022年
网络叙事认同在“网络”与“叙事”的双重本体效应中展开,具有悖论性质。一方面,网络叙事为认同建构打开了新的可能。网络叙事的多样态使认同趋于多元,主体可不断拓展自我定义与自我想象的既有边界;网络叙事的异质性、延异性为认同建构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叙事也使认同陷入困境。网络叙事高度的同质化模塑出单向度的主体自我,认同面临固化危险;网络叙事的碎片化对认同深度有所消解;网络叙事的泛娱乐化使认同沉溺于对快感的追逐之中。对网络叙事认同悖论性质的揭示既是对已有叙事认同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网络世界中人的生存境遇的反思。
刘知萌
关键词:悖论性
论小说《色·戒》中女性的主体性缺失及其身份困境
2015年
作为晚期风格的代表,小说《色·戒》对于张爱玲来说,是强有力的女性书写的体现。张爱玲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用精致的笔法表述女性的困境。在谍战的故事话语中,王佳芝因为女性主体性的缺失而陷入自身身份的认知困境之中,并最终完成了从"猎人"到"猎物"的身份转换。
刘知萌
关键词:《色·戒》主体性缺失身份困境
在路上——网络文学的文本反思被引量:1
2010年
网络文学业已带给传统文学新的契机,但似乎和真正的文学精神越走越远,而只是以猎奇、情色等因素成为文化瞬时消费品,从作者、读者、作品分析网络文学特质,利用修辞叙事学理论探究网络文学尴尬现状成因,以预测其发展趋势,显得重要。
刘知萌
关键词:网络文学修辞叙事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