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蕾

作品数:2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7篇磁共振成像
  • 3篇X线
  • 2篇动脉
  • 2篇乳头
  • 2篇乳腺
  • 2篇肾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相位对比
  • 2篇弥散
  • 2篇脑脊液
  • 2篇积水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导管
  • 1篇导管造影
  • 1篇导水管
  • 1篇第三脑室
  • 1篇第三脑室底造...

机构

  • 21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作者

  • 21篇刘晓蕾
  • 9篇雷益
  • 8篇夏军
  • 7篇林帆
  • 3篇冯伟
  • 3篇骆平
  • 3篇宋海岩
  • 2篇李顶夫
  • 2篇陈志刚
  • 2篇邱喜雄
  • 2篇梁超
  • 1篇侯严振
  • 1篇孙艳花
  • 1篇张海飞
  • 1篇禤璇
  • 1篇宋赞
  • 1篇许赤多
  • 1篇伍晓六
  • 1篇黄国栋
  • 1篇李涛

传媒

  • 8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颅联合高分辨血管壁MR检查技术优化
2020年
目的:优化颈颅联合高分辨血管壁MR检查成像序列,获得最佳空间分辨率、血管壁的锐利度和扫描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4日至2020年3月9日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28例行颈部和颅脑高分辨率检查的图像,评价颈部冠状位、颅脑矢状位两个高分辨序列扫描与颈颅联合高分辨血管壁MR扫描图像的质量。结果:颈颅联合高分辨血管壁MR扫描的斑块显示清晰度、血管壁锐利度、颅脑微血管显示数量及清晰度的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颈部冠状位、颅脑矢状位两个高分辨序列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颈部冠状位、颅脑矢状位两个高分辨序列扫描,颈颅联合高分辨血管壁MR扫描的扫描时间明显更短,空间分辨率更优。结论:颈颅联合高分辨血管壁MR扫描可以作为颈部和颅脑血管壁高分辨扫描的常规检查序列,但需彩色多普勒超声排除颈动脉和椎动脉起始段斑块病变。
刘晓蕾周钊光林帆雷益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俯卧位延时扫描在梗阻性肾积水增强CTU检查中的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延时扫描在结石所致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增强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B超诊断肾积水,腹部平片明确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28例,行增强CTU检查,在3分钟肾盂仍不显影时随机均分两组进行对照扫描,一组仰卧位延时扫描,一组俯卧位延时扫描。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肾盂输尿管同时显影情况和有效剂量。结果仰卧位延时组的有效剂量(35.857±5.790)mSV,要大于俯卧位延时组的有效剂量(26.801±2.37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输尿管同时显影6/14例,低于俯卧位组肾盂输尿管同时显影13/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延时扫描的扫描次数少、检查时间短,减少患者的有效剂量并且图像质量好。在梗阻性肾积水患者的增强CT检查中值得推广。
刘晓蕾夏军林帆伍晓六
关键词:俯卧位梗阻
True-FISPT2^*WI序列在肾脏小错构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在肾脏小错构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磁共振诊断为肾脏错构瘤的病人进行追踪,对其中至少半年以上定期B超或MR复查且病变无明显变化的25例(30个病灶)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评价,主要比较True FISP、T2SE、T1FLASH(Fastlowangleshot,FLASH)fs序列对肾脏小错构瘤的检出率,对比信噪比。结果:平扫情况下TrueFISP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T SE和TFLASH),TSE序列又优于212T1FLASH序列;增强后动脉期T1FLASH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低于延迟(2 ̄5min)后的TFLASH序列;对解剖结构的显示,1True FISP优于TSE和TFLASH序列。结论:TrueFISP用于检出肾脏小错构瘤的优点:①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21②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③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冯伟雷益夏军刘晓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肾脏错构瘤检出率
FLASH-3D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LASH-3D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的对2012年7月-2014年3月间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8例,在术前常规MRI检查的基础上,...
杜立新余永强邱喜雄刘晓蕾雷益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
两种脂肪抑制技术在肝脏T_2WI序列扫描中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和频率选择饱和(FS)两种脂肪抑制技术的肝脏T2WI序列(结合BLADE和呼吸门控技术)的图像质量,探讨更适合该序列的抑脂技术。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5例正常肝脏T2WI-BLADE-Resp/Trigger抑脂序列的图像,每例均用SPAIR和FS两种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其它参数一致。测量并统计腹部皮下脂肪的均值M、变异系数CV、肝脏的信噪比SNR、肝脏与脾脏及肝脏与脑脊液的对比噪声比CNR1,CNR2。结果 SPAIR抑脂序列图像的腹部皮下脂肪均值M(30.58±8.05),变异系数CV(0.46±0.11)分别小于FS抑脂序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的信噪比SNR(69.20±16.75)、肝脏与脾脏的对比噪声CNR1(81.60±17.86),肝脏与脑脊液的对比噪声比CNR2(181.90±39.80)分别高于FS抑脂序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IR抑脂序列图像的脂肪抑制程度、均匀性好,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高,是肝脏T2WI-BLADE-Resp/Trigger抑脂序列的首选抑脂技术。
刘晓蕾林帆邱喜雄李顶夫
关键词:脂肪抑制BLADE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2乳头溢液患者术后病理明确的40例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伴囊性增生症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3例,导管内癌5例,单纯导管扩张9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及乳腺增生7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为外科医生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梁超雷益宋海岩林帆刘晓蕾禚昕
关键词:乳腺乳头溢液乳腺导管造影
PC-MRI对脑积水及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脊液循环的研究
雷益方翠敬林帆宋海岩刘晓蕾
关键词:相位对比脑脊液流动中脑导水管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BOLD-fMRl联合DTI在运动区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BOLD-fMRI联合DTI在运动区脑肿瘤术前定位运动功能区及皮质下纤维束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8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联合应用BOLD-fMRI、DTI)20例和对照组(术前应用DTI)18例.2组均行运动区脑肿瘤神经导航术.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肿瘤全切率(80.00%,16/20)高于对照组(50.00%,9/18)(P>0.05);试验组术后致残率(30.00%,6/20)低于对照组(66.67%,12/18)(P<0.05).结论:BOLD-fMRI联合DTI可帮助运动区脑肿瘤的术前功能区定位,以及设计手术入路,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皮质下纤维束和运动功能区.
叶海刘晓蕾黄国栋夏军
关键词: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脑肿瘤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关节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4例CCP阳性与58例CCP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X线变化,分别于就诊1年后、2年后行双手X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抗CCP阳性者与阴性组的X线在初诊及随诊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诊2年后两组的X线分期变化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CP抗体与X线提示的RA骨破坏有相关性。
禤璇刘晓蕾孙珂焕许赤多吴正治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骨破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行MRI颈动脉管壁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序列包括3D TOF、T1WI、T2WI、T2-TSE及增强T1WI扫描,对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成分(纤维帽、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钙化等)进行分析,并与CEA取出的斑块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检查共发现双侧颈动脉48支粥样硬化斑块,CEA取出31支斑块。MRI诊断斑块内脂质坏死、斑块内出血、钙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100%,90.0%、90.0%,96.6%、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分别为0.763、0.729、0.783。结论 MRI对诊断易损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纤维帽、斑块内出血、钙化等成分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为临床外科手术方式及内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尹安雨伍健明孙艳花刘晓蕾雷益李莉芳夏军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成像纤维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