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瑞珣

作品数:90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1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4篇地质
  • 17篇地质学
  • 12篇构造地质
  • 11篇静水压力
  • 10篇构造地质学
  • 10篇构造附加静水...
  • 9篇岩石
  • 9篇构造校正测算
  • 8篇地质教育
  • 8篇应力
  • 8篇教育
  • 7篇地壳
  • 7篇成岩深度
  • 6篇断裂带
  • 6篇显微构造
  • 6篇裂带
  • 6篇榴辉岩
  • 6篇辉岩
  • 6篇构造力
  • 6篇红河断裂

机构

  • 88篇北京大学
  • 38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东华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矿产...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88篇刘瑞珣
  • 37篇吕古贤
  • 11篇王方正
  • 8篇于洸
  • 7篇张秉良
  • 7篇胡宝群
  • 6篇李晓波
  • 5篇童亨茂
  • 5篇宋振清
  • 4篇蔡永恩
  • 4篇陈晶
  • 4篇黄雄南
  • 4篇向宏发
  • 3篇丁悌平
  • 3篇郭召杰
  • 3篇刘德良
  • 3篇张臣
  • 3篇万景林
  • 3篇郭涛
  • 2篇陈正乐

传媒

  • 11篇中国地质教育
  • 6篇地学前缘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矿物学报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壳深部压力...
  • 2篇地震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大地构造及陆...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9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3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7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构造力产生围限压力的实验研究
本文报道了模拟构造力产生围限压力,即产生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实验。当σ=σ作为水平方向侧压加载速率为0.4MPa/S时,σ作用方向限制位移(ε=0),纪录σ由零逐渐增加的实验过程。σ=σ<200MPa时,Δσ几乎不产生。只...
吕古贤马瑞王方正刘瑞珣郭初笋
关键词:构造力围压静水压力
文献传递
我的力学先生
<正> 我跟王仁先生学过力学,却不敢说是他的学生,因为他的学生差不多都是知名学者,我不是。我给王仁先生助过课,却不敢说是他的助手,因为他的助手都是力学专家,我也不是。但是我的确跟随了他几年,那几年是我的荣幸。1972年北...
刘瑞珣
文献传递
岩石粘性对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影响
<正> 自从柯石英于上世纪80年代在地壳造山带岩石中被发现以来,围绕柯石英形成深度的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多数人根据流体静压力推算,认为柯石英形成于地下90-1100km以下;也有人认为如果考虑构造应力的影响,它可...
蔡永恩吕古贤刘瑞珣
文献传递
造山带地压梯度与超高压变质作用成因探讨
<正> 1.问题的提出(引言) 地压梯度与地温梯度都是反映岩石圈物理化学状态的两个重要函数变量。地温梯度是温度随岩石圈深度的变化率,因此又称地热增温率,反映的是岩石圈随深度而变化的热状态。而地压梯度是压力随岩石圈深度的变...
王方正胡宝群吕古贤刘瑞珣
文献传递
“大陆深俯冲”模式的力学缺欠
<正>动力学是经典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陆动力学运用动力学原理解释大陆地质作用,它完全遵从动力学规律。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发现,引出“大陆深俯冲”模式,给大陆动力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实验给出,柯石英的...
刘瑞珣吕古贤王方正
关键词:大陆深俯冲大陆动力学
文献传递
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发展沿革概述被引量:2
1997年
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发展沿革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涉及面很广,考虑到资料的准确性,我们谨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情况为主来叙述一个概况。 我国现代地质教育虽然可以追溯到1862年洋务派建立的同文馆。
刘瑞珣于洸杨光荣
关键词:地质教育地质系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
成岩深度测算原理的探讨被引量:24
1999年
现有资料已经证明 ,岩石圈及其以下相当深度的岩石表现为固体性质 ,因此 ,应该按固体内应力状态测算深度 ;岩石力学实验证明围压越大 ,岩石的抗张、抗剪强度越高 ,在持续增高围压的条件下 ,岩石抗压强度几乎是无限的 ,Sibson提出 1 0~ 1 5km左右之下岩石逐渐由脆性转变为韧性 .韧性岩石仍是具有弹性的固体 ,并不处于静流体压力状态 .在目前缺乏反映流变程度数据的情况下 ,当已经测得不可忽略的差应力时 ,暂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可以求算较准确的深度 .由弹性模型进一步发展为粘弹性模型将是一种进步 ,而如果从弹性模型又回到静流体模型则不能认为是一种前进 .构造应力场中大于差应力一个数量级的各向等正应力叠加在重力附加静压力之上 ,能够引起超高压变质作用 .
吕古贤刘瑞珣
关键词:成岩深度应力状态抗压强度岩石力学
中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回顾被引量:8
2002年
我国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故何作霖教授把“岩组学”由德语文献介绍到中国,王嘉荫教授实测了国内岩石的岩组图,研究了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构造作用因素,他们把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构造地质分析结合起来,给构造地质分析引入了显微镜方法。不过在以后的30多年里,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只局限于少数学术单位和少数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地质工作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带动,显微构造与组构在我国得到较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地质系开设了相关课程,在矿业开发、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地质等方面也得到有成效的应用。
刘瑞珣
关键词:组构分析显微构造构造地质显微镜
描述岩石粘弹性固体性质的开尔文模型被引量:9
2008年
大多数固体材料都具有弹性,但真实的固体却极少严格遵从弹性的虎克定律。这些固体材料的变形往往有对时间的依赖性,这种性质是流变学研究的内容。岩石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固体,它的力学性质在通常条件下可用虎克定律作精确的描述,而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岩石的流变特征就逐渐显现出来。地质作用越缓慢,岩石对变形时间的依赖性越明显。为精确描述岩石在地质过程的力学性质,流变学方法被引入地质学。笔者已经介绍过描述"牛顿流体"的马克斯威尔流变模型,文中介绍描述粘弹性固体的开尔文流变模型。和马克斯威尔模型一样,开尔文模型也是流变学的基本模型,它是由一个弹性元件和一个阻尼元件并联而成。文中给出开尔文模型的本构关系和地质应用的简介。
刘瑞珣张秉良张臣
构造地质学若干术语的涵义解析和使用探讨
2017年
随着构造地质学科领域的学生、专业研究人员和出版论文、著作等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该学科领域新创立术语的大量引入,一些术语被误用、滥用和不准确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从6个方面:(1)外延很广的术语;(2)有关联但涵义不同的术语;(3)不符合构造逻辑的术语;(4)可能不符合地质实际的术语;(5)"形"近"意"异的术语;(6)易被滥用的若干术语,对其中的若干术语进行涵义的解析和使用探讨,旨在满足同行顺利交流的需要和促进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
童亨茂陈正乐刘瑞珣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涵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