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
- 作品数:1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回鹘文契约三种文字的译本及其存在的问题
- 回鹘文契约主要出土于新疆吐鲁番、敦煌地区,内容涉及宋元时代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是一批珍贵的史料,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由于回鹘文的废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依靠古突厥语专家的译文来了解有关的...
- 刘戈
- 文献传递
- 回鹘文契约中的n bitig为汉语“亲契”考
- 2010年
- 古代维吾尔语中的n源于汉字"真",n bitig的汉文词义为"真契",此乃不少中外学者的共识。本文发现,在元代的一些汉文买卖契约中有"亲契"一词,卖主要将土地的原买情况记录于新契之中,称亲自画押之契为"亲契";回鹘文契约Mi21反映了与元代汉文契约类似的情景:在续租同一地主土地的契约中,存在着佃户对以往租佃情况的叙述,表现了当事人对与自己有关的契约及义务的确认,称新的亲自画押之契为n bitig。笔者在本文中论证了n的发音通中古汉语的"真"、"亲"、"新",认为回鹘文契约中的n bitig的最佳汉译用字是"亲契"。不同语言的文书中存在着相似的现象,它反映了蒙元时代边疆与内地在经济、文化、乡规民约等方面密切的联系性。
- 刘戈
- 关键词:回鹘文CIN
- 汉匈“和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被引量:7
- 2005年
- 近年来,在汉代民族和亲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观点”,认为汉匈和亲,并“不包含婚姻的意思”,汉对匈的馈赠是经济“赔偿”、“赔款”,汉嫁女与匈并约为兄弟是“政治赔偿”。本文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辨明了汉匈和亲中的一系列问题,认为“新观点”的谬误在于以现代国际间的和平条约简单地比附汉匈和亲。应当从历史事实出发,还汉匈和亲以本来面目。
- 刘戈郭平梁
- 关键词:政治联姻经济赔偿
- 古代吐鲁番地区普通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吐鲁番出土汉文、回鹘文契约文书所见为例被引量:4
- 2006年
-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回鹘文契约文书说明,在3-14世纪的吐鲁番地区长期存在着无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买卖的女奴,她们的命运很悲惨。在普通的乡村家庭中主妇是有一定地位的,社会认可她们的债务继承权,她们甚至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 刘戈燕海雄
-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
- 回鹘文买卖文书中的bir gsüksüz与汉文同类文书中的“一无悬欠”考被引量:4
- 2001年
- 日本学者山田信夫先生认为,回鹘文买卖文书收付款语中的“bir gsüksüz”(一个不少)沿袭自敦煌汉文文书中的“一无悬欠”。本文通过考证认为,不仅“bir gsüksüz”一个短语,而且它所在的整个句子的内容结构、语法与汉文同类文书中的有关句子都相似。它反映的是13—14世纪汉文买卖文书的格式和套语。汉文契约文书的格式、套语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悠久,曾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刘戈
- 关键词:回鹘文汉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契约文书套语
- 回鹘文契约文书中的“元契”考被引量:1
- 2005年
- 回鹘文契约中出现过“babitig”与汉字“元契”,山田信夫认为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是,他不清楚汉文中是否有“元契”这样的词。他认为如果没有的话,这可能是住在吐鲁番的汉人汉译的东西,即把“babitig”译成“元契”。笔者认为,虽然回鹘文契约中出现汉字“元契”是偶然现象,但它与汉唐至宋元时代汉文契约中的券、元券、契、市契、元买、上手等一系列词汇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关系。回鹘文资料中也有“ba”对“元”、“bitig”对“文字”、“书”等的先例。回鹘文“babitig”的汉译用字是“元契”。
- 刘戈
- 关键词:BAS
- 回鹘文契约证人套语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回鹘文契约是众多的回鹘文资料中的一种 ,其内容的结构、行文用语与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汉文契约中的格式与套语很相似 。
- 刘戈
- 关键词:回鹘文契约句子结构
- 回鹘文契约上的倒写文字被引量:1
- 2003年
- 回鹘文契约中有倒写文字 ,常见于纸背。某些突厥语专家对此现象未予重视 ,因而在一些专门著作中对它们既不作标记 ,也不转写 ,在译文中往往被省略。其实 ,这些倒写文字是不能被忽视的 ,它们是回鹘文契约附言中的一部分 ,形式上它可以溯源于吐鲁番出土唐代汉文文书 ,内容上它反映着宋元时代内地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规矩。回鹘文契约中倒写文字的形式与内容所表现出的年代的不一致性 ,正是回鹘文契约及回鹘人文化的一种特点。
- 刘戈
- 关键词:回鹘文契约音节文字
- 释回鹘文契约中的paon 、tanuq、krǖpolurγui被引量:1
- 2005年
- 回鹘文契约是众多的回鹘文资料中的一种,其内容结构、行文用语与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汉文契约中的格式与套语很相似,不少专门词汇也借自汉语,或译自汉语,在表述保人、证人姓名句子中出现的paon(保人)、tanuq(见人)、kr櫣polurγuˇci(临坐)就是一个例子。
- 刘戈
- 关键词:保人见人
- “以水洗血”——8世纪中国阿尔泰世界的杰出政治家回纥可汗顿莫贺事迹评介
- 2006年
- 公元779年,漠北回纥汗国可汗在九姓胡的唆使下,欲乘唐德宗初立之机,举国攻击唐朝。其宰相顿莫贺迭干劝阻,可汗不听。于是,顿莫贺“乘人心之不欲南寇也”发动政变,自立为可汗。顿莫贺登位后立即对唐表示:“愿为藩臣,垂发不翦,以待诏命。”就在此时,一件关系到回纥与唐朝关系走向的惨痛血案发生了,这就是唐朝振武军留后张光晟杀死回纥使者突董等九百余人,其中也包括一些九姓胡。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突发事件,这对顿莫贺来说是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他一方面坚持与唐朝保持传统关系,另一方面也坚持自己的民族尊严与实际利益,变可汗亲自接见唐朝使者为派大相接见,严辞斥责唐使,并传话说:“国人皆欲杀汝以偿怨,我意则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我又杀汝,如以血洗血,污益甚耳!今吾以水洗血,不亦善乎?唐负我马直百万八十匹,当速归之。”唐朝付给他们帛10万匹,金银10万两,偿其马值。这场几乎酿成大战的危机,就这样平息下来。顿莫贺“以水洗血”的思想与实践,不仅在当时对加深回纥与唐朝的关系起了很好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的。
- 刘戈
- 关键词:回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