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宁

作品数:25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艺术
  • 3篇文学
  • 2篇艺术风格
  • 2篇诗歌
  • 2篇诗人
  • 2篇题材
  • 2篇肿瘤
  • 1篇蛋白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感
  • 1篇杜甫
  • 1篇杜荀鹤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催化亚...
  • 1篇新京报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新闻框架

机构

  • 2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国家开放大学

作者

  • 24篇刘宁
  • 1篇李世涛
  • 1篇王铟
  • 1篇黄志伟

传媒

  • 2篇文学遗产
  • 2篇中国典籍与文...
  • 2篇文史知识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长江学术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励耘学刊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1999
  • 1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王安石绝句对中晚唐绝句的继承与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王安石的七绝在取法白居易绝句与晚唐咏史绝句的过程中,发展出宋调特征;对杜牧、李商隐、韩亻屋等人七绝艺术的取法与创变,形成了雅丽精绝的艺术境界,宋人认为荆公之作回复唐音,主要是针对这类作品而言,但王安石在其中表现了新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新的诗境,并非对唐音的简单复归。王安石的五绝取法中晚唐五绝精巧细腻的特点而更富于变化。荆公绝句是宋代诗史上的独特现象。
刘宁
关键词:艺术个性
杜甫五古的艺术格局与杜诗“诗史”品质被引量:17
2009年
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之为"诗史",在于能详陈诗人个体人生经历与情志,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这种将"一人之诗"与"一代之史"密切联系的诗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形成和流行,与宋代历史笔记和日记写作趋于兴盛,通过个体小历史记录和反映公共大历史的史学风气逐渐增强有关。杜诗在艺术上,积极探索了将个体人生与公共历史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其五古对赠答与行旅之表现传统的深入开拓,正代表了探索的成就。
刘宁
关键词:杜甫诗史五古赠答行旅
中古文论中“文质论”的思想渊源与理论旨趣被引量:3
2005年
"文质论"是中古文论的核心内容,其独特内涵渊源于先秦两汉儒家文质观以中和之思处理文质关系的理论取向,"文质论"所标举的"文质彬彬"的美学理想,反映了中古文论将自然之旨与儒家中和精神深入会通的理论旨趣,中唐以后,文论的理论重心发生转向,因此"文质论"的重要性随之降低。
刘宁
关键词:文质本质论
韩愈“博爱之谓仁”说发微——兼论韩愈思想格局的一些特点被引量:9
2006年
韩愈《原道》提出“博爱之谓仁”,这个说法在宋代以后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儒家仁学中有代表性的阐释。本文梳理了韩愈以“博爱”论“仁”的思想渊源,认为以“博爱”论“仁”的意见,在汉唐时期逐渐流行,反映了汉唐儒学的理论旨趣。韩愈对这一旨趣的继承,反映了其思想与汉唐儒学的复杂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儒道革新思想的独特内涵。
刘宁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受害者形象研究——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2022年
新闻报道中女性受害者常以被凝视、被物化的他者形象出现,这种被选择性加工后呈现的形象,成为大众对女性受害者的认知依据。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及女性媒介形象定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新闻报道中女性受害者的媒介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究女性受害者形象如何被建构。本研究抽样选取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中有关女性受害的推文,从报道体裁、受害者类型、受害者年龄、情感倾向、个人品质、身份角色六方面剖析文本内在逻辑,揭示结构性偏见,在宏阔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被建构的女性受害者媒介形象,最终将视点回落于新闻业务,从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唤醒大众性别意识,规范媒介生产。
刘宁丁甲第曾艾妮张文曦黄志伟
关键词:媒介形象社会性别理论新闻框架新京报
论毛诗诗教观与思孟学派的思想联系
毛诗对“情”与“志”的认识,体现了对自然人情的排斥,对道德情感的尊重,是立足道德情感的“情志合一”论,而诗教的力量,体现为道德情感对人心的风化感动。这与思孟学派对道德情感的深入认识,有着显著的思想联系。本文联系新出土的郭...
刘宁
关键词:诗教观思孟学派道德情感美刺说
杜预与《春秋》义例学的转型被引量:2
2009年
杜预的《春秋》义例学思想,相对于汉代《春秋》义例学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增强了《春秋》义例学的学术色彩,弱化了汉代《春秋》义例学阐发"比事"智慧的核心精神,反映了《春秋》义例学由经世向学术的转型。
刘宁
关键词:学术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在海洋蓝藻Synechococcu sp PCC 7002中的克隆和表达
窦利红邵宁施定基刘宁
关键词:基因海洋蓝藻聚球藻
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以白居易元和体的创作影响为中心
刘宁
关键词:元和体
“务去陈言”与“归本大中”——论韩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异被引量:1
2006年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自异于众的艺术个性,而是以兼容众长、归本大中的旨趣发明儒道。“明道”方式的差异使韩柳在如何学习前代艺术,如何对待骈俪之文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韩柳的分歧源于其“道”论的差异,韩愈着力从开启主体道德自觉与智慧的角度发明儒道,他深刻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注重主体之开启的理论追求,柳宗元则更多地关注对儒道之普遍性原则的探索。明道方式的差异在韩柳的古文艺术中有丰富的呈现,韩文善于以丰富的情事和生动独创的语言与艺术手法发明儒家的人伦之道,较少在义理上探幽入微;柳文则更富于思辨性。
刘宁
关键词:明道个性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