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兰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颌
  • 3篇上颌前牵引
  • 3篇前牵引
  • 2篇上颌前方牵引
  • 2篇快速扩弓
  • 2篇扩弓
  • 2篇骨性
  • 1篇硬组织
  • 1篇硬组织变化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软硬组织变化
  • 1篇三维有限元
  • 1篇上颌发育不足
  • 1篇替牙期
  • 1篇扩弓矫治
  • 1篇矫治
  • 1篇儿童
  • 1篇发育不足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张掖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邹敏
  • 4篇刘小兰
  • 1篇林伟就
  • 1篇毛新霞
  • 1篇陈湘晋
  • 1篇郑玉莹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治疗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评价快速扩弓对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4例替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牵引组(A组,26例)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组(B组,28例)进行矫治.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A组治疗时间(11.0±3.4)个月,B组(10.4±2.3)个月,(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上下颌骨及牙齿的变化趋势相似,颅颌关系改善:ANB角增加,SNB角减小;颌骨变化明显:Ptm-A增加,Co-Gn增加,Wit's值增加,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另外,A组SN-PP减小1.24°,B组减小0.6l°,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垂直向上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的变化B组较A组增加显著.U1-NA角增大,L1-MB角减小,在B组中的改变均较A组明显,Ms6-PP距增加在B组中较显著.治疗后面型角的变化在B组中较明显,而颏唇角、上、下唇-E线距的变化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无论是否联合快速扩弓,上颌前方牵引均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可以减轻腭平面的逆时针向旋转,减小前牙代偿,缩短矫治时间.
邹敏毛新霞刘小兰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快速扩弓
上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对28例儿童骨性Ⅲ类错病人(7~10岁)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在前牵引前快速扩弓1周。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结果:①硬组织变化:ANB角增加5.37°(P<0.05),Wit’s值增加5.74 mm(P<0.05),Ptm-A增加2.49 mm(P<0.05),Yaxis增加1.82°(P<0.05);SNB角减小0.75°(P>0.05),Go-Me、Co-Gn分别增加0.64 mm、2.21 mm,但P>0.05,SN-PP减小0.61°(P>0.05),PP-MP增加5.54°(P<0.05),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分别增加3.98(P<0.05)、1.61(P>0.05);U1-NA角增加3.10°(P<0.05),L1-NB角减小1.23°(P<0.05),Ms6-PP距增加1.13 mm(P<0.05);②软组织测量项目变化:面型角增大5.98°,颏唇角减小2.45°、H角增大5.2°,上唇-E线距增大1.42 mm,下唇-E线距减小1.18 mm(P<0.05)。结论: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能促进上颌骨的生长,使面型改善,但下颌出现顺时针旋转,高角病人慎用。
毛新霞邹敏刘小兰
关键词:上颌前牵引快速扩弓
上颌前牵引联合快速腭扩大治疗早期骨性Ⅲ类系统评价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早期骨性Ⅲ类采用上颌前牵引联合腭扩大疗效,为其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相关的检索词检索电子数据库,英文包括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手工检索美...
陈湘晋刘小兰邹敏
上颌前方牵引方向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方向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名9岁上颌骨发育不足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颌尖牙处施加与水平面呈-20°~50°的前方牵引力,大小为5N,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垂直方向上,当牵引角度为-20°~30°时,颅上颌复合体呈逆时针旋转,且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减小;30°~40°时,垂直向位移为零;≥40°时,颅上颌复合体顺时针旋转,且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方向上,牵引角度在-20°~50°时,颅上颌复合体前移,且随着角度增加而减小;0°位移最大。近中方向上:颅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有向近中位移的趋势,且随牵引角度增大而减小。随着角度的增大,最大主应力呈现递增趋势,范式应力先减后增;当牵引角度大于10°时,最大主应力和范式应力均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结论:当上颌前方牵引角度与水平面呈30°~40°时,颅上颌复合体平动;大于此范围,可能出现深覆,反之有开的风险。牵引角度越大,颅上颌复合体前移量越小,应力越大。
林伟就邹敏刘小兰郑玉莹
关键词: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上颌前牵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