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映良

作品数:58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马尾松
  • 6篇岩性
  • 5篇种群
  • 5篇教学
  • 4篇水青冈
  • 4篇土壤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种子
  • 4篇微生物
  • 4篇高中生
  • 3篇学科
  • 3篇叶绿
  • 3篇叶绿体
  • 3篇叶绿体基因
  • 3篇叶绿体基因组
  • 3篇植物
  • 3篇杉木
  • 3篇生命表
  • 3篇生物量
  • 3篇生物学

机构

  • 51篇贵州师范大学
  • 9篇贵州大学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凯里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57篇刘映良
  • 8篇丁贵杰
  • 8篇谢双喜
  • 8篇方小平
  • 8篇罗小菊
  • 6篇姚凯
  • 6篇杜兴乔
  • 5篇何佩云
  • 5篇张卫方
  • 4篇陈丽
  • 4篇王委
  • 4篇王帅
  • 4篇柳青
  • 3篇迟海红
  • 3篇薛建辉
  • 3篇刘璐
  • 2篇袁桂香
  • 1篇吴协保
  • 1篇理艳霞
  • 1篇关晓溪

传媒

  • 7篇贵州农业科学
  • 7篇分子植物育种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种子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学生物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贵州教育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9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桐种子的含水量与化学成分分析及利用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给青桐种子的妥善贮藏、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提供依据,以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种子为材料,采用烘干法、气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含水量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桐种子的含水量为(10.23±0.12)%,可溶性糖含量为(50.23±1.6258)%,粗脂肪含量为(20.04±0.23)%。粗脂肪中含有4种不饱和脂肪酸,占其总含量的67.02%,其中,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3种,分别为亚油酸(42.43%)、亚麻酸(0.67%)和油酸(22.85%);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占其总含量的30.94%。结论:青桐种子可耐贮藏3~15a,其种子粗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多,营养丰富,可作为药用植物油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柳青刘映良张卫方陈丽王委
关键词:含水量粗脂肪可溶性糖氨基酸
荔波瘤果茶种子形态及其脂肪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对荔波瘤果茶种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荔波瘤果茶种子的千粒重、种子形状、含水量、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初步分析了荔波瘤果茶种子的形态和脂肪特性。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子呈略扁的瓣状形态,种子千粒重为(1 508.825±36.668)g,含水量为(10.62±0.44)%,粗脂肪含量为(27.24±0.22)%,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7.67%和7.94%。说明,荔波瘤果茶种子形状较大,种子含油量较高,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张卫方刘映良杜兴乔
关键词:种子形态
荔波瘤果茶种群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揭示荔波瘤果茶的种群特征,在荔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瘤果茶主要分布地设置400m2样地7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扩散型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聚集强度6种聚集度指数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群年龄结构属金字塔型,种群是增长的,幼年个体较丰富,老年个体数量很少;荔波瘤果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刘映良杜兴乔方小平
关键词:种群年龄结构
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2010年
以荔波瘤果茶树木年轮作样本,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方法,分析了树木年轮宽度与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荔波瘤果茶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2)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年平均气温和前一年年平均气温均为负相关,与当年4-9月平均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与当年3-11月的月平均气温负相关,与1月、2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与前一年2月、8月、9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其他月份均为负相关;3)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的年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的年降雨量亦呈正相关;与当年4-9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4-9月降雨量亦呈正相关;与当年5月、11月降雨量呈负相关,其余月份均为正相关;与前一年的1月、2月、4月、11月、12月降雨量呈负相关,与其他月份呈正相关;4)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亦呈正相关,与当年4-9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4-9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月平均相对湿度在1月、2月为负相关,与其他月份均呈正相关,与前一年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只有2月呈负相关,其他月份均为正相关。
刘映良杜兴乔
关键词:气候因子
青桐种子形态及脂肪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测定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种子的千粒重、种子形状、含水量、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初步分析青桐种子的形态和脂肪特性。结果表明,青桐种子千粒重、含水量、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1.0348g、10.23%和19.59%;青桐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2.86%、42.43%。
刘映良张卫方柳青陈丽彭战勇
关键词:种子形态
一种基于生态过程模型的林业碳计量系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生态过程模型的林业碳计量系统,基于生态过程模型的林业碳计量系统包括:遥感数据采集模块、遥感数据预处理模块、林地类型确定模块、中央控制模块、验证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提取模块、生态过...
刘映良罗小菊吴高殷姚凯何佩云
一种生态修复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种生态修复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原料:干黏土、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农家草木灰、腐烂菜叶、大豆饼、有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磷石膏以及草籽。通过采用...
刘映良罗小菊姚凯何佩云
文献传递
荔波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以46个典型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选择与喀斯特植被恢复紧密相关的7个因子构成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对植被自然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因子中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最大;(2)随着植被恢复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恢复程度逐渐增大,至顶极乔林阶段恢复到模式群落的94.12%,这说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得到了恢复。
宋利荣刘映良杜兴乔张卫方
关键词:自然恢复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以贵州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5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251种2 971株,隶属于47科94属;区系特征明显,科级热带性质较强,属级温带性质较强。施秉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分布较均匀,优势树种不明显。个体数随植物胸径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径级分布近似于倒"J"型。群落整体呈增长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重要值大于10%的13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而4个主要种群的大径木则呈均匀分布。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度变小。通过研究以期为更好的认识施秉森林群落,为施秉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王帅高尔刚罗小菊胥晏刘映良
关键词:径级结构
贵州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被引量:37
2005年
对不同演替阶段30个群落样地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灌木林阶段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乔木林阶段,前者均匀度也稍高于后者,而乔木林阶段生态优势度有所增加;(2)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种,通常为1~2种;(3)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不断增大,群落生物量构成也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灌木林的草本层和灌木层平均生物量都远高于乔木林的相应值,分别是乔木林的5.4倍和3.5倍;(4)群落的连续带指数分析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在群落演替中所处的地位.
刘映良薛建辉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